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9 07: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9 18:39 编辑
"自由轴测量的原理"
一听这个词,就觉得可笑。不知道哪里冒出这个词,查遍了所有lcr设计的英文文献,包括最早开源的digibridge,再有安捷伦的阻抗手册,从头到尾都没有这个词。(呵呵,国内的技术文献,哎,怎么说呢,能做出实际的东东,简直是奇迹。不过,自由轴测量这个名词抄来抄去,名声很大,不过确实很误事。)
我想,lcr设计的理论,在数学上叫相关性理论,演绎到电路设计上成为同步检测或者锁相放大器。(ezm设计的esr电路,就使用同步检测,这确实是科学)。确实,同步检测要求0和90的变换,但这和什么自由轴没关系。
从你的设计的电路,就可以看到深受其害。其实俄版后面的7135,怎么也比你这个10为adc好吧?
即使不想沿用别人电路,使用2400也很不错。
可惜,你被这个自由轴误导了。fickle 发表于 2011-11-24 20:31 
昨天,我无意中在
http://www.ourdev.cn/bbs/bbs_con ... kle&bbs_id=9999
看到了你的大作的电路原理图。
看了电路,前端输入,设计成那个样子,难怪测量1pF电容感到困难。
号称10kHz的10M欧D值精度0.01水平,与你测pF级电容显示20Q,显然不是0.01精度。
你用了猛料,也不过得到0.25%电阻精度。D值精度上不去,反而责怪tan函数是非线性。对LCR电桥的各模块的技术性能及设计目标一知半解,想提升相位精度也不容易。你现在连自由轴原理都没弄明白,说什么滤波器移相会造成严重相位误差,真有你的。
你测量1pF电容,得到Rs=-1.59M欧,实际上,1pF电容在10kHz下容抗是16M,而这时测得Rs为负的1.59M,说明D值精度远没有达到0.01(@10M欧,10kHz)
当然,不能因为测量1pF电容时D值精度不好,就否定LCR表的精度,但是你也不能虽便说10M欧下可以得到0.01的D值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