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2:00:46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1 13:15 编辑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0:54
先不谈失真,就静态工作点 电压 电流 负载阻抗,这三项就决定了最大能输出多少功率。如果是固定偏压时 ...
以上是基于正负振幅对称的不削顶功率验算的,这里再来一图,450V 80ma 3.5k的状况,静态电流80ma,阻抗3.5k那么负振幅和前面第一例一样,是11W rms。而正振幅最大理想化是多少呢,450/3500=128.6ma,功率呢0.1286X450/2=29W,而实际管不可能能是没有饱和压降的,那么算50V吧,那么就是400/3500=114ma 最后功率是0.114X400/2=22.8W。这时可以看到负幅值11w,和正幅值22.8w的差距。负幅值超过11w必然削顶,之后的正半周的所谓大功率有多大意义,这就每个人定义都不一样了。负幅值这个值是由静态电流和阻抗决定的,而和静态电源电压无关(当然不能为零),他的输出能力确定了削顶最大功率,这个和正幅加在一起11+22.8=33.8然后33.8/2=16.9W的平均值,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2:32:45
丢丢 发表于 2025-3-31 11:35
增大功率也没啥特别的办法,就是拼命往栅极灌注电流,功率自然就上去了。
放弃手册,把管子当成IGBT ...
我都有按极限算的,比如450/3500=多少,这个就已经把栅极推动理想化了,已经把推动的影响忽略掉!这样涮出来的是理论的绝对极限功率了。
jupeter
发表于 2025-3-31 12:56:22
本帖最后由 jupeter 于 2025-3-31 13:02 编辑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2:00
以上是基于正负振幅对称的不削顶功率验算的,这里再来一图,450V 80ma 3.5k的状况,静态电流80ma,阻抗3. ...
别费劲了,道理是明摆着,愿意搞懂的,自然去翻书钻研。不愿意看书的,就指望手里的仪器或者论坛的辩论,去搞清楚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很难很难。论坛是一个可以交流的场所,却不是一个学习掌握正确知识的场合。都省省吧,打字多了指头疼。
忽然有个冲动,想找个合适的论坛发一贴:正确认识水的导电性:有人说水不导电,有人说水导电。我一直也搞不清楚。自从我买到一个万用表以后,随便一测量发现,手边遇到的水都导电,(系列照片我就不发了,怕有人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相信的人手边都有各种水,自来水,矿泉水,井水,河水,海水。大家都是有万用表的人,随便测测都知道,水是导电的。可是竟然有人还死咬着说水H2O不导电,我必须得发一贴,以正视听,纠正错误的观念,避免误导后人。
HD711
发表于 2025-3-31 13:08:38
本帖最后由 HD711 于 2025-3-31 13:14 编辑
争到最后本质是名词概念之争,“水”是指理想中的水,还是现实中的水?
所谓观念,观是看,念是想,观理想之水,得出一种念;观现实之水,又得出另一种念,谁对谁错?:lol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3:12:09
jupeter 发表于 2025-3-31 12:56
别费劲了,道理是明摆着,愿意搞懂的,自然去翻书钻研。不愿意看书的,就指望手里的仪器或者论坛的辩论 ...
哈哈 纯水是不导电啊,可问题是纯到什么程度:lol 我也是平时上班对着电脑没事干才说两句,不然我还真懒的说什么,我都是星期1-5白天常驻论坛,然后周六日休息的;P
jupeter
发表于 2025-3-31 13:16:17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3:12
哈哈 纯水是不导电啊,可问题是纯到什么程度 我也是平时上班对着电脑没事干才说两句,不然我还真懒的 ...
;P 我发现你就很单纯。但凡上到初三,都知道。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3:27:29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1 14:34 编辑
jupeter 发表于 2025-3-31 13:16
我发现你就很单纯。但凡上到初三,都知道。
这个就是我常说的分析问题前要说明白什么时候该理想化,什么时候该现实化,而真正微观里导电的并不是水本身,而是混在水里的杂质:lol ,这个不说清楚的话,很多人照样会拿万用表砸向你的头,:lol 明明是导电的你看,我现场测给你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这板砖你不白挨吧,于是一万用表下去,千千万万个网友都同时拿起万用表,准备出手。口中还不停喊着:水是导体 。。。。。。:lol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6:59:27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31 17:11 编辑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31 12:00
以上是基于正负振幅对称的不削顶功率验算的,这里再来一图,450V 80ma 3.5k的状况,静态电流80ma,阻抗 ...
