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bg1bjf

DIY一台纯中波超外差锗管收音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0 1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DIY一台纯中波超外差锗管收音机

bg1bjf 发表于 2016-8-19 21:42
非常完美!我尝试将混频、本振及高放部分按苏老的方式布线,力求高频按信号走向,既要引脚连线最短,又要 ...

不要妄自菲薄   其实已经超越矿坛90%以上的坛友了   这里更多是用万用板  柳钉   刀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14: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70后大叔 发表于 2016-8-20 12:39
不要妄自菲薄   其实已经超越矿坛90%以上的坛友了   这里更多是用万用板  柳钉   刀刻

万用板、铆钉刀刻,与采用专业pcb设计工具相比,只是方法不同,适用工程规模不同。纯手工方式对于人的要求应该更高,其实咱们玩电子的,除了追求动手的乐趣,也在追求熟悉掌握其原理,融汇贯通并且寻求创新。个人认为,手工电子DIY更像是艺术家的工作,艺术作品如果只是临摹就没意思了,灵魂就体现在对于原理与实际物理的结合之后的创新,因此每件DIY作品都是不同的,这正是艺术品的一个基本特点,电子艺术品也行只有真正懂行的朋友才能看得懂。电路板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以前总觉得看起来漂亮就行,可能数字电路比较好“糊弄”,只要接对了线,铺好了地,高频也可以跑的很好,而模拟才是检验真功夫。坛子里各位老师启发了我,缺少灵魂的电路不但不能稳定工作,更缺乏引起懂行专家们的共鸣的“艺术性”,只能贻笑大方了,追求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正是我个人的兴趣所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0 16:0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真好,是这么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2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g1bjf 于 2016-8-20 23:14 编辑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16-8-19 12:35
电源线一边,宽大的地线一边,所有高频讯号线短得无以复加,己短尽了,无法再短,不同级数高放大倍率

关系的讯 ...


shiuyipyuen老师,您的建议我已采纳,先对高频部分重新进行了按信号走向(原理图)以及对地布局调整,最后整体整理。这个过程中,除了参考您推荐的苏老的一些作品外,还参考了一些商品7管机的布局和走线。布局过程也是对整个原理图和信号处理过程的一次深入理解和重新思考。特记录如下:

先是按照原理图,把高频部分按照信号走向进行布局,这个过程比较简单:

按线路图信号走向布局

按线路图信号走向布局


完成布局后发现,由于器件封装不同,各器件的地线走线比较凌乱:

按线路图信号走向布局(地线加亮)

按线路图信号走向布局(地线加亮)


参考苏老师的一些作品,对地线进行调整:

按地线布局

按地线布局


调整后的地线加亮效果:

按地线布局(加亮)

按地线布局(加亮)


调整后的地线明显整齐多了,但线路板较长,一些连接线过长,整体美观度不够,因此决定对在不牺牲信号走向及对地布局情况下,进行整体调整:

调整后按地线布局

调整后按地线布局


调整后地线仍保持原样,一些器件位置调整后,连接线明显减小了。这是最终的元器件效果图:

最终原件效果

最终原件效果



一些收获:
模拟电路完全不同于数字电路,尤其是由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每次设计都有所不同,对电路原理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布局,并可能决定最终的效能。模拟电路板的设计过程及制作工艺也更有可玩性。

调整后按地线及信号布局(地线加亮)

调整后按地线及信号布局(地线加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1 0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uyipyuen 于 2016-8-21 10:13 编辑
bg1bjf 发表于 2016-8-20 23:12
shiuyipyuen老师,您的建议我已采纳,先对高频部分重新进行了按信号走向(原理图)以及对地布局调整,最 ...


祝贺!条理性达到了合理,   不若我们在这个山峰上再登上一步试一下.不知对着我

这样拿着鞭子不停抽打的魔鬼佬, 心血被残踏, 你累不累?

现在细观板子,空置地方太多了,能否把〝大〞器件,如管子/中周走中线,电阻电容中和电容就近放上/下

两排,这样板子面积几乎可用少一半,有空/有精力可一试.   

