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3-10 1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天爱玛丽 于 2023-3-10 10:56 编辑
做一个使用这个片子的总结,
首先是输入AC电压,按照手册的输出功率与THD表格来定,最佳取值范围是AC13V~AC15V,最佳听音功率10W~15W,没有前级时,音量电位器需要调节到3点钟方向,
关于电源脚的低频退藕,即原理图中的C9,C10,这个电容不能少,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再并一对2.2uif~4.7uif的薄膜.
我做1875时就发现了这一点,1875的最大电压转换率是8V/us,放在现在看就太垃圾了.所以官方推荐电路图电源脚都并了100uf的低频退藕.意思是在制作PCB时,需要在电源管脚附近并100uf的电解,以缩短快速变化的低频电流路径.
而1876电压转换率提高到了18V/us,手册原理图中只标了Cs,没推荐具体取值,这就要好好理解,需要根据电源走线的距离和截面积选择合适的容量,以降低低频振荡的风险,甚至有的人直接取消了这对小电解.可能他不清楚,有没有这对小电解是两种功放.早期芯片可怜的电压转换率,完全靠这对小电解.
原文内容:
hese instabilities can be eliminated through multiple bypassing utilizing a large tantalum 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 (10
μF or larger) which is used to absorb low frequency variations and a small ceramic capacitor (0.1 μF) to prevent any
high frequency feedback through the power supply lines
If adequate bypassing is not provided, the current in the
supply leads which is a rectified component of the load
current may be fed back into internal circuitry. This signal
causes distortion at high frequencies requiring that the supplies be bypassed at the package terminals with an electrolytic capacitor of 470 μF or more
大意是在芯片封装的电源脚需要并联10uf或更低的钽或铝电解和0.1uf的小陶瓷电容,以消除电源旁路不足引起的低频"突突"振荡或高频振荡.否则整流滤波的纹波会通过电源线反馈到内部电路.明显这里讲的不是大水塘,大水塘离电源脚都很远.
关于反馈电路的取电点选择,如果有输出端削震阻容茹贝尔,最好选择在茹贝尔之后,这是分析许多芯片官方的官方手册得出的结论.国内做功放的,这个削震茹贝尔有的放在功放输出脚,有的放在喇叭保护板,有的接在喇叭接线端子处.(放在音箱分配器中的阻容网络是调整高频阻抗的,目的不同,这里不一起分析).我的理解是只有放在功放输出脚附近的才是正确做法.那么为了不至于恶化高频信号分量,反馈取电点就应该放在削震阻容之后了.
关于反馈电阻,它的品质会影响音质,不能使用碳膜的,热噪声太明显,金属膜的阻值准确就行.左右声道需要配对一下.至于是否使用发烧电阻,这个不作质评,说多了智商都要上税.电阻的管脚有铁脚,铜脚,铜包铁脚,这个也是众说纷纭,我还真傻傻的换着实验过,结果没有发现听感有任何区别,太精的参数我也没仪器测不了,所以权且认为电阻管脚没有影响吧.看到最多的观点是,认为铁脚的有磁场,我就纳闷了,难道铜脚过电流时没有磁场.管脚的磁场也没有镀膜的磁场大吧(我拆解的所有1/4电阻镀膜都是绕着瓷棒上的,貌似两头的端帽也都是铁的).
关于电容,信号耦合肯定是薄膜电容好,反馈电容用无极电解或两个有极性的接触无极性的.如果空间放的下,用等容量的薄膜更好.当然按照网友的一些观点,反馈电容完全可以取消,这个我是赞同的,片子的一致性都很高,输出直流电压都在几个mv左右,可以忽略,最不济还有喇叭保护,所以无需担心取消反馈电容的影响.
关于输出端是否串空心线圈电感,有的玩家加了,有的没加,这个电感的作用也是理解的五花八门.有认为是扼流圈,有认为是滤波器,有认为是防止高频自激的.我觉得输出端存在阻容网络时,就没必要串空心线圈了.如果用了空心线圈,反馈取电点一定要放在线圈之前,目的是加强特高频的反馈量,否则没有防高频自激的作用.
虽然小片子有缺点,玩好了也不差,超安静,三频均衡.有玩的小伙伴们,希望有能帮到您.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