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36:51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24
我看了那个图,我把数据列了一下

80.4mA 9W


是指静态电流没为80.4mA,然后逐步开大音量到9W,当时没加小数,后面是按数据算了实数。

0.3W是输出功率,就是证明在输出功率0.3W时直流电流就开始上升了。这也证明静态电流仅是一个起点,不是最大输出功率的终点。

mowin 发表于 2025-3-27 11:38:29

文中描述,如果设计得当,输出功率甚至可达固定偏置电路的4倍。供各位讨论,声明不是我的电路,我也没有验证,如果有错,请友好指出,谢谢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43:19

   关于数据测算,示波图上都有详细的数据,坛友们可自行计算。
   直流功率是看电源二个黄框中的数据,其中电压要扣除输出牛压降,约10V,这个用了约数,因功率不同压降也有数不同,但相差不大所以有约数。

ym78321 发表于 2025-3-27 11:47:03

30楼这图应该还是滑动甲类的传统概念吧?由于电平变化中伴有滤波或旁路电解电容,输出功率大幅度增加没问题,关键在于失真。这几天讨论的不是简单的滑动,所以楼主用了动态来区分。老名词被原概念占用了。

补充内容 (2025-3-27 15:54):
该图中,正确滑动后,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同样得到一样的放大,怎么能叫AB呢?
在晶体管滑动甲类中,只有一种叫“滑动不足”--这这情况才是AB。

补充内容 (2025-3-27 15:59):
楼主的是偏置点动态变化的甲类---靠交流信号无延迟实现栅负压,变化前后都是甲类,而非AB类;而30楼贴图的叫滑动甲类---靠信号整流滤波直流电平改变栅负压,滑动后也是甲类,所以叫滑动甲类,没有叫滑动甲乙类的。

补充内容 (2025-3-27 16:03):
如果单端出现了符合AB类的情况了,那就只能是上下半周不能对称放大了,那失真就不是一般的了。
注意这里说单端,不是推挽。不能盯着起始点电平想着大信号上半周,一定是同步变化的,负半周马上就有了该有偏置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54:49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36
是指静态电流没为80.4mA,然后逐步开大音量到9W,当时没加小数,后面是按数据算了实数。

0.3W是输出功 ...

我觉着17楼,坛友的说法需要参考。




这种通过测量直流电源的电流的方法,我觉得还需要商榷。难道 静态工作点的晶体管,这个直流不变吗?那么功率从哪里取得? 我没实测过,我不知道。但我想来是变的。


个人保留意见,供参考。谢谢!!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12:22:46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18

总功耗是有功功率(输出W)与无功功率(损耗W)的总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母与子的关系,有功功率和无功 ...

最后一级输出变压器的初级与次级的阻抗转换效率不可忽略,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12:27:39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54
我觉着17楼,坛友的说法需要参考。




会不会没有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全部转化成热量损耗掉了。有信号和有输出时,部分输出功率加散热量和没有信号时一样。

也就是开的音量越大,发热量越低。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2:35:23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12:27
会不会没有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全部转化成热量损耗掉了。有信号和有输出时,部分输出功率加散热量和没有 ...

你看你截图里也说了,

有信号时“平均值扔接近静态值”,是不是可以理解这部分功耗(热耗散)是不变的。

下面一段:
输出功率,是从电源转换而来的。 那么这个时候电源的输出变大了? 电流变大,貌似很对啊。


1、原来音箱输出功率为0,电源的输出被管子发热了。现在有信号了,管子发热不变,音箱的输出从电源里面拿?????
2、原先音箱输出功率为0,管子发热量最高。现在有信号了,音箱的功率从管子发热里拿。电源总输出功率不变? ?????听起来很妖。


不知道那个对,我理解是第一个对。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2:36:52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12:22
最后一级输出变压器的初级与次级的阻抗转换效率不可忽略,

这个,我觉着单纯研究功率级的放大特性的时候可以忽略,引入太多的变量实在没必要。当然实际情况不能忽略。从研究的角度,排除干扰,关注核心问题,应该是可以的。

当然提高效率的话,不忽略更合理,但不同的牛,也稍微有差异,这又是个变量。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3:04:59

