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jw01

适合业余爱好者DIY的高精度数字电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6: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3 16:29 编辑
许老师,LCR表直接装进铁质机壳中是否影响性能
苹果 发表于 2011-12-3 10:24



    如果是精密型LCR表,工作频率又高,这时候对材料的要求就会变得比较严格。

铁壳机箱是一块铁,当线圈距离它较近时,他会改变大型线圈的Q值。Q表是不宜使用铁壳的,否则容易造成Q值下降。这个LCR表,什么壳都可以。
机壳材料损耗,对于Q大于500,才容易表现出来。而且要求LCR表要有足够的Q值分辨力,500Q值,至少也得分辨到10Q才有可能分辨出铁壳机箱的影响。而且Q=500时,尽量做到Q值误差小于5%(中波频段一般做到了1%至2%左右没问题)
如果换算为D值,即Q=500对应D=0.00200,Q=510对应D=0.00196
这就要求LCR表的D值有效分辨能力达到0.00004,D值精度也得达到0.00004才好,有这等精度的LCR表可能不易制做的。优于0.01%的电桥才有办法。现在这个LCR表的D值精度只有0.003,而且工作在低频。精度再提高100倍,频率再提高10倍,那么这台LCR机壳最好用铝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6: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想装在电脑电源壳子里的,现在看还是找铝壳吧,您用的小型继电器我找不到,厂里这种欧姆龙的继电器很多,我不把继电器焊在板子上了,只接开点,继电器电源也不从板子上取,直接接在变压器的另一组电源上,用机械开关直接控制继电器,现在问题是引线过长是否影响表的性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3 16: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0# xjw01


    还有我只有三位半的表,如何搭建电桥筛选电阻,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7: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3 17:43 编辑

这个表,相对于LC表来说,精度是很好的。
相对于精密电桥来说,精度还相差很远的。
所以,机壳是无所谓的,用铝壳的比较贵。铝壳有屏蔽作用,抗干扰能力比较强。这个表的PCB布局,有点对不住铝壳表。
继电器引线过长,对LCR表的高阻档是有影响的。
PCB板的设计也不严格(面积太小,没有做好隔离与屏蔽),互相干扰严重,造成100pF以下的Q值是无法测量的。
继电器引线加长后,情况会变得更糟一些。

不过,个人建议,不必关心100pF以下电容Q值的测定问题。就是成品10kHz的LCR表,测量这类电容的Q值,也不见很靠谱。TH2822干脆不给出50pF以下D值精度用一个“*”号表示。
100pF以下电容的损耗特性,也不大适合用低频电桥来测量。100pF以下瓷片电容,D值一般在1000以上(D值小于0.001),大部分手持D值精度只有0.002或更差,测不了这样的电容。

可以接上继电器以后试一试。用7.8kHz,100k欧档,表笔开路,显示残余电容。如果残余电容跳动+-0.05pF,说明干扰比较大。表笔采用7cm长度引线即可。长度太大,干扰越大,会跳得更历害。

测小电容时,要扣除残余电容。
如,测得容量是7.2pF,残余电容4.1pF,那么这个电容是7.2-4.1=2.1pF
实际上,两表笔的相对距离改变,就足已造成残余电容变化0.2pF,因为表笔这间有分而电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8: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jw01


    还有我只有三位半的表,如何搭建电桥筛选电阻,谢谢
苹果 发表于 2011-12-3 16:48



    搭桥,是为了减小接触电阻的影响。
用三位表,就不必搭桥了。反正三位半表的精度不高。
测20欧电阻时,一定要扣除表笔的残余电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7: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塑料壳或铝壳的吧。
铁壳的对电感测量影响很大。特别是磁棒线圈,造近铁壳,电感量狂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18: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盼等许老师的印制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4 18: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盼等许老师的印制板  不会程序不知能装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3: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准程序有误,故更新。
程序.rar (270.96 KB, 下载次数: 4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6 18: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铝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6 23: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一套怎么打款?
可以淘宝交易吗? 再问一下主板断电后能不能在路测量电容的容量和es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7 08:41 编辑

LCR电桥测量ESR的精度比较高的,灵敏度下限也很大。两线法可以测到5毫欧水平。四线法可以测到1毫欧ESR。
不过,我这个LCR表没有短路清零,只打算做一个开路清零。
这个LCR表没有专门设置一个电解电容ESR测量菜单。如果大家需要,到时设计这样一个菜单,操作起来就更方便了。

坛友开发了很多ESR有专用表,估计会更好用一些。这个LCR表不是专门针对一个ESR测量,而是同时测量L、C、R、D各种参数的,所以操作起来会相对复杂一些。
LCR表测量ESR会得到更高的精度,由于电解电容的ESR在不同测试条件下测值有所不同,所以测值一般也是做为参考值。

