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2-4 2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澄清以下几点:
1,单调谐回路组成双调谐回路,Q值约下降20%,双调谐回路的实际Q值仍在50-60,高于常规电路单调谐回路
单调谐组成双调谐,Q值的下降程度与两个单调谐回路的频率差有关,频率离得越远,其Q值下降越严重,频率相同,则Q值不降,一般收音机中双调谐回路的Q值下降在15-20%左右
2,6.8p或1.5匝的耦合量是临界耦合,也就是介于强耦合与弱耦合之间,以6.8p为例,6.8p的容抗与两个谐振回路的谐振阻抗基本在同一数量级,不是弱耦合
顺便提一下,谐振的lc回路中的变压器一般少提及强弱耦合,输入能量扣除谐振损耗就是输出能量
3,谐振电容大小的考虑,谐振电容的大小与谐振阻抗有关,与Q值关联次之,双调谐仅负担晶体管的输入或输入阻抗,比单调谐度负担轻一半,即是谐振电容大一些,实际Q值不见得低,中周数据给出的Q值就是例子
4,如果是三级单调谐中放,总曲线是三级幅频曲线叠加,每级中频曲线的-1db衰减处加起来就是总曲线的-3db衰减处(假设三级增益相同),依据放大量的不同三级中周的实际Q值只能在25-40之间,而双调谐加单调谐因为没有通频带的叠加冲突,三个中周都可以让Q值在50-60之间,故双调谐损失增益一说并不严谨
5,双调谐与单调谐的根本区别何处?普通的单调谐仅仅是幅频特性简单相加,而双调谐除了利用幅频特性之外,还利用了相位干涉原理。使带外衰减加剧,同样是三个中周,一级双调谐加一级单调谐提供的选择性高于三级单调谐
6,双调谐需不需要串接中放,串接中放在晶体管性能不太完善的时候优点颇多,如锗管时代,那时的三极管输出阻抗低(通俗点讲就是在放大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对集电极电流有影响),而现在的晶体管曲线平直,输出阻抗普遍较高,小电流时共射共基已无必要,普通共射即可,基本没有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