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7-10 12: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4-7-10 13:05 编辑
yngz 发表于 2014-7-10 10:51 
我用下面的电路测试过许多三极管,包括9014。
输入比较小的交流信号,调节电位器改变三极管的静态电流 ...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根本原理是集电极电流会跟随基极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范围应在0至集电极极限电流之间,为了交流信号的正负半周都能放大,就需要给晶体管一个初始的偏置电流,假定偏置电流为1毫安,那么此电路在理想的情况下(不计非线性因素)可以输出0-2毫安范围内的交流电流信号,超过这一范围将会产生切顶失真(同时还要考虑集电极的动态电压范围是不是足够),把这个电流与集电极阻抗相乘就会计算出输出信号电压。
以你的三极管电阻负载实验电路为例,最佳的静态电路为2毫安,理论可以输出峰峰值4v交流信号,如果静态电路为1毫安,理论可以输出峰峰值2v交流信号,如果静态电路为0.1毫安,理论可以输出峰峰值0.2v的交流信号,这只是理论结果,实际输出幅度只会比这个窄,而不会更宽
以中周ttf2-9为例,如果次级检波输出电压为1v(楼主前文提供依据),那么峰峰值电压应为2v(因为检波仅取交流信号的一半),由于中周初级抽头与次级的匝数比为2左右,末级中放集电极交流电压应为峰峰值4v左右,根据集电极的实际负载阻抗(大约数千欧),其集电极电流应至少大于0.5毫安,在实际电路中为了尽量避免小电流的非线性影响,末级静态电流多为1毫安左右,并且为了保证末级的动态范围,在没有其他措施保证动态范围的情况下,自动增益控制应尽量避免波及到末级中放,这是每个设计者必须考虑到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