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win
发表于 2025-3-27 09:32:37
w老师的科普贴必须点赞,少有的有详实数据的帖子:lol
我猜测,测试平台应该是300B
单管输出8~20W,点赞,学习。滑动工作点这个点子给我很大启发!
MF35_
发表于 2025-3-27 09:36:59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25-3-27 09:48 编辑
顾名思义,“静态A类”是以静态直流电流为基点,如静态100mA,就以此为基点计算。“动态A类”是以静态直流电流为起点,是基本工作条件所需要的一个设定点,此点的直流电流是随着功率增大而增大。目前所称的A类胆机,直流电流是不固定的,是自动可变的。
----------------------
你所说的A类胆机直流电流不固定,随着功率增大,直流工作点会增大。这其实是失真引起的,因为电子管是负偏压器件,所以存在绝对截止点(不同于晶体管,晶体管是正偏置器件,当输入偏流为0时就截至了,0偏流线以下是没有曲线的,输入偏流为0就是绝对截至点),所以电子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簇,偏压越低越密集,不可能像晶体管截至点以下没曲线,截至点以上基本均匀,这就导致了当功率增大信号输出摆幅增加时,负半周输出信号被压缩,于是正半周的平均值大于负半周,因此等效为静态电流上升,而晶体管只要信号不达到截止,可以基本做到正负半周相等。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所谓的“静态电流提升”是由失真引起的,所以提升越大时,意味着失真越大,放大器的设计应使失真在一定值内,所以趋向截至区的输出曲线簇有一部分是无法利用的,当失真在设计值之内时,依然应该认为放大器近似工作在“纯A类”,设计和计算也应该按“纯A类”计算,否则就没法算了,所以A类放大器在设计上是不存在“纯A”和“偏A”之分的,只要你还关注失真,它就必须被设计成“纯A”,而A类胆机的不失真最大效率一般认为在30%左右,远低于A类放大器理论值的50%,也是由于“无法完全利用输出曲线簇”,导致输出信号摆幅远小于静态工作点的两倍,反观晶体管A类机,只要工作点合适,信号摆幅完全可以达到静态工作点的两倍,所以晶体管机可以达到接近50%的不失真最大效率
我觉得这个点是必须要详细说清楚的,而不是你说的“这里有些学问,暂不详说”,这样很容易给那些搞不清楚细节的入门者造成严重误导。
五大联赛
发表于 2025-3-27 09:46:12
本帖最后由 五大联赛 于 2025-3-27 10:07 编辑
有道理,明白人。这就是前阵子爭论最好解答,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3-27 10:15:07
“D、屏、阴电压约540V的一组,最大输出功率约20.9W。”
加上环路负反馈,最大不失真功率还能大一些。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0:43:13
谢谢各位坛友的讨论与评析。
关于静态屏耗与动态屏耗,其规律是:在常规应用中,只要静态不超屏耗,满功率时不但不会超,还会有下降。用上面第二条的动态直流中的数据可进行分析,静态时31.36W,到满功率9.57W的“总功耗”为38W,扣除输出功率9.57W=28.43W(不全是管子屏耗,还有输出牛耗也在内,其他的就不要算了)。
关于单端胆机工作点是否是跟随可变的自已测一下便知。方法相当简单,用万用表电流档串入输出牛B端,输入信号开机,无音量时的电流,再开大音量的电流,看变幅多少。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静态电流仅是一个起步的工作点(当然静态电流不能无限低,是有一定的比值,更不能超过屏耗)。
为什么用常用的阻容结构也可跟随工作点,主要是胆管属于电压型器件,只要有电压(信号也是电压,但要有一定的力)就能移动工作点,用阻容推动的我自称为“被动式”,有其他线路加入的称“主动式”,如再要分还可分为,同步式、超前式、有源式和无源式。注意这是自已分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
主动式的波形要好于被动式,谐波的排列也更优,听感上也有区别(不谈谁好谁差,各人各爱)。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0:57:33
牛哥土炮 发表于 2025-3-27 10:15
“D、屏、阴电压约540V的一组,最大输出功率约20.9W。”
加上环路负反馈,最大不失真功率还能大一些。
D的电压已超推荐值很多,仅用于测一下,再说屏耗已到极限,即使高功率时扣除输出牛的损耗不超,但在静态时是超了。
如要超压使用,推荐用C的组合,优化一下电路、加强一些推力可能会更好。
还有一种无损插入主动式电路,初测一下也不差,但没有细测,所以没有贴出。
ym78321
发表于 2025-3-27 11:11:13
本帖最后由 ym78321 于 2025-3-27 11:19 编辑
认同楼主在1楼的表述 :“动态A类”是以静态直流电流为起点,是基本工作条件所需要的一个设定点,此点的直流电流是随着功率增大而增大。
这“起点”两个字非常好。
为了自己进一步理清楚作一下标记和添字,动态A类--是以静态直流电流为起点,是为了有信号时进行动态浮动所需要的一个初始设定点,此点的直流电流是随着信号增大---功率增大而增大的。
基于此,俺觉得
1) 传统静态偏置的单端甲类(受限50%)是单端甲类----那么老的滑动甲类也是单端甲类的一种形式;现在楼主讨论的动态单端甲类也是单端甲类的一种形式,只是偏置起点随信号变化(浮动)的实现方式不同,不能因为输出了更大功率而说成不是单端甲类;
