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6-7 11: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我用的是那种虚拟扫频仪,本身就有很多干抗毛刺,无法辨别这种轻微的失真。
双柵BF988场管的振幅(250mV左右)非常稳定,高低端的变化不超过10%,估计这与其柵极上的保护二极管有关。波形也也完美。
因为这段时间都在折腾袖珍小机,都是用的同一种音质很好的全频长冲程50mm内磁喇叭,听熟悉了也就能分辨其细微的失真。
这次的新电路以前没折腾过,心中无底,所以又装了个标准电路来对比。因为这次的失真较小,加上又用的是音质效好的木质机壳,不注意听,或是与德生机等塑壳机对比,根本就对比不出来。或是换个大口经的4~5寸喇叭,这个失真也更不明显,仅仅在这种全频喇叭上明显一些。也曾怀疑过功放芯片,换后如故。
对比之后,便在电路上推敲。根据以往的实例,在收音机头中出现的失真涉及太多,高放、变频、中放、检波、AGC都有可能,但表现形式却有所区别,大信号引起的堵塞和AGC过强引起的中放截止失真,都可在小信号时消失。各级工作点不正常产生的失真,在本例不存在。而且这次的失真不论信号强弱都存在,其的源头就就在剩下的检波级了。
为了减轻中放的负荷,这次的检波级的负载电阻很大,50K的电位器、10K的滤波电阻,470K的AGC电阻,比常见的大了5~10倍。
但滤波电容基本上没变,原想这会多压制点高音。由于负载电阻很大,滤波电容也大,RC充放电时间常数就大大偏离了正常的范围,失真就是这样产生的。 过去也这样干过,也许是大口径喇叭的缘故,表现不突出。塑壳加普通小喇叭就更听不出来,因为本身就有音质缺陷。
当所在减小检波滤波电容至合理的容量时,这种失真也就减少和排除了。
事后,重温了检波原理和检波失真的理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