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31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河 于 2023-12-31 22:46 编辑
交流点灯出“鲜活度” 这绝大多数都是国内烧友吆喝的,大体属于玄学内容,其实主要就是灯丝噪声。
日本300B,一般都是直流点灯。
如果您用的不是1960年代之前的古董天价西电原厂WE300B,那么直流点灯是个可以接受的正确选择
早期西电用的灯丝材料电子发射能力,耐久度、抗震能力 和管内真空度都不如现在的复刻管,(也许这些小小的由于年代技术客观存在的缺陷,正式古董原厂管的魅力所在)。最原版的300B,屏耗虽然标着40W,其实厂家是按照36W生产的,因为灯丝(阴极)材料的电子发射能力不行,灯丝过载强度比较低,所以限制了300B管的效率,一个标称40W的管子,常规甲类使用,只有8W的最大输出。相当于效率只有20%。 这类古董管,如果使用直流供电,那么其实灯丝两端对栅极的电位是不相同的(相当于灯丝一边比另一边高了一个灯丝电压),所以灯丝两边的阴极电流也不同,本身50(40)年代之前直热氧化物阴极材料就“腿软”,再一边电流大,一边电流小,就会使电流大的那边灯丝比电流小的那边 发热高,老化快,整个管子使用寿命也受负面影响。——这就是几十年来,300B类管不主张直流点灯的真相,跟鲜活没啥关系 90年代后复刻的管子,除了残次品之外,使用材料从时代背景角度就是上世纪50年代无法相比的,灯丝参数余量大,用直流点灯不会影响使用寿命,又减少了本底灯丝噪声,唯一问题就是得单独弄一个灯丝电流的整流滤波电路,增加制作繁琐度。
对于使用和效果的角度,最好的灯丝是纯钨丝,不附加别的任何其他材料。
后来钍钨阴极,直热\旁热氧化物阴极,工作中发射电子的厚度,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
只不过纯钨丝需要的温度高,而且钨极发热工作时升华也快,看见原始的白炽灯。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