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xjw01

适合业余爱好者DIY的高精度数字电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0 2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兼顶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带用移相改正的程序。终于可以高靠测量高频高Q值。
程序.rar (17.88 KB, 下载次数: 38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3: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1-11 07:36 编辑

回复 122# worldly_guest


    我也是边学边做。
   总算搞明白了各项细节。

为了设计这个LCR表,我曾在网上下一堆论文及实用文章,及相关电路。
大部分没有说到DIY高精度LCR关键点,那些文章,多半是“职称论文”、“学位论文”,弄虚作假的为多。
LCR表精度上不去,找那些论文要答案查原因,没有一个有帮助的。
下载的那些实用电路,其中俄版的那个电路,对我帮助比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0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踪了几天,学习良多,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6: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程序
加入了V/I变换器的相位误差补偿程序
程序.rar (20.2 KB, 下载次数: 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6: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1-12 19:41 编辑

V/I变换器引入的相位误差有两方面
高频低阻大电流测量,相位误差主要是引线电感及仪表三运放的共模抑制能力引起的。这方面无须软件修正,三运放的共模抑制良好,其误差可忽略,引线电感可以采用相对值法消除,与万用表200欧档测量电阻时“去除表笔电阻”得真值的原理差不多。
高阻测量,V/I变换器的相位的误差就比较麻烦,最好采用软件修正。
高阻相位误差来源可分两部分:
其一、分布电容引入的附加耦合,如虚地对信号源热端的分布电容,TL082内部两运放的分布电容耦合、信号源质量等,都可能造成信号耦合。因此上臂的电流实为被测Zx上的电流与附加耦合的电流之和。其二、来自下臂输出对虚地的耦合,也源于运放自身响应延迟问题,等效为下臂电阻上并联了一个分布电容。它造成下臂输出相位滞后。100k档相位误差最严重,而10k档相位误差按100k档相位误差的1/10估算即可。从频域看,相当于下臂电压产生了小量顺时针旋转(滞后),而对幅值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以下建模计算分析。测试线分布参数属于被测电抗X的一部分,上臂限流电阻与下臂电阻等值,都是100k,记作R,运放响应延时等效阻抗为Z1(并联在下臂R上),LCR表测得下、上桥臂阻抗比为k,无相位误差时k的理想值为k=U2/U1=R/X,而实际存在如下关系:

cccc.PNG

R是已知的,k可以由LCR表直接测得,A可以通过校准得到,当B也测得,那么就有X=k*R*A*B。其中,Z0与Z1只相当于几个皮法电容的电抗,所以电抗很大。
那么,应如何理解A和B呢?当X很小时,如X=2k欧或5k欧,B是接近于1的,相位偏移量的附加量是A引起的,B几乎不起作用。当X很大时,A和B同时引起相位偏移,偏移量是A*B的角度量。
如果仅用Z=k*R*A表示测量结果,那么Z实际上是Z = X/B = X/[1+X/(Z0+R)] = X*(Z0+R)/(X+Z0+R) = X//(Z0+R),高阻测量时,X是被测电容与表笔分布参数的并联电抗,而且Z0+R与X并联,说明最终得到的Z是Z0+R、表笔电容、被测电抗者的并联值。
综上,A表示V/I变换器的的附加相位偏移,B则反应一个结论,用Z=k*R*A作为结果时,它是开路残余电抗(Z0+R与表笔电抗并联)与被测电抗的并联值,因此,为了得到X,应以并联法扣除开路残余电抗。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得到一个很有效的A值测量方案:测定时,用Z=k*R计算阻抗。由于Z0和Z1比R大得多,所以A的模值接近于1,他们模幅值的影响可以忽略,只需考虑A引起的移相,以免造成Q值测量严重误差。接入5k被测色环电阻(5k电阻Q值几乎为0的),B就接近于1且车辐角接近于0,因此测得Q值正是A的相位。所以,A就是模值为1,辐角为Q的复数。
直得注意的是,DDS前级、后级放大器输出也会存在一些残余耦合,高阻测量时,它也会使V/I变换器发生相位偏移。它们的影响,同样可以归算到A和B之中。

V/I变换器负反馈电阻上并联一个小电容,从输出端看,它引起电压相位滞后。从输入端看,相当于入一个超前的电流(超前补偿)。频率越高,这种反馈越强。有的LCR表采用一些技巧,减小高频反馈,如,100k反馈电阻使用10k与90k串联,串联的中心对地接一个小电容,这个电路,在高频时对反馈信号旁路,减弱了高频反馈,起到了补偿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1 17: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数码管显示,,不过不喜欢直插元件 浪费PCB面积 引脚多的芯片还拆下困难,很想搞几片PCB,电路图感觉比较乱 电子开关那里有点晕晕的,俺筛选电阻没问题,手头件也比较全,如果能有单面板自己转印也比较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1-11 20:34 编辑

做了相位修正后,副参数的精度大幅提升。
测量涤纶电容,Q值显示约在100左右(D=0.01),
测量CBB电容,通常显示为999(满量程限制为999),即0<D<0.001

测量20pF瓷片电容,Q值在120至999之间跳变(即D在0.000至0.010)之间跳
测量超高Q值的军机可变电容,调到40pF,Q值在120至999之间跳变(即D在0.000至0.010)
调到300pF,D值在0.001至0.000之间跳
调至500pF,D值不变,为0.000
军机可变的Q值是非常高的,理想应测得999(即无穷大),但受噪声影响,仅当容量调到350pF以上才有此效果。
测量200pF独石电容,Q=999(达到表头最大显示)

小电容D值“跳”的原因是:表头分辨力低造成的,20pF时表头只能分辨0.005的D值,表头AD的1字噪声跳动,就会靠成D值跳0.005以上。加上内部噪声的影响,就跳得历害

用镀金可变的镀金片,相距1cm,形成超高Q电容1pF电容,接入LCR表,只能测得容量,测不到Q值。Q值还是原来的本底开路乱跳值,100至999。

本表的副参数精度不高,但做了相位改正后,可靠性提高。容量大于500pF,Q值小于100的,可以较可靠的测量。由于Q=100时,对应的D只有0.010,而本表的D值分辨力不会超过0.003的,所以,误差30%或60%也是正常的。D值不要要很精确,这个精度将就用吧。当然,如果调试D=0.001的CBB,测得D=0.01,说明没有调试好,相位差没有消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1-11 20:06 编辑

注意,测量军机可变时,虚地的表笔,要接军机可变的热端。以减小干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22: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注意到一点,虽然V/I变换器存在移相问题,但V/I变换器不可省略,否则有两个问题:1、电桥中点对地是浮动的,那就要求差动三运方的共模抑制能力非常高,这不容易。2、电桥中点的对地电容对地分流,会影严重影响高阻测量。
有的LCR表设计,两臂测量,接采用开关切换,没有缓冲,这时上臂的限流电阻不可太大,以免切换过程中造成桥臂中的电流发生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1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繁杂的线路用洞洞板制作怎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2: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8: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出套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9: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11-11-12 20:10 编辑

回复 134# xiaoduan
好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3 08: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出套件,我也要一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8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