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jw01

适合业余爱好者DIY的高精度数字电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7: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13 14:35 编辑
1、1pf 电容在10kHz测量阻抗为10M左右,没问题吧。
    2、D值其实就是一个精度值,那么D = 0.01,没问题吧。
    3、Q值其实就是D值倒数,呵呵,这也不会有问题吧?
    4、那么,从你的lcr测量数据分析,测量小电容的Q值要在小于 1/0.01 = 100 以内吧?
    5、那么,你非要说,依1%的精度,测量的电容的Q值大于100以上,是不是值得怀疑?fickle 发表于 2011-12-12 23:42


我的LCR表,测10M电阻,达不到1%精度的。
残余电阻干扰就有200M或右,所以测量10M欧电阻,会右3%至5%范围内跳动
1pF按10M计算,本表残余噪声跳动约200M,所以D值会跳动10M/200M=0.05,测量的结果将在0至0.05之间跳动,对应Q值在20到999跳动。
2pF约在D值约在0与0.025之间跳动,对应Q值在50到999跳动。
10pF约右约在0与0.02,对应Q值在100到999跳动
100pF约右约在0与0.002之间跳动(实际还受AD及上臂限流影响噪声影响,还要加0.001),对应Q值是300与999之间跳
200pF以上,D值跳动,几乎都是0.001左右了,高Q电容,基本上显示为999或900至999之间跳
要得到以上结果,就要求LCR表本身相位误差小。
要注意,虽然是跳动的(因为,我采用PWM做DDS,也没有屏蔽等措施,干扰比较大),但对精度影响不大。
不少成品表,D值标称精度是0.003,测Q出现5000Q,并不是说它的精度很高,有效Q值测量也只有1/0.003=300,大于300,只能认为它的Q值很大,并不是说测得Q=5000,那么他的Q值就是5000左右。不管他的读值跳不跳,得到5000这样的数字,也只能能说明该电容的Q值大于300,具体值是不清楚的。这与Q表是不同的,Q表测得是5000那就是5000左右,是明确的,Q表测Q精度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8: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13 14:31 编辑

就以三次谐波来说,如果它占了信号总量的10%(-20dB)
那么它将引入(10/3)%=3%量级的误差
要使D值精度达到0.003,那么,谐波失真要做到1%以下(-40dB),这么小的失真,在示波器中不易观察到的。
由于采用PWM做DDS,谐波干扰比较大,放大器中不加滤波,7.8kHz最后得到的D值精度只能在0.003左右,无法稳超0.003,加了滤波器,D值精度得高1倍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13 14:48 编辑

此外,告诉你一个密秘:
用V/I变换器的LCR表,测量1pF电容的容量,是轻而易举的。无需开尔文测试夹就可以测量。加上开尔文测试夹则更准。
测量方法很简单:先测开路残余电容,再测待电容,两者求差,即得容真值,精度直接达到0.1pF,测量其间,尽量保持两表笔相对位置不变。
用你的那个电路,测1pF,就费事了,测试夹电容太大,而且测试夹的电容要一并测进去。测试夹电容底数可以是几十pF,底数过大,影响小电容测量。而且,底数本来就不是很稳定的东西。对于D值测量,也是这样的,测试夹引线分布电容的损耗也通通测进去了,引线电容的损耗不一定是稳定的,这会造成对AD分辨力要求很高,而且1pF电容容量与Q值均不易测准。
加入V/I变换器,测试夹引线的对地电容C0,基本不影响测量的,不管C0是10pF,还是100pF,因为,C0接在虚地上,不会对桥臂上的电流产生明显的分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9: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13 09:54 编辑
2、D值其实就是一个精度值,那么D = 0.01,没问题吧。
fickle 发表于 2011-12-12 23:42

你的这个说法,我基本赞同的,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不大规律(如噪声、AD噪声、AD非线性)的误差分析效果不错。
在基于自由轴测量的LCR表中,上臂或下臂测量,每次测量可以得到两个正交电压(或电流)Ux和Uy,Ux与Uy具有“平等”的关系,噪声对它们的影响的绝对量差不多,最后计算得到的Zx的主参数与次参数的误差绝对值也是相当的,数学上分析,也是这样的。
所以,0.25%的电桥,它的D值精度的最好精度大约就是0.0025左右,要超过0.0025就不大容易了。当然如果主参数精度是因为下臂电阻不准确造成的,那么D值精度优于主参数精度,那是正常的。因为,下臂电阻不精确对Ux与Uy误差的影响是按相对误差计算的
因此,如果你的LCR表,D值精度如果达不到0.0025,最好在改进一下。通常,在软件与校准上处理好了就会达到目标。

举个例子:
测1.8pF电容,如果显示值跳动3%范围,10kHz对应电抗在8.8M欧+-3%范围内跳变,绝对跳变量+-8.8*3%,那么,实轴上,也会跳动8.8*3%
因此,D值会跳动8.8*3%/8.8=3%=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1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你前句话,回敬你"小人",不算失礼吧。

