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MF35_

【恳请版主禁止在技术区发布某些线材影响音质的讨论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8 2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6-6-28 21:14 编辑
ENERGY 发表于 2016-6-27 21:27
新手一名,看见贴的内容感兴趣,过来说几句,我也觉的线材能够改变音色的,不知各位老师听说过岛国出的一个 ...


可以去古河等官网去看看,看看古河等厂家到底生产哪些线材,一些文章把一些擦点边的新闻包装一下就去忽悠,建议自己去甄别一下
欲知线材如何,上官网一查便知,有相当一部分“顶级线材”你是查不到的,那些对线材的溢美之词往往见于那些“耳朵”们,厂家是绝口不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8 23: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ENERGY 发表于 2016-6-27 21:27
新手一名,看见贴的内容感兴趣,过来说几句,我也觉的线材能够改变音色的,不知各位老师听说过岛国出的一个 ...

小声的告诉您,我就是搞录音出身的 我们棚里几千万人民币的设备,都是顶级的录音设备和DOLBY(杜比)数字电影全景声制作设备,包括一个杜比数字全景声电影监听放映厅,请注意监听在前,放映在后,可见声音之重要。设备嘛,全是英国美国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只有信号线喇叭线全是国产的,当然是很正规的厂家做的了,要这样做不是项目经费紧张,而是我们自己,还有杜比实验室的老外以及杜比实验室指派的声音顾问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大价钱买那些华而不实的线材!竣工后杜比实验室的严格检验一次通过(不通过的话,就无权录制及放映杜比的多声道影片,全世界范围的制片厂都是这样,这个就是专利的力量啊),当年前来检查的老外以及后来来访问的日本人,都说该厅的声音相当的好!甚至说是东亚地区最好的监听放映系统,说实话,线材对声音带来的影响,就算是仪器能检测出来,人的耳朵也是难以感觉到的,就人的感觉器官或者说感觉功能而言,听力,也就是人耳是最不靠谱的器官,不能和味觉触觉比,更比眼睛差远了!大街上追着美女看的人不少,没见过因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动听而后面追一大帮人听的,因为听觉短暂的暂留特性和较高的兴奋阈值,才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得以用天价的所谓发烧线材骗人,对的,是骗人,骗人,骗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哈哈!我以前受某报社副总编的委托亲自做过盲听试验的,结果在报纸上发表后当然是令金耳朵尴尬,令不良商家愤怒,以致于在网上指名骂我呢!
顺便再科普一下:如果是很靠谱的盲听,一定要注意参加听音的人群的职业分布,不要以为全是所谓的金耳朵和专业人士才行,一定得有较为典型职业的代表人,一般来说,除了录音师,音响爱好者占一定比例外,还得有医生,工程师,家庭妇女,教师,音乐家,建筑工人,农民,军人,甚至清洁工等等的加入,俨然一个小社会,大家以AB对比的盲听模式,用统一的表格来对参加听评的产品和参考产品(成熟的并为广大消费者认可的)的差异在主观上做独立的详尽的勾选,能被这样的听评人群认可的声音才是好声音,这样的产品才能有市场,发达国家的著名厂家是要做这项工作的,所以他们的产品能有符合于自身民族审美观的所谓美国声、英国声、德国声,才有相对强大的市场占有能力,反观国内厂家,几乎很少进行这样的产品听评的,有也就是请几个所谓的金耳朵或者专家来听听,而几个金耳朵或者专家是不能代表中国人对声音的认知的,这样搞的话,他们的产品也就难以形成特色,难以和国外的同类产品抗衡,就一个“中国之声,湖山音响”,也难以形成真正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中国声,也难以在HIFI的市场有所建树,这个不能不说是民族音响工业的悲哀。音响器材是世界上极少的仅靠技术指标不能定其优劣的东西,才必须有这样麻烦的主观听评要做,也才给一些居心不良的JS以可乘之机。
说得有点多,请不要介意,呵呵!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脱离了医学鉴别听力阀值能力,去谈论‘玄虚’无实际意义的东西,疑似有一点‘捡芝麻、丢西瓜’的感觉,盲目地追求制作‘发烧’级别电器的乐趣,不如脚踏实地DIY出精品实在,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1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29 23: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06: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6-6-29 21:46 编辑
aba 发表于 2016-6-29 07:00
楼主的音响功放音箱音源三大件不知道是多少钱?如果千把块当然对咸菜没什么意义了,。咸菜没用着,拿个铁丝 ...





      俺可以拍胸口告诉你,  铁丝不但能成功, 而且把二极管都省了.