双连要转90度,Q1和本振位置对调,使本振线圈与双连那条〝高阻抗的热端线〞达到最小化.只有

这条热端线最小化,才不会出现〝放下机子声音就变小,要拿着机子电合才最响这个现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1 13: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16-8-21 09:59
祝贺!条理性达到了合理,   不若我们在这个山峰上再登上一步试一下.不知对着我

...

shiuyipyuen老师:若不是在您直言不讳的指导之下,我实在难以这么快的入门,感谢至极!您教我了方法,让我确有茅塞顿开之感,将大器件走中路,阻容上下排列,既没有打乱地线,还可以充分中周外壳实现地线跨接,将分散的阻容原件做到就近接地。双联热端的短距离引线绝对是经验。我手里有一台老凯歌7管机就有您说的这个问题,打开后盖后,拿起来和放下的音量有明显不同,所以原机后盖在本振电路上方加了一大快金属片。仔细看了下电路板,正是双联与本振走线过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2 0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bg1bjf 发表于 2016-8-21 13:23
shiuyipyuen老师:若不是在您直言不讳的指导之下,我实在难以这么快的入门,感谢至极!您教我了方法,让我 ...

很对不起!我这样的刁难 ,不是很多人能顶得住

你再摆个零件放置图,先不要走印刷板图的线,这样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精力,合理后再走印板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2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16-8-22 07:20
很对不起!我这样的刁难 ,不是很多人能顶得住

你再摆个零件放置图,先不要走印刷板图的线,这样不 ...

经shiuyipyuen老师的指点,这两日重新思考、修改后,即按照信号电气要求,最大限度减少高频阻抗及走线干扰,又尽量考虑到美观。目前的布局如下:

元件总体布局:

元件整体布局

元件整体布局


将高频和低频部分分开,以中间为界,上面为高频,下面为低频,地线布局:

地线

地线


为了便于引出检波后的信号,分别在上下两部分分别增加一个3P的接插座:

检波

检波


高频部分的电源(供给2中放):

高频电源

高频电源


高频部分的电源经VR8分压后,供给本振、1中放:

经VR8分压后的高频电源

经VR8分压后的高频电源


本振的热端:

本振热端

本振热端


低频部分的电源:

低放电源

低放电源


还请各位老师能继续多提意见、建议,我会将过程进行记录,成果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各位坛友及爱好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2: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行整体布局之前,还是决定先将高、低频两部分来分别设计布局。其中高频部分是最需要讲究的,因此这段时间所花精力也相对多些。

重新调整后的高频部分:

高频-整体

高频-整体


高频部分的地线布局,考虑将二高放与前面的本振、混频、一高放进行隔离设计。其中混频中周远离磁棒减少干扰,本振与调谐电容的引脚热端尽量短:

高频-地

高频-地


高频电源的走向:

高频-电源

高频-电源


高频部分的电源经VR8分压后供给本振、一高放,其布局走线尽量上靠:

高频-分压

高频-分压


先把高频部分的设计好,这部分稳定了,低频部分可以事半功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1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uyipyuen 于 2016-8-23 13:20 编辑

我又摆放了一块,不过与你的不同,我这块声明是磁棒离开线路板另行安装的,所以第三中周才可直排.

你可与我的板对比一下,或可试连一下线,〔不过我的板还有小零件未放齐,赶时间 第一中周初次级

转了180度,两中放没放可调电阻.其他问题你可微动一下.基本位置以走线勿有交叉为思量点〕

其他你作连线时用心感受一下
IMG_098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13: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16-8-23 13:09
我又摆放了一块,不过与你的不同,我这块声明是磁棒离开线路板另行安装的,所以第三中周才可直排.

你可与我 ...

用纸片模拟真实器件,这个土办法不错。哈哈有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1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hotdll 发表于 2016-8-23 13:33
用纸片模拟真实器件,这个土办法不错。哈哈有创意。

我还是印楼主的图剪的,下的画图软件还未学,电脑己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3 14: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bg1bjf 发表于 2016-8-20 23:12
shiuyipyuen老师,您的建议我已采纳,先对高频部分重新进行了按信号走向(原理图)以及对地布局调整,最 ...

提个建议,即使同一级高频最好和低频最好也分开,如中放集电极和中周频率高组件放在上边,发射极和滤波放在下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6: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16-8-23 13:09
我又摆放了一块,不过与你的不同,我这块声明是磁棒离开线路板另行安装的,所以第三中周才可直排.

你可与我 ...

我回头用您这种摆位方式拿软件连一下看看,您这种方式确实挺直观的,而且更方便,真心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6: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fujiang 发表于 2016-8-23 14:31
提个建议,即使同一级高频最好和低频最好也分开,如中放集电极和中周频率高组件放在上边,发射极和滤波放 ...

是个好建议!我在想如果将集电极及中周的高频部分都摆在上面,是否可以集中用屏蔽盒屏蔽一下,来降低工频干扰,提高选择性,不知是否有人尝试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9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