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D631783713

DF-1B晶体管烦用表PCB重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1 07: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D631783713 发表于 2021-12-10 23:05
大佬,这个偏流电路,在电压变动的时候,它输出的电流也会有波动,我用软件分别在锂电池的3.7V和接近要截 ...

你的表头是500nA,指针表的真实分辨率只有0.1格左右,满程一般是50格,也就是说,相当于满量程的1/500,对应的是1nA
当电流变化小于1nA时,你就不易觉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21-12-11 07:41
你的表头是500nA,指针表的真实分辨率只有0.1格左右,满程一般是50格,也就是说,相当于满量程的1/500, ...

哦,明白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3: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个三和的EM7000挺有意思,可以左右调零。我没实际接触过,但在网上看评测都说,EM7000电压档在左边调好零之后,给他一个满偏电压,如果右边不压线的话,再去调整一下面板上的零位电位器,压上之后,基本上就是刀刀压线。。。但不明白的是,左右都用一个电位器去调,它是啥原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631783713 于 2021-12-11 14:15 编辑

这是我最近找到的DF1型的资料,《无线电》1975第四、五期也有详细的介绍,感觉还是这个介绍的比较全面。发出来供喜欢此型号的朋友来看看

记得之前好像看过一篇帖子,里面有回帖的朋友说,这个资料提供的电路有几处故意为之的错误,可能是基于保密才这么做的吧。但是很费解,这个厂家设计的东西对比上四来讲,是没有牌面的。

总之,这个玩意儿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喜欢它的人应该非常少,属于比较偏门的型号了。
假如这个DF1B按照JFX的结构去设计,应该会更稳定一些

《电测与仪表》DF-1型晶体管繁用表.part3.rar

173.33 KB, 下载次数: 42

《电测与仪表》DF-1型晶体管繁用表.part2.rar

300 KB, 下载次数: 32

《电测与仪表》DF-1型晶体管繁用表.part1.rar

300 KB, 下载次数: 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4: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D631783713 发表于 2021-12-11 14:11
这是我最近找到的DF1型的资料,《无线电》1975第四、五期也有详细的介绍,感觉还是这个介绍的比较全面。发 ...

总之,这个玩意儿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喜欢它的人应该非常少,属于比较偏门的型号了。
假如这个DF1B按照JFX的结构去设计,应该会更稳定一些
==========================================

这个表,达不到实用0.5uA/5mV级别的。即使使用现在的普通三极管,也不一定完美。
现在买1包1千支装的三极管,会有很好的一致性,容易配对。电阻也比当年的精密,一致性好。所以更换为现在类似器件,会比原电路好很多的。
这类电路,一般也是仿国外的某些设计,但当年元件器有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4: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21-12-11 15:00 编辑

前几天,分析过原电路。那个T5用的比较巧妙。

调零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仿真图。
仿真图中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约200倍以上,我自己测算的则采用100,与当年的3DG6相匹配。


仿真.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5: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D631783713 发表于 2021-12-11 14:11
这是我最近找到的DF1型的资料,《无线电》1975第四、五期也有详细的介绍,感觉还是这个介绍的比较全面。发 ...

早期的万用表是电工表,基于电动机原理和欧姆定律。
电子万用表,需要模拟电路技术。
我在坛上看见的上四表,是电工表。也许他们不重视电子技术,他们关注电动机原理及制作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7: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21-12-11 15:07
早期的万用表是电工表,基于电动机原理和欧姆定律。
电子万用表,需要模拟电路技术。
我在坛上看见的上 ...