      大家注意:这是固偏电路,不是自偏电路,自偏电路略有差异,在帖中已有说明。
请不要用自偏电路来分析固偏电路。

p9151209 发表于 2025-3-27 13:05:57

whmks老师的帖子要收藏,慢慢学习消化!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3:10:11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54
我觉着17楼,坛友的说法需要参考。




       晶体管单端电路与胆机不同,它是依中点电压为输出点,用电容作隔直。振幅是以中点电压为基础上下摆动。
我没有电路,如坛友有可此贴上来。

ym78321 发表于 2025-3-27 13:33:48

本帖最后由 ym78321 于 2025-3-27 13:48 编辑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0:43
谢谢各位坛友的讨论与评析。
   关于静态屏耗与动态屏耗,其规律是:在常规应用中,只要静态不超屏耗,满 ...

胆机高压下没有直接测过,都是测阴极电阻压降来推算静态屏流,但记得
1)老收音机书上谈单端甲类晶体管功放时说,测静态电流,在有信号时也不变(俺实测过),如果有明显变化,说明静态没有在线性区中点,或,信号本身上下不对称(有可能前级或其他因素),这时候如果您盯着看甲类大信号下瞬时(一个周期内)那个电流上下(两个半周)大幅度变化那个图,就容易误解,而实际上,不管指针电流表还是数字表测电流,都是平均电流,因为音频几十Hz~几kHz的瞬时变化(脉动)指针表是跟不上的,数字表也是采样取值(平滑计算?俺不敢说对)得到的也是平均值。传统静态偏置的单端甲类在静态和输出功率时,只要处在线性范围内,测到的电流是不变的。

2)晶体管的滑动单端甲类能够输出比静态偏置单端甲类多得多的音频功率,同样也不会超允许集电极耗散功率。比如静偏单甲能输出50~80mW(不失真在30~50mW以下),滑动单甲在150~250mW,还有280mW滑动单甲的(3AX71);考虑胆管,最多屏极最大允许耗散实际上是在灯丝功率影响下的屏极耗散限度(阴极含在屏极中央,要部分通过屏极辐射出去(?)),相对输出要小一些(?)

3)俺玩晶体管401A单甲单端(不滑动)静态10mA 6V电源,曾经在冬天用舌头舔在黑色3AX3草帽管(还有一款是黑色玻璃管)的外表,调在无台处等候,温度慢慢上升有点热;调到有台且大音量输出,该管表面温度下降保持只是微温。不信的也请有条件的自己试一试。(这一条俺是看了上面贴图后在编辑时加进来的,俺认为那是有疑问的,所以才增写这一条)

不知道以上考虑有无疏漏?请指正。

补充内容 (2025-3-27 16:33):
第3条括号内写的是针对30楼帖图里说的“有信号时的功耗等于静态功耗”这句话的。

补充内容 (2025-3-27 16:37):
如果说电源功耗是对的,可是他说的是在耗散概念基础上说,热耗散(集电极耗散),那么音频输出功率呢?是转化为声功率了。

补充内容 (2025-3-28 09:39):
谢谢院长的鼓励!

茹祥臣 发表于 2025-3-27 17:11:43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3:10
晶体管单端电路与胆机不同,它是依中点电压为输出点,用电容作隔直。振幅是以中点电压为基础上下 ...

这个是风之声小王子的电路图,据说是甲类,好像那里还看到过,供电电压在±40伏才是,如果是±50伏,好像小功率是甲类,大功率是乙类。

我对电路不是太了解,所以不能确定。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7:11:44

ym78321 发表于 2025-3-27 13:33
胆机高压下没有直接测过,都是测阴极电阻压降来推算静态屏流,但记得
1)老收音机书上谈单端甲类晶体 ...


    网上找到一张原理图(不是电路图,二者是有区别的),用了正负电压,输出为中点。这种结构属单端纯甲类,电流是不变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正确认识单端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