2)这种动态浮动中,信号负半周也像正半周一样被正常放大,不存在负半周被压缩问题,因而不会由此增大失真,相反,由于工作点上浮,进入线性化更好的部分而降低中等幅度信号下的失真;
3)单端甲类的静态偏置、浮动偏置、老的滑动电路 (因约定俗成通常指有整流滤波环节)都不存在AB1或AB2,都只是A或A1(因为负半周不被压缩)----这一点可能有人反驳(请说出理由即可,俺随后再学习消化),不能把推挽里的分类完全移植道单端里,但如果愿意出现栅流,那也只是A1,不会是AB或AB1;
4)鉴于上一条,在讨论时应该明确单端甲类还是推挽,因为两者动态变化是不同的,动态推挽时(楼主做的、其它电路资料也流露过)直耦推动(推动级正-负两组电源的)不用担心负半周被压缩,一是因为动态浮动压缩不了负半周,二是还有另一臂;
5)如果上一条成立,那么可以说,单端甲类的动态浮动与推挽电路的动态浮动其推动级所形成的、为末级提供的浮动栅压是不同的(在一个信号周期里看),前者要更难,所以有可能是用场管、运放介入要降低一些难度;单端甲类的动态浮动必须保证信号增大时其负半周不能被压缩,负半周内的偏置必须同样满足大信号要求,但不能使用跨周期体现出来的、有整流滤波的滑动电路的负栅压电平--因为失真不能满足要求;
6)单端甲类的动态浮动如果不引入场管、运放等手段,只有采用接近理想二极管的、经过筛选的直线性好无明显导通阈值的某种整流或检波二极管,有可能提供两个半周同样的动态偏置电平移动;-----这一条属于自己现阶段的假设和推理,不一定对。
以上是这一段的学习心得,限于条件暂时不能验证,请指正,致谢!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12:06
关于“功耗”的自我解释,对不对请坛友们纠正。功耗这词具有双重性,一种解释是功与耗的总称(总功耗),一种解释是作功时的损耗(纯损耗)。为了便于交流,用“总功耗”来区分(当然也可二重解释,不管它了)或(功.耗),总功耗是有功功率(输出W)与无功功率(损耗W)的总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母与子的关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相加是不能超过“总功耗”。
由于含义不清,往往会争得天翻地覆。请老前辈们把一些常用名称公布和统一一下,免得一次又一次地瞎争吵。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13:38
能否有交流信号的大小和浮动的关系?
譬如输入了多少幅度的交流信号,引起了静态工作点多少的浮动。?????
这个时候失真率是多少???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18:11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25-3-27 11:20 编辑
“
总功耗是有功功率(输出W)与无功功率(损耗W)的总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母与子的关系,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相加是不能超过“总功耗”。
”
我看了好几遍还是难理解。
功耗:消耗了多少度电。
功率:干活快慢。
总功率,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吧!! 再说损耗也不都是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哪有损耗。都叫无功了。
我理解的说单端机的效率,就是狭义的指最后哪一级功率放大级的效率。分析的时候不看灯丝,不考虑变压器效率。因为这个时候研究的是电路细节。不是以整机作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效率就是狭义的最后一级功率管的放大的效率。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19:38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13
能否有交流信号的大小和浮动的关系?
示波图中有推动电压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23:26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18
“
总功耗是有功功率(输出W)与无功功率(损耗W)的总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母与子的关系,有功功率和无功 ...
这不是指整机,是指单路管子的屏阴部分的直流、交流所形成的功率。
ssffzz1
发表于 2025-3-27 11:24:33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19
示波图中有推动电压
我看了那个图,我把数据列了一下
80.4mA 9W
81mA 0.3W ,这组可能有误吧
92.4mA 6.7W
97.5mA 9.5W
300B 1k的阴极电阻。静态工作点漂了17V ? 功率从9W,变到9.5W 。是这么个事吗??
whmks
发表于 2025-3-27 11:28:34
ym78321 发表于 2025-3-27 11:11
认同楼主在1楼的表述 :“动态A类”是以静态直流电流为起点,是基本工作条件所需要的一个设定点,此点的直 ...
最认真看帖、思帖和回帖的坛友,为你点赞!
第6条也有一个无损插入的想法,但无详细测试和验证,所以没有把电路贴上来。
mowin
发表于 2025-3-27 11:35:31
按理说,外国胆发烧友应该也会玩滑动甲类电路,我搜了一下,真的有。这是其中一种: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