大佬的电子设计分析能力堪称一流啊。我一点基础都没有,全是靠摸索才知道怎样弄。
上四出过的有源表,我只知道有MF20、MF60和MF63。其中,MF60我认为设计的很到位,虽然没有Rx1M档位(很少用到这个档位),但其功能和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平衡,除了体积比较大,重量比较重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短板了。也有一些人说MF60的琴键开关容易出问题,但我感觉这玩意儿只要不是那种没事儿闲的就来一顿神按的话,正常使用中,基本不会有啥毛病的。即便是接触不好了,换就完了。至少MF60这个结构,正常拆修是没问题的(完全拆解的话,那除了变太就是闲的蛋疼了)。
至于国产有源表当中,MF60和清华大学的JFX已经算是拔群的了,永跃那个MF70结构太蛋疼,汉堡包一样的PCB,挂了的话,基本麻瓜了。
我刚才说的那句在上四面前,没有牌面,有点过激了。但说真的,我感觉DF的设计者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压根不想好好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21-12-11 15:03
这是仿真图。
仿真图中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约200倍以上,我自己测算的则采用100,与当年的3DG6相匹配。

...

资料中也提到过这个T5是用来平衡前后两级倍数,稳定电路的作用。当年国产的3DG6系列的一致性非常差,而且《无线电》杂志中介绍DF1型万用表的文章当中提到了S3DG6,这种差分对管虽然如今看来没啥牌面,但在当时,比分立元件的3DG6强多了,毕竟它是孪生的,一致性有保证,用它做,至少不用那么繁琐的去配对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厂家不用这个方案,难道是为了消耗3DG6系列的库存?还是说,用S3DG6弄出来的效果提升不大,这就不得而知了。
我唯一喜欢它的就是外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7: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21-12-11 15:03
这是仿真图。
仿真图中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约200倍以上,我自己测算的则采用100,与当年的3DG6相匹配。

...

忘了说了,原表的PCB也是问题多多。
当时没有现在的这种PCB盖油技术,厂家组装完电路板之后,直接将其浸了绝缘漆来防潮。但效果很差,因为刀盘触点那里没办法浸漆。我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另外一块万用表打到欧姆档,表笔放在刀盘触点旁边的所谓的绝缘区域,然后对着这个地方吹气,电阻一下子就吹出来了。说明其工艺有很大的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稍微受潮,DF就不正常的因素之一。另外,它的表壳居然也漏电,一旦受潮,表壳绝缘电阻降低,然后表笔插孔之间就有微妙的“私通”,具体的表现为,开机之后,指针向右偏转(假如说昨天调好了零点,今天一通电,指针就这样。不排除电路有进入状态的时间,但表壳这个属于人为的BUG了)。
我自己画板子的时候,将刀盘触点盖上组焊层,触点外的区域则都是盖油的。
我也看过一些大数字表拆机图片,发现有些是我用的那种方式画触点,但很多都是直接在触点区域搞一个大圆圈的组焊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21: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几天再打一次样
正面.png

背面.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2 0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D631783713 发表于 2021-12-11 21:52
过几天再打一次样

调试好之后再打样不可以吗。
用刀刻,改一下电路就可以了。没问题了,再打样。
改一点,打样一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打样后,重新焊电路也是很费工的。

这个电路,表头只有几个元件,刀盘已打样,其它的甚至用洞洞板就可以调试制作,甚至直接架空飞线也可以调试的。没问题后,一次性打样。

以前我调度电路的做法是这样的:有的元件用转接板(比如0.5mm脚距的元件),有的元件装在打样的板上,担心要临时增加电路,我会在打样时在电路板的空白区增加洞洞板画上洞洞板,方便增加电路。全部调试好后,再打样一次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2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D631783713 发表于 2021-12-11 14:11
这是我最近找到的DF1型的资料,《无线电》1975第四、五期也有详细的介绍,感觉还是这个介绍的比较全面。发 ...


记得之前好像看过一篇帖子,里面有回帖的朋友说,这个资料提供的电路有几处故意为之的错误,可能是基于保密才这么做的吧。但是很费解,这个厂家设计的东西对比上四来讲,是没有牌面的。
====================================================

电路中的BG3、BG4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43、R44设计得有点问题。
测值流时,这两个电阻容易造成末极饱和,影响线性度。取值须小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2 10: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21-12-12 09:32
调试好之后再打样不可以吗。
用刀刻,改一下电路就可以了。没问题了,再打样。
改一点,打样一次,周期 ...

主要是修改了触点,原表的触点是歪的,我根据刀盘重新测量并且修改了。所以需要打一次样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22: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