      因为铁丝上镀有锌,  锌在空气中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锌.


   
      吹嘘线材的要不无知要不无耻.



1。  矿坛不是传播伪科学的地方,  伪科学就是应该被扫地出门。


2。 这里是技术区, 纵容伪科学的后果就是迷信战胜科学。


3。  矿坛有吹牛灌水的地方,  你可以去生活聊天区宣扬你的线材理论。


俺旗帜很鲜明,  对于伪科学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打脸。
对伪科学要尊重, 这样的思维不但奇怪而且很不要脸。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通没有结果的口水战,N多年前,就看过一文,叫玄吹派,休矣!看样子是休不了!
好的是,科学还在,科学还是科学;吹嘘,也只是吹吹而已,时间越长,信的人就会越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金银铜铝锡,只要总电阻相同,传输效果就相同,当然铁磁性材料除外,但也不是绝对不能用,输电线路中普遍使用钢芯绞合线,一些电器元件也是铁芯引脚,还不是照样去用,个人量力而行就行了,各讲各的道理,不要试图去误导别人,按时间来说发烧远在传销之前,是传销的祖师爷,注定会有自己的土壤和信众,彼此尊重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6-6-29 21:44 编辑
aba 发表于 2016-6-29 21:31
是的互相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是一方不尊重另一方,这论坛不是某个专门研究学术的科研论坛。 ...







俺旗帜很鲜明,  对于伪科学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打脸。
对伪科学尊重, 你的思维不但奇怪而且很不要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3: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7: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云静海 于 2016-6-30 17:26 编辑

       认真看完这个帖子大家的讨论发言,忍不住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本人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玩音响算来也14个年头了,现在对于线材发烧是没有兴趣的,日常只是注意线材的等长和直流电阻而已,对其线间电容电感之类的更是忽略不计...受听音环境限制每个声道的音箱线长度从来没有超过3.5米的,而且前两年还专门做过听力测试,属于木耳朵一类 能感知到的频率范围下限为30赫兹、上限为13000赫兹;平时常听的音乐多为人声、古典、欧美乡村、平克佛洛依德、背景轻音乐一类,偶尔也听交响乐,极少听摇滚...最起初看到关于宣传线材的文章很新奇、感觉很有意思很玄乎,可根据自己有限的物理和电子知识也持怀疑态度,但受于条件限制无法做比对去求证...随着接触这类文章越来越多自己的态度也变得将信将疑、犹犹豫豫起来...于是对这个问题越加关注,并且刻意搜寻这方面的文章去看(包括正面、反面的),逐渐认定线材发烧更多的是商家为了利益进行的宣传造势,对于普通消费者、一般烧友是没有意义的!幸而终于有机会现场盲听做了对比测试,没听出差别来!更是坚信线材发烧对于自己来说那是纯属扯淡,所以现在对这个问题是不感兴趣的。
       回想自己的历程,对于楼主及e3po版主的观点自己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对待处理的方法上个人稍有不同想法:首先对于这类文章要持坚决打压批判的态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类文章背后往往代表一个群体甚至是一股势力,但论坛管理者及版主是区区几个人精力有限啊,要说去禁止、时时刻刻去警惕那得需要投入多大的时间和精力呢,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与其这样不如把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正面引导那些刚入门的懵懂无知的初学者的身上是不是效果会更好点呢...在批判打压那些“玄文”的同时保留下一两篇来“集中火力”批一批、打一打竖做反面教材可不可以呢...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只从正面一条途径去实施,是不符合人的学习、认知的客观规律的,有时也需要反面教材去做对比映衬的...有头脑的烧友、玩家也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真相的...若有醒悟、回头的真实案例,来个现身说法岂不更好?更有说服力?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旨在交流、交换看法,无意争论、更无意去评判谁对谁错...谢谢理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18: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 12: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马上来 发表于 2016-6-27 20:02
集肤效应,镀银以减少高频损耗,但要其它高灵敏器材到位做为标杆才能听出区别………发烧也得有脑子的!比 ...

你勿提4mm线用0.8mm线.本人是首届国家认证电工,学校一个送电高压变压器区一人管理多年从未发生

故障.连年变电站/全校过十幢各类建筑电器指标优秀.

我现工作的美国【环绕声音响公司】在1972年 一项专利音箱线,只是4mm平方低互感扁线,是一项完全有

科学根据的实用性线材,我也从来不为之大肆宣扬,也没有与任何商家勾结炒高为发烧线材.因为对于音频


而言.低互感虽是专利好点子,但影响之微未必人耳可觉察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8 1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