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28 12: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HXC 于 2017-11-28 12:33 编辑
问题越争论就越明白。双调谐甚至多调谐是为了提高整机性能和指标采用的方法,主要贡献是改善了谐振回路的矩形系数,既有良好的通带、又有较好的选择性。当然,相比单调谐,使用的元件增多、具体电路上也会有些不同,对于业余折腾,调试的难度增大,靠耳朵恐怕难以凑效。
有些朋友看问题也许是盯着一点忽视了其他的方面。比方说,Q值的问题,这里有一个空载Q值或有载Q值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希望元件的Q值尽可能大,起码是损耗小啊。不过再大的Q值接入电路之后,那就要由电路决定了,这个时候的Q值就是所谓的有载Q值。有载Q值是有要求的,有载Q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谐振回路的带宽。
对于单调谐回路,许多人认为带宽不够,频响不好,声音不好,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即使单调谐回路,3dB的带宽也是可以满足电路要求的,难道就弄不出来9KHZ的通带!关键的问题是,如果单调谐电路满足了3dB通带,对应的6dB、20dB.......又将如何呢?3分贝的带宽重要,其他电平点的通带同等重要!理想的情况是不管在那个电平点,带宽一样,看起来图形就像一个矩形,在波形的0.7处,带宽为9KHZ、在波形的0.1处,也是9KHZ的通带,这种情况最为理想!遗憾的是很难做到,双调谐回路或更多的回路可以用来改善矩形系数,节数越多,效果越好,当然调试也会越复杂。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插入损耗会随着节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个不存在问题,单独看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整机,损耗是可以补偿的,仅仅是电路要作出对应的处理,技术上没有难题,而且整机不会忽视这点,不会出现不同的调谐回路增益不同的问题!
取个例子,模拟电视机的高频头到中放,一部分电视机采用的是声表面滤波器,这个插入损耗比较大,因此有一个预中放;有些机器采用的是螺旋滤波器,因为插入损耗小,就不需要预中放;如果用传统的电感电容组成这个滤波器,电路会很复杂,而且指标要做好难度也不小,这种电路可不是凭耳朵或者眼睛能够搞定的!即使凭借仪器,也要有一定的经验或技巧。
也许选择性问题对于收音机来说不是太严重,大多数地区,相邻的几个电台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发射功率,也难以出现一个接收端几个相邻的电台场强差别不大,因此许多玩收音机的朋友没有去关注,以至于只讲3dB带宽,而不去考虑其他电平点的带宽。早期的模拟邻频有线电视系统的发送端,要求相邻频道的选择性优于60分贝,换句话讲,要求相邻频道的信号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也不能混进相邻的频道,否则就会让画面出现不适的干扰,眼睛比耳朵要灵敏的多!
下面贴出一张图,两个波形图是借用求知不足超版的测试图,旨在说明几个问题。一个是不同的调谐回路和带宽的问题,和由此引出来的选择性问题。再一个问题是笔者借题发挥。笔者借题发挥、针对定量测试的问题说说一些肤浅的看法。
超版的波形图我借来用,频率和电压值是本人为了说明问题定标的,要不就没有办法定量说明问题了。许多收音机爱好者为了提高折腾的水平,花钱购买了扫频仪、喜欢动手的朋友自己动手制作了扫频仪,虽然朋友们在电路上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实验,但是,笔者还是觉得,离定量测试还有距离。
恕我直言,比方说,有些贴上来的图形曲线挤在屏幕中央很窄小的一个平面,根本就无法度量,这就像我们看一座山峰,分辨不出有多高、山体多宽……。实际上,正常的仪器是可以调节的,何不微调一下与屏幕上的刻度互相联系一下呢?
好像注意频率准不准的人比较多,但是也要注意屏幕上的电平啦,工厂仪器只是一个使用的问题,自制的仪器为什么就不去在定量垂直方向的值进行努力?
常用的扫频仪屏幕多数是线性的,能够确定3dB点,超过20dB恐怕就不行了吧,发现许多人习惯线性而不喜欢对数刻度,其实对数刻度可以显示相差千倍甚至万倍差的电平值………..。
|
-
评分
-
9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