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hmks

关于推挽牛的请教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2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2:1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ke 于 2024-2-22 12:19 编辑
小小超人胆 发表于 2024-2-22 12:12
好得意啊,尾巴又翘高了,多喝四杯。


没啥可得意的呀~都是些普众皆知的从俺嘴里学说出来罢了。你说的俺是一惊酒是不敢喝了。酒后乱语坏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2:4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4-2-22 11:46
哈哈!有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谢谢各位啦!
       在此,还要感谢二位坛友,一是MF35坛友,没有他发帖讨论 ...

不同工作状态的初级电压波形可看出区别。二次的电压或电流波形是看不出明显区别的,只是幅度上的存在差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2:5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ke 发表于 2024-2-22 12:18
没啥可得意的呀~都是些普众皆知的从俺嘴里学说出来罢了。你说的俺是一惊酒是不敢喝了。酒后乱语坏事呀 ...

人生得意须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2:5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应该是:自古英雄皆寂寞,唯有吹者留其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2:5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饮者,还是吹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3:2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匠还是当个喝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3:3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ke 发表于 2024-2-22 13:27
木匠还是当个喝者吧。

那就“喝”者吧!“饮”和“吹”样子差不多,一不留神,打错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4:2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完了,为了不打扰这个帖子继续,完全撤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2 16: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午休过后来发帖

一、首先要了解“倒相”与“反相”的区别,解释得对不对请坛友们修正。
1、所为“倒相”就是把信号倒个身,就是向下镜象另一个波,但它仍是一个整波。
0.png

2、“反相”一般是指一个半波,与另一个方向相反并移相半周期的半波,组成一个完整上下波。该“反相”的方波用在开关电源上比较多。
Screenshot_2024-02-21-14-57-50.png

3、为什么CTL石机和B类推挽胆机同样输入全波信号,CTL放大的是半波信号,而B类胆机却放大的是全波信号?这是因为供电的不同,CTL用的是异极性双电源,胆机用的是同极性单电源。那么OTL也是用同极性单电源,为什么也是输出半波,这是人为造了一个双电源,也就是半桥,每管只能利用上半幅或下半幅电源,开关电源中的“半桥”电源也是这个原理。
    推挽胆机不论是A或B类的二臂,都是用单极性、全幅值的电源,所以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同,如输入半幅波,输出也是半幅波。
    那么胆机A、B类的区别是什么(是指中间抽头的双线圈、单电压的电路、全幅信号),就是工作电流的不同,不存在A类是全幅波,B类是半幅波,都是全幅波。

下面是实测的一台AB类胆机,
胆机静态功耗24.1W,基本满载功耗45.9W。这应该算是AB类吧?
1.jpg

2.jpg

双臂P-地的波形,
3.png

二个波形的峰值叠加就是P-P峰峰值的波。
4.png

原以为到了B类时会变化,所以用长时基测,逐步调音量,看看是否有变化,结果没一点动静。
5.png

逐级放大图,每臂的输出波还是完整的全幅正弦波,图太多就放一张。
6.png

     那么A类与B类除了省电外,还有那些区别,听感没试,也说不清,推动电压略有不同,B类的推动电压要略高一点。
上述仅是测后感想,不对和不到在地方请坛友们指正,谢谢!

       题外话,按推挽胆机的电路和工作原理,不能说是推挽机,它是二组独立的全幅波放大器,拔掉一支管,除了功率小外还能正常工作,真正的推挽机是不能工作。它是由二组单端(等同于)加倒相电路进行叠加的一种功放电路,称单端叠加机更能体现它的原理。称推挽机就容易受双臂交叉工作的原理所误导,现在“约定熟成”称推挽机也无不可,但要知道它的原理,以免误导。这条纯属瞎说,不要当真。


补充内容 (2024-2-24 16:06):
由于电压波不能真正反应作功波,所以第3条只能适用于A类的推导,不能用于B类推导,在此纠证。请看122楼的B类作功电流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7: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4-2-22 17:30 编辑

二组独立的全幅波放大器,是ap-p。 二组独立的半波幅波放大器是bpp 前面我说过了 两臂有互感,就算停掉的一臂上面依然有互感产生的反相电压。测电压波是不对的。学坛内mld前辈那样,用电流波来说事。app 停掉一管,无非就是由原来双臂工作时负载比如5k,降低为2.5k以单端A模式运行,可以输出全波形。而bpp停掉一管驱动信号就只能输出半波信号了,这个完全可以用示波器在电流波上看得到的。重点记住B类管静态电流为零,电流只能是由0出发到最大点Imax再回到0产生这半个波,另外半个波由另一臂做反方向的一样的过程。而APP 是有静态电流的,每管假如50MA 那么他可以上升50Ma作为正半波 下降50ma输出负半波,APP每个管都可以单独输出全波360度,而bpp注定每臂只能输出半个波所以每个,这个清晰明了后,再去研究abpp a.gif b.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7:1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厉害!不知测初级电压时示波器的输入是否开到直流输入方式?如不是开到直流输入在测测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7: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直流注意衰减量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8: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壳壳 于 2024-2-22 18:59 编辑
whmks 发表于 2024-2-22 16:25
午休过后来发帖

一、首先要了解“倒相”与“反相”的区别,解释得对不对请坛友们修正。


这里讨论的音响AB1推挽“上下”臂两功率管栅极输入完整的相差180度的信号,这个没错,也不用质疑,无需考证。
请您画一下图,标示出测量点,并同步输出波形,这样便于了解和理解。
我认为DC提供能量,它是定向流动,与AC分析结果关联不大,与正负电源无关,那只是要建立正确的静态工作点。
AB,先A到B,A肯定是完整的输出波形,B是半波截止波形(不是从根部0电流开始切)。
直接展示测量结果,不需要使用示波器反相测量制造完整人工合成波形。
测量时要断开次级大环反馈。
以上观点和表述如果有错误,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2 18: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4-2-22 18:58 编辑

就APP来说 用300B设负偏压70v 静态电流70ma 单臂负载3.5k ,P_P7k,这时输入一正波半波70v,抵消了负偏压的70伏,栅阴极电压为零,因而电流上升到140ma,实际变量70ma ,再到下半周输入负半波70v,实际栅阴极电压为-140V ,屏流因而归零。另一臂工作情况完全一致。但由于倒相级的输出是同步但反相的,所以可以知道app是一个臂电流在增加时另一臂必然在减小。两管变幅都是相等的,且都可以输出正负360度全波形。再由磁场叠加能量送往次级。那什么是bpp。 很简单,上面的例子,把静态负偏压加大到-140V ,这时两个300b电流都是零了,都在截止状态。根据倒相信号的结构可知,一管输入正电压70V时抵消掉原负偏压-140v的70v,屏流上升,而另一管呢,原来负140V屏流已经是零了现在在叠加一个-70v变成-210V,电流本是零的屏流还能再小吗?显然不能,那么就是保持截止。这时这臂不工作。所以工作的那臂只能输出半个波形。到下半周倒相级的极性反转,所以如上所说,原本停工的这臂开始工作输出另外半周波形,原本工作的那臂变为截止。这就是bpp的基本电流变化原理。这两个例子可以很明显的看到app和bpp的工作电流的分布规律。那些天天喊着两臂任何时刻都是同步工作 不会截止的,可以细心分析以上两种推挽作为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3 02: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