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qfans

:) 消声室聆听经验总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10-5 12:14
用我的诺基亚录制,消声室播放朱哲琴唱片“黄孩子”
http://v.qq.com/x/page/j0334gcdzn6.html[/media]

在AV199给你发私信的烧友,上个月27号来我家实际感受了一番,感受了准消声室的魅力,毕竟我听音室的T60除了27Hz的驻波搞不定外,也只得50~70ms。
感受完后该烧友感叹,坚持听音室必须有混响时间还是没走对路,灯一关完全就是个真实的舞台在面前这种感受,确实99%+的烧友都没体验过,我自制的土炮确实也极度强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0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0-19 02:24 编辑
lyticast 发表于 2016-10-6 20:10
在AV199给你发私信的烧友,上个月27号来我家实际感受了一番,感受了准消声室的魅力,毕竟我听音室的T60除 ...


他可能最近过来 正好我这几天也在工作室这边编辑一本画册要在印刷厂盯一周  期间有空会接待大家
这位仁兄有提你房间效果 讲立体感非常强 。我这边也是这样的效果,呵呵
发烧友的心都是相通的,有些问题其实就是一点就透,不肯承认的只是不好意思而已呵呵
这边是分体2A3单管单端机器推落地全频号角 联络方式请收站内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10: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搞不起,有没有简单实用的方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9 12: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10-19 02:21
他可能最近过来 正好我这几天也在工作室这边编辑一本画册要在印刷厂盯一周  期间有空会接待大家
这位 ...

2A3单端推落地全频号角箱的话,低音可能会弱一些。我器材自制,采用铸铝箱体,双12