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我刚才那个450/3500=0.1286A。这时你去改变固定偏压的数值另到静态电流上下调整,你都会发现,正幅值的输出功率和静态电流无关,只与静态电源电压和负载阻抗有关,也就是450/3500x450/2=就可算出这个状态设置下的最大输出功率,跟直流偏流一点关系没有,管就算静态电流为零,这个正幅依然不变。静态电流的改变 变的只是负幅值。也就是说负载阻抗和电源电压一经确定,A类单端的正幅输出功率最大值就是固定值,是不可改变的上限天花板,而负幅值的大小可通过以改变静态电流而改变最大输出功率幅值。那么再用400/3500=114ma 功率0.114X400/2=22.8W,这个正幅值功率,那么要负幅值输出一样的功率的条件是什么?前面说了,静态电流,而要输出振幅一致的正负半波,必然最大电流相同,也就是最小是114ma起步。所以必须生成如图绿色的负载线才可能,我暂时不知这种负载线可以如何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做到。不要想着怎么椭圆负载线的问题,那是极端问题,正常音乐50hz-15khz,在这段频率中,输出牛是绝对的3.5k就3.5k的线性阻抗变换器,输出牛定义3.5K而不是随频率变化的感性特性,也说明他在一定范围内,他是电压电流同相位的阻性器件。并不会产生在正常听音范围的所谓椭圆负载,否则8欧电阻的假负载失真测试将变得毫无意义。
whmks
发表于 2025-4-9 19:12:31
这帖也该有一个结尾,要不坛友们还在云里雾里不知所向。
1、常用的单端胆机分二种,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 “自偏电路” 一种是用得较少的 “固偏电路。
2、二种电路仅一字相差,但工作原理却天壤之别。自偏电路属于”纯甲类“,固偏电路属于”甲乙类“(偏甲类)。
3、自偏电路是”纯甲类“,所以工作电流基本不变,仅在输出功率70%以上开始略有上升,到满功率约有2-3mA的升幅。工作状态是以设定电流为中点,上下摆动。
4、固偏电路是”甲乙类“,所以工作电流是变化的,基本是从一开始就变化。工作状态基本是以设定电流为起点,上下摆动,这一现象也符合甲乙类的特征(也可用作图法模似)。
5、采用阻容耦合结构推不到A2。用有源跟踪或推动牛的可推至A2,A2的电源利用率更高,输出功率更大。
6、用阻容耦合的谐波失真大,用有源跟踪不推到A2的谐失真小而且功率要大一点,推到A2就再增大一点。有能力的建议用有源跟踪不推到A2,这样能兼顾电压、功率与失真。
7、虽然采用固偏加压电路其屏耗不会超,但管子的屏栅电压相当高,不知是否有害。
8、功率计算也是大不相同,自偏电路是以电流为核心进行计算。固偏电路是以电压为核心进行推算。
下面以阻容耦合结构的进行推算一下(可能不科学、不合理,请坛友们纠正),因是甲乙类,电流是动态的,电源利用率也随甲与乙的深浅而不同,真正的计算应该相当复杂(我没能力),所以只能用推算。并在以前做的一些小机上验证过,基本差不多。
具体方法:
1)预设法
先根据想要的功率(如比自偏电路略高的、更高的等), 再预设一个屏阴电压和电压利用率(就是甲与乙的占比,确定电源利用率),用50%作为中点,如浅偏的-2左右,深偏的+3左右。用有源跟踪推到A2的再高一点。
现用300B在二种电压下的功率测算。
1、屏阴电压400V的属于浅偏甲,用50%-2=48%,400X0.48=192V ,192/3500(输出牛阻抗)=54.85mA,192X54.85=10.5W初级功率,扣除输出牛约10%的损耗,输出功率约9.5W左右,用有源跟踪不推到A2的有10W多。
2、屏阴电压450V的属于深偏甲,用50%+3=53%,450X0.53=238.5V ,238.5/3500(输出牛阻抗)=68.1mA,238.5X68.1=16.2W初级功率,扣除输出牛约10%的损耗,输出功率约14.6W左右。
2)反推法
用反推法获取初级交流有效值电压。如在8R负载上要得到10W功率,就有近9V的有效值电压,根据匝比算出初级有效值电压,加10%=初级实有电压...........省略