   呵呵,后半句,好像在夸我? 那要说声谢谢。

  ...
fickle 发表于 2011-12-12 23:50



    几个论坛你对别人的提问有几个是建设性的回复?没看到你的电路图在那?你的表精度也是自说自话,你就是大方的人? 你的表不能在路测试吧,优势又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20: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论坛你对别人的提问有几个是建设性的回复?没看到你的电路图在那?你的表精度也是自说自话, ...
sxzxy 发表于 2011-12-13 12:59


我在ourdev看到有人说它的LCR相位混乱(即D值严重失真),他不服,在下面连接的221楼,拿坛里4080说事,说4080测量一两pF电容也是相位混乱,测出了90.16相位
http://www.ourdev.cn/bbs/bbs_con ... kle&bbs_id=9999
实际上,4080测量这样的电容,结果已经非常接近90度了,说明精度良好。因为,这类电容是高Q的,正确值就应是接近90度的。
他自己测出了D=-0.05,相当于91.5度,误差1.5度,明显与4080相差10倍
反正,fickle先生就是不允许别人说他测量这个电容的结果是错误的。他非要说他的测值是正确的,LCR表精度良好。
高Q电容,一般采用高性能介质做的。pf级小电容,大部分都是高Q的。 测出十几Q,其实他自己对这个结果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2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测试了电缆内部介质的损耗角

取一端长度为106cm的同轴电缆(带电源线的视频线),头尾对接,形成一个81pF的电容。测得内芯电阻0.15欧,考虑到趋肤效应,高频电阻按0.27欧计算。屏蔽层电阻0.07欧,合计0.34欧。头尾对接后,相当于两个53cm长度的电容并联,电阻变为原来的1/4,即0.34/4=0.09欧
测量原理:取一个高Q线圈,测得指定频率下的Q值,记做Q1,在主可变上并联被测电容,同频率下重测Q值,记作Q2,那么,被测电容的Q值为Qx =(X / X0)* Q1*Q2  /(Q1 - Q2)

第一频点:f=600kHz
线圈:Q1=772,L=181.7uH
电容:Q2=726,C=81pF
X = 6.28*0.6*181.7 = 685欧
X0 = 1/(6.28*0.6*0.081) = 3276欧
Qx = (X / X0)* Q1*Q2  /(Q1 - Q2)
=(685/3276)*772*726/(772-726)
=2548
Rs = X0/Qx = 3276/2548 = 1.28欧
扣除导线电阻得到介损电阻:R0 = 1.28-0.09=1.19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D=R0/X0 = 1.19/3276= 0.00036
本次测量误差约10%(假定Q表可变电容的Q值无穷大)

第二频率:f=1000kHz
线圈:Q1=784,L=181.7uH
电容:Q2=656,C=81pF
X = 6.28*181.7 = 1143欧
X0 = 1/(6.28*0.081) = 1996欧
=(1143/1966)*784*657/(784-657)
=2358
Rs = X0/Qx = 1966/2358 = 0.834欧
扣除导线电阻得到介损电阻:R0 = 0.834-0.09=0.744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D = R0/X0 = 0.744/1966= 0.00038
本次测量误差约5%(假定Q表可变电容的Q值无穷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13 21:14 编辑

测量结果表明,视频电缆线内部介质的损耗角非常小。内部介质一般是聚乙烯材料的。
在600kHz时,测得0.00036
在1MHz时,测得0.00038
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在其它频率下测量,50Hz(工频)下测量聚乙烯材料电缆的介质损耗角,也是0.0003左右。
实际上,D值反应了介电材料的品质。低损耗的材料,介电常数较小,D值很小,而且基本上不随频率变化。

坛上早有人告诉他,这类电容D值是相对稳定的,不随频率明显变化的,只可惜,fickle一句也听不进去,认为10kHz与1MHz,这些电容D值相差100左右。如果这样,他是找不到验证LCR表精度的材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3 2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精神可嘉。开源,敬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0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2# fickle


    你眼看人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08: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将知识产权转让,大规模生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2-15 10:57 编辑

这类电阻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7362624322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309319558
它的实测精度是多少?
给坛友团购,最麻烦的是电阻。人工筛选不大现实,工作量大,而且100个电阻中,只有几个达标。
电阻直接达到精度要求,无需调试,就可以达到0.5%以上的精度。
如果电阻问题得到解决,到时先考虑制作10套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10: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
20R
1k
10k
100k
2k*4,10k*4
1k
2k
2k
16k

共16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12: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13: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电阻


它的实测精度是多少?
给坛友团购,最麻烦的是电阻。人工筛选不大现实,工作量大,而且100个 ...
xjw01 发表于 2011-12-15 10:46



    顶,作为业余爱好者,这类问题很头痛;比如我,就只有两个三位半的数字表,一个指针表,其它仪器皆无;买几个元件就很麻烦,而且自己不知道元件的真正精度好坏,楼主,套件订二套啊,有个朋友(也是业余爱好者)对这个也有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07: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