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求知无足

共源共栅电路用于混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8 16: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Booooby 发表于 2019-1-28 15:58
再玩玩,又回变频了

追求简单的当然会选单管变频。一只管子完成变频性价比高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求知无足 于 2019-1-28 17:37 编辑
乙猪 发表于 2019-1-28 15:54
玩着玩着,玩回了单管混频。


老朋友,你说这电路是不是有点怪呀?从共栅极的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入本振信号,混频输出没办法是最佳结果。需要几毫伏峰峰至十毫伏峰峰的输入信号,本振电压也要几伏才有比较大的混频输出。而从共源极场效应管的源极输入本振信号,仅需要不到1伏峰峰的本振电压,输入信号也可以低至1毫伏峰峰,混频输出也明显比较大。这是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选用这个电路,少用一个元件,混频输出也是最佳。

最佳输出的混频器电路,元件数量少一个.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Booooby 发表于 2019-1-28 15:58
再玩玩,又回变频了

其实,如果仅在中波段,变频电路已经很优秀了。咱们不是爱好追求优中选优,更进一步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Booooby 发表于 2019-1-28 15:58
再玩玩,又回变频了

变频级,输入输出不同频,变频级会自激吗?
用于变频时,如果用共源极电路,场效应管的漏栅极之间的电容,反映到栅极时,会增大十几倍。如果漏栅电容是4PF,则由于米勒效应,反映到输入后的电容会就是50PF还要多,会严重影响统一调节。是高端不能覆盖的元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制作混频器,有一个额外收获:

最佳输出的混频器电路,元件数量少一个.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8 17: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9-1-28 17:04
老朋友,你说这电路是不是有点怪呀?从共栅极的场效应管的栅极输入本振信号,混频输出没办法是最佳结果 ...

请看4#及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8 1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9-1-28 17:34
这次制作混频器,有一个额外收获:

很好理解,因为是耗尽型的场管,零偏压时漏源极间呈低阻,这个低阻并联在LC并联谐振两端就会严重降低其Q值。故而其谐振现象就很不明显。而如果是三极管或者增强型的场管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qzlbwang 发表于 2019-1-28 19:15
很好理解,因为是耗尽型的场管,零偏压时漏源极间呈低阻,这个低阻并联在LC并联谐振两端就会严重降低其Q ...

我习惯于装机前预先测量一下LC回路,使其能够大致谐振在预定频率上,通过事前测量,也可以发现LC是否有问题,有问题的LC在上机前可以得到解决。装板后,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事前确定的谐振会偏移。所以,焊到板子上后,要对LC进行冷调试,目的也是如果发现不正常情况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这个LC事前测量正常。可在板冷测量时,竟然没有谐振峰!它的周围也没几个元件,电路焊接经检查也没有问题,但就是没有谐振峰。看着那几个元件,突然想到了,场效应管在冷态时是通态元件,相当于一个小电阻,只有给它加上电,它才会进入恒流区,变成高阻元件。立即加电,谐振峰正确地出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0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9-1-29 00:15 编辑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9-1-28 17:34
这次制作混频器,有一个额外收获:


场管在漏源电压很低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变阻区”,栅极负压较高时漏源之间是高阻状态,0栅压时漏源之间就是低阻状态,利用这一点可以做出另类的AGC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5: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不得闲,这个高频头的本振一直也没进行。今天上午,把本振焊了出来。用示波器看了一下,波形很好,但波段两端的信号幅度不一致。从本振输出端测量(加5.1K负载),低端1.8Vpp,高端2.5Vpp。看来,要降低本振输出抽头的位置,使输出限制在1Vpp左右才好。

本机振荡器电路图.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6: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振荡器,用一般LTF2磁芯,发射极反馈绕组仅2.5匝,集电极反馈绕组也仅仅为2.5+6=8.5匝,但仍然可以顺利起振。并且,该振荡器的波形很好,在示波器上,正弦波看不出失真。
T3的参数不知,是随便拿出一只铁壳无标,象3DG6大小的NPN管焊入的。
线圈也易绕,一根线同方向从头绕到尾,在需要抽头的地方引出抽头即可。抽头的位置可根据排板需要而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9: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空气三连最大容量是340P的,选用垫整电容为365P的云母电容。调整B1的磁芯和C4微调电容,可以使振荡频率在1MHz到2.07MHz之间变化,且两端都稍有余量。

dfdd8f1f873fb1cabd5c2ce6917a7b46_154918mtfjg61hcb47nd1h.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求知无足 于 2019-2-1 21:52 编辑

为了减少晶体管极间电容对本机振荡器的影响,本次实验,发射极反馈绕组仅仅绕了2圈多一点,集电极反馈绕组的匝数也相当少,只有不到9匝。这样低的接入位置,晶体管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当然是可以忽略的!
通电前还担心这样的匝数情况会不会起振,通电后,立即从示波器屏上看到了振荡,且从低至高,都无停振点。看来,降低振荡线圈反馈绕组的匝数,也是可以成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电路图漏画了集电极串联的200欧电阻,现更正:

dfdd8f1f873fb1cabd5c2ce6917a7b46_154918mtfjg61hcb47nd1h.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05: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