丢丢
发表于 2025-4-9 22:39:43
我现在基本用混合偏置,自偏+固偏。
从不停留
发表于 2025-4-10 01:25:23
理论看了,就应该实际搭个电路来验证了。
我看看又没人来验证一下:lol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0 09:33:27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4-10 10:12 编辑
首先第一条,如果只放100HZ以上的音乐,那么只要屏阴绝对电压一致,固偏自偏 毫无分别,分别在于自偏时的阴极电容的低频阻抗不能到达理想的交流短路状态,导致比如充放电导致偏压随低频信号有波动问题,这并不能用来区分什么纯甲偏甲类,甲类说的是输入对称的正负信号,输出正负幅值同时到顶的范围都是甲类,不对称的只是失真成分造成,并不影响甲类定义,比如,300B。3.5k 正常设计是输出8W的,静态电流80MA,但我现在只让他中点电流设40Mma,那么同样的负载时他只有原来的1/4的功率输出,两个都是甲类 没错吧,结果是最大甲类输出功率不一样。但你继续增加输入信号,这个40ma的甲类负屏流半周就会截止,正半周还可以提升,甚至进入2类推动,这时这种负幅值出现截止的信号就不能称为甲类了,这种状态在推挽机中每半个周波就能看到一次,如果这也是甲类,那么所有推挽机都能称呼是甲类推挽了不是么,显然这是不对的。这超出了甲类的定义范畴,A1 只要随输入信号正负屏流同时到顶,正栅压到零,负栅到截止,这段就是甲类,不存在偏不偏甲这种东西。如300B用3.5K负载正负振幅非常对称这是甲类,那么改用2k负载,这时就可看到正负严重得不对称了,这是能称为偏甲么?不能。这也是甲类,他只是负截止前功率的输出不同和正负不对称失真不同。又没人不允许甲类出现不对称失真,所以偏甲类这种划分是没必要存在的。上面两个例子你再研究一下为什么40ma的只定义2W,而80ma的为何就是8W,功率定界点在那里?是不是负截止前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就是甲类的最大输出功率,这时是不算失真的情况,加入失真限制后甲类的输出功率更小了,根本不会触碰负截止区,曲线底部弯曲区前就是甲类的负波峰最大位置了,这个位置的提前,那么正半周也是要收缩的呢,实际胆机甲类有两大条件约束,第一正负半波不能出现削顶,第二在第一不削顶得前提下失真值复合一般性要求,到达设计功率时失真5% 到达削顶前最大10%。
丢丢
发表于 2025-4-10 15:07:09
自偏固偏在输出压摆率上有区别,固偏没有向阴极电容充电这个多余的过程,所以大动态时候压摆率高,播放方波三角波这种折线信号容易产生过冲,音色与自偏相比会有差异。自偏因为有充电过程,输出信号动态是会受到压缩,但是折线信号一般不会有过冲。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0 15:34:50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4-10 15:37 编辑
丢丢 发表于 2025-4-10 15:07
自偏固偏在输出压摆率上有区别,固偏没有向阴极电容充电这个多余的过程,所以大动态时候压摆率高,播放方波 ...
所以我限定了低频下限高一点 他们的差别就变得不明显来说他们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当阴极电容换成一个不随频率变化的超低低内阻电池并取消阴极电阻会是怎样的情况?这是自偏压还是固定偏压:lol
丢丢
发表于 2025-4-10 15:44:49
其实没必要非要给它定义个固偏自偏,只是个称呼而已,应该关注阴极负载的特性,阴极负载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本质上跟葱栅极输入是一样的,阴极栅极都是输入级,屏极的输出同时受这两个电极的影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