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9-10 1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简单说下老的教科书式的设计方法在我看来错在哪了。
老的做法是:某个管子,选一个工作点,例如栅压-10V,负载线过这一点旋转,找到栅压0-10V,和10V-20V之间的线段相等时,这个负载线就是最佳的。这样做出的结果是什么呢?
在接近最大功率时,偶次(二次)谐波趋近为零,奇次(三次)谐波超级大,这样的机子能好听要出鬼。小音量听听还没啥,越开大越难听。
新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呢?画负载线时尽量压低奇次谐波,偶次谐波的量也控制到一定水平之下,当然两种失真都能压低更好,但是管子的特性不给你这个机会。对偶次谐波网开一面不是因为他特别好听,而是为了迁就压低奇次谐波不得已的办法。当然对与偶次谐波,我们有将其抵消和压低的手段,而奇次谐波呢,一旦出现,神仙也难办。
在两种失真都压低到无法消除的情况下,我们起码要保证偶次谐波的成分大于奇次谐波成分,才有可能获得好的听感。这一点很多老烧是公认的。
一提起谐波失真,往往论坛吵成一锅粥,各抒己见,互不相让,难得有统一的结论。这里面牵涉到很多知识包括声学、乐理的和声学、高数的傅里叶变换等知识,理论的不完备影响了各自的认知,这里展开的多了容易跑题。干脆点到为止。喜欢这个论题的可以另行开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