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abbey_tom

对指针表电阻档精度 3% of ARC 表示方法的理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7: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真空 发表于 2022-2-3 22:23
对于模拟万用电表。各电阻倍率,它们的误差等级一般与直流电流、电压量程相同。原因是,测电阻本质也就是测 ...

您这么一说,我就更加明白了事情的本质,
电阻档本质就是电流档,
不同的中值电阻相当于电流表不同的分流电阻,
所以它指示电流的准确性,
就如同电流表一样,若是2.5级,
电流表是电流档量程的2.5%,
这个电阻档“指示的精度”自然是弧长的2.5%,
但由“指示”到“欧姆”读数之间有一个函数,
之间并非线性,该函数天然决定了:
“欧姆”读数最小相对误差,
是它引用的电流表误差的4倍。

这一点也在本帖中得到了验证,
一只2.5级精度的表,
欧姆档的最小相对误差为10%,
就在中值附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7: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在《万用电表新颖线路》一书中有明确的论证,
在第42页,经过数学推导后得到的结论是:
ss.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bey_tom 于 2022-2-4 08:13 编辑

其实对于精度为2.5%的电流表来说,
说起相对误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其绝对误差为总量程的2.5%,
因此越接近满度值,
其相对误差就越小,
就越接近最小误差。
比如100mA档,
并不是说它测得所有值相对误差都是2.5%,
而是如下:
100mA, 相对误差2.5%
50mA, 相对误差为5%
10mA, 相对误差为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情况可以推广到大家认为精度高的数字表上,
光看标称指标以为自己测得的数字能够达到某种精度,
其实不然,
以我现在所用的METRAHit 23S为例,
该表算是小数字表中的中上等了,
直流电流精度可达0.05,
其电阻精度为0.1
我们来仔细计算一下,
用它测电阻的话,
误差可差到什么程度。
其电阻档最低档为300Ω
标称精度为0.1%+5d,分辨率为10mΩ
也就是说,该档内最大误差为300Ω*0.1%+5*10mΩ=0.35Ω
它的相对误差最小也就在测量接近300Ω的电阻,
达到近千分之一的精度,
假如测量30Ω的电阻,其精度为0.35/30大约是1.2%,
1%的金属膜电阻都比它精确、稳定。
假如测量10Ω的电阻,精度下降到3.6%
测量3Ω的电阻(因为没有其它档可用),
精度下降到12%,和MF47的中值附近的精度一致了。
上面的结果还是在精确归零的情况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8: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bey_tom 于 2022-2-4 09:24 编辑

接上楼,我们再看一看玩具数字表DT830B的精度情况,
前提是合格优质的DT830B,山寨的不必讨论。
其电阻档最低档为200Ω
标称精度为1%+2d,分辨率为100mΩ
也就是说,该档内最大误差为200Ω*1%+2*100mΩ=2.1Ω
它的相对误差最小也就在测量接近200Ω的电阻,
达到近1%的精度,
假如测量20Ω的电阻,其精度为10.5%,
加上这种表基本没有归零功能,
其测量结果可能比中值20Ω的MF47的还差。
更不用说用它测量10Ω及以下的电阻了,精度迅速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楼,
所以使用数字表,
不要认为它精度一定高,
脑子里总是一成不变地把标称精度作为所有测量值的精度,
要尽量用低档位进行测量,
使数值尽量落在量程的后半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09: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指针表的电阻挡误差标识一般为指示值的10%或弧长的2.5%(3%),指示值的10%容易理解,弧长的2.5%我的理解是指针所扫过的弧长的2.5%,这样才能和指示值的10%相对应,否则在大阻值测量时指针的偏转角还不到总弧长的2.5%时无法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uexing 于 2022-2-4 10:43 编辑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4 08:10
其实对于精度为2.5%的电流表来说,
说起相对误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其绝对误差为总量程的2.5%,


其实很多使用者并不知道这么多的误差计算方法。
我使用讲求实效,测电流、电压档的原则:摆幅尽量不过中间,何解?因为高电压档内阻大,高电流档内阻小。准确度就大,所以我测量电压、电流是都是尽量选择大的档位【或者说高的档位】。
至于电阻挡,以47为例,按照我的理解,就用x100档接入分流的是2.43K。计算中值电阻是约2.17K,这样你测量2.2K的的电阻已经肯定有有误差了【测量起来误差达到10%以上】,我水平不高。理解不到设计者的思路。总之我将改成2.56K后测量与数字表对比误差1%不到【肉眼看】,计算的中值是2.27K【2K+18.2K//2.43K=2.27K】但是实际测量却是2.31K,计算和误差有0.04K,问题出在哪里?电线内阻?不知道。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47的表,以电阻挡x1k为例,原来是20K串联的电阻【2K表头+20K=22K】达到中值,但是测量22K电阻同样是偏大约10%左右,我将20改成21.2之后,准确很多【与数字表对比】。这个档位,计算与测量是一致的。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1: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exing 发表于 2022-2-4 10:39
其实很多使用者并不知道这么多的误差计算方法。
我使用讲求实效,测电流、电压档的原则:摆幅尽量不过 ...

电流、电压档的原则,
有待商榷。
从读数精度来看,
应与您的原则相反,尽量摆幅过半。
考虑内阻的情况下符合您的原则,
这两者有相互制约的效果。
需要结合实际研究一下再给结论(主要看被测对象对内阻的敏感程度),
不可一概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1: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4 11:42
电流、电压档的原则,
有待商榷。
从读数精度来看,

我表述不清楚。
我的意思是测电压电流【47为例】,假设测5mA,用5mA档刚好满偏,其实不可能满偏,因为有内阻。但是如果用50mA档测量,那就更加接近5mA,因为内阻比5mA档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2: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电压也是如果用2.5V档测量电压,2.5V的可能不满偏。就是达不到2.5V,但是用10V档测量就会更接近2.5V,因为10V档比2.5V档内阻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quexing 发表于 2022-2-4 12:01
测量电压也是如果用2.5V档测量电压,2.5V的可能不满偏。就是达不到2.5V,但是用10V档测量就会更接近2.5V, ...

我理解您的意思,
是您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内阻的影响要看被测对象对并联电阻大小的敏感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bey_tom 于 2022-2-4 12:40 编辑

接上楼,
以您举的例子来说,
MF47直流电压档的是20KΩ/V
则2.5V档内阻是50KΩ,10V档内阻是200KΩ
假如是用它去测大小10KΩ负载上的电压,
内阻对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假如内阻较小,
比如测量一只100Ω电阻两端上的电压,
用2.5V测时并联后总电阻为99.8Ω
用10V测时并联后总电阻为99.95Ω
阻值的变化差异只有0.15%,
也意味着对电压变化的影响差异只有0.15%
(2.5V档约比10V档带来约0.00375V电压的下降)
但2.5V接近满偏时测量精度将近2.5%即正负0.0625V并且读数更清晰
而用10V档测量时,只是偏移不到四分之一,
此处的测量精度虽然仍为2.5%,但误差可达0.25V
您觉得应该用哪一档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2: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楼,有时间的话,
您可以用3V的电源给100Ω+20Ω多点儿的电阻供电,
此时100Ω上的压降大约接近2.5V,
分别用2.5V档和10V档测量试验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8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