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7-1 0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aa555000 于 2020-7-1 10:00 编辑
指点谈不上,只能说点实作体会,谈谈对中周的认识。
中周调谐绕组抽头,是为了阻抗匹配。书本上说(我无法测量,也不想去测,只相信这是正确的):晶体管共发射形式时,输出阻抗远低于中周的LC谐振阻抗,利用信号变压比,就可使两者的影响减轻,使有载Q值提高,对选择性有利。
但是,最佳匹配只是一个愿望,事实是晶体管材料不同、放大倍数不同、工作电压和电流不同,都可使晶体管的输出阻抗都大有差异。所以,只能在满足整体增益和性能下,作出取舍。
单调谐的TTF-1、-2、-3型中周,就是基于较佳匹配的设计。但由于谐振电容比较小(140、200PF),受分布电容的影响大,稳定性差,便延伸出稳定性好的大谐振电容中周。C大必然导致L减小,如果再严格地按阻抗匹配设定绕组比例,集电极绕组的匝数就会很少,必然使信号大幅度损耗。所以,只能牺牲阻抗匹配,保住信号,这就犹如搏艺中的舍车保帅。
较好的阻抗匹配,可以使中放工作效率提高。不过,两级中放的增益富裕量很大,每一级都可轻松达40分贝(低电压除外),AGC会自动控制收音部分的整体增益,以适合后级的需要。在不同的中周测定中,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现象:510PF左右的低Q中周,中放增益虽较低,却在一定的条件下,激发了变频级的增益上升,反而提高了灵敏度。这并非是臆造,而是多方测定的事实。我也是在多次折腾三级中放后,才有深刻认知。
收音机是个系统工程,讲究整机效应。某一个元件、某一级的优劣决定不了整机性能。如同工厂生产中的流水线,脱离团体协作,只讲个人英雄主义,虎头蛇尾,顾此失彼,很难提高生产效益。合理地利用元件特性,舍取得当,不偏不倚,才有更好的效果。星明月明,树人树己,立己立人,这是老祖宗做人的哲理和智慧,同样可以用来折腾收音机。
现在,切入您提出的问题。双调谐中周大多是失配设计的,将集电极接在匝数多的绕组,这样可以减少信号的损失,双调谐的良好选择性又能弥补失配造成的不足。更有甚者,有的机型干脆不用抽头,比如一级机上海312的第一组双调谐中周,虽损失了匹配,但获得了信号,在其他方面的协作下,仍然能成为一代名机。
中周是超外差收音机的心脏和供血枢纽,灵活地应用匝数比、阻抗匹配和信号传递量,就能掌控收音头的各级增益分配和性能。有的放矢地运用电路和元件,不拘泥于一事一物,合理地协调设置各级增益,就能制作出心怡的好机。
中周的作用,不可小看,用好一个中周,更比增强某一级放大更具功效。掌握整机增益的协调,更是一门事半功倍的技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个人实作感悟,并非至理金玉名言,不求强人苟同,仅供您去伪存真,实作参考。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