坛友验证ESR表准确性时,常用这个方法:一个电阻R,与一个电容串联,如果R=0.01欧,电容ESR=0.10欧,好么串联后,总ESR=0.11欧,以此验证ESR表的准确性。
在我这个LCR表,这么测量,不会得到0.11欧的,还要扣除表笔电阻才行,因这个表没有提供短路清零功能。
如,测得电阻R=0.023欧,电容ESR=0.033欧,表笔短路电阻0.013欧,那么测得总将是ESR=0.043欧,而不是0.056欧,因上,实际ESR=(0.023-0.013) + (0.033-0.013)=0.030欧。
这就是说,没有帮助用户扣除表笔电阻,用起来会麻烦一些,除非加一个ESR专用菜单,替用户操除表笔电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8: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7 09:13 编辑

本表测量CBB22/630V电容的ESR,基本上无能为力。这种电容在7.8kHz时的Q值太高,要准确测出它的ESR比较困难。但CL /630V电容的ESR是可以测量的。
电解电容的Q值很低,ESR很容易测量的。
CBB22/630V的铁脚电容,在10kHz以下,Q值非常高。在1MHz频率下,Q值很低,ESR不理想。
CL/630V的铜脚电容,在10kHz以下,Q值不高,Q值100多,但铜脚电容在高频时ESR不会增加很多,高频性能还是很好。
所以,CBB电容在高频时,ESR不一定比CL电容好,还要看它是铜脚的还是铁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0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9 18:39 编辑
"自由轴测量的原理"

一听这个词,就觉得可笑。不知道哪里冒出这个词,查遍了所有lcr设计的英文文献,包括最早开源的digibridge,再有安捷伦的阻抗手册,从头到尾都没有这个词。(呵呵,国内的技术文献,哎,怎么说呢,能做出实际的东东,简直是奇迹。不过,自由轴测量这个名词抄来抄去,名声很大,不过确实很误事。)

我想,lcr设计的理论,在数学上叫相关性理论,演绎到电路设计上成为同步检测或者锁相放大器。(ezm设计的esr电路,就使用同步检测,这确实是科学)。确实,同步检测要求0和90的变换,但这和什么自由轴没关系。

从你的设计的电路,就可以看到深受其害。其实俄版后面的7135,怎么也比你这个10为adc好吧?
即使不想沿用别人电路,使用2400也很不错。

可惜,你被这个自由轴误导了。fickle 发表于 2011-11-24 20:31


昨天,我无意中在
http://www.ourdev.cn/bbs/bbs_con ... kle&bbs_id=9999
看到了你的大作的电路原理图。
看了电路,前端输入,设计成那个样子,难怪测量1pF电容感到困难。


号称10kHz的10M欧D值精度0.01水平,与你测pF级电容显示20Q,显然不是0.01精度。
你用了猛料,也不过得到0.25%电阻精度。D值精度上不去,反而责怪tan函数是非线性。对LCR电桥的各模块的技术性能及设计目标一知半解,想提升相位精度也不容易。你现在连自由轴原理都没弄明白,说什么滤波器移相会造成严重相位误差,真有你的。

你测量1pF电容,得到Rs=-1.59M欧,实际上,1pF电容在10kHz下容抗是16M,而这时测得Rs为负的1.59M,说明D值精度远没有达到0.01(@10M欧,10kHz)
当然,不能因为测量1pF电容时D值精度不好,就否定LCR表的精度,但是你也不能虽便说10M欧下可以得到0.01的D值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9 13:22 编辑

手上没有1pF电容,就已1.8pF电容为例,我的LCR表测得结果是:
测量1.8pF电容,精度也很好,但Q(或D值)值精度不好。
1.8pF电容,是采用一小段优质的75-3视频电缆制作的。这样制作的电容,Q值是很高的。它是聚乙烯材料制作的。
容量主要在1.79pF到1.81pF之间跳动(最大跳动+-0.02pF)
开路残余的测量:把虚地表笔接在电缆内芯的绝缘皮上,然后清零LCR
Q实测结果是:在35至999(本表的最大测值)之间跳动,大部分在70至999之间跳。相当于D值在0.03与0之间跳动。虽然精度底,但也可以把应出该电容是高Q电容,与Q表测值相对一致。
Q值跳动是噪声及谐波干扰造成的。这与PCB结构及屏蔽措施有关。我采用简易表笔,噪声干扰会更加严重。


开路残余
开路.jpg
电缆的Q值及电容
并1.jpg
并2.jpg
串1.jpg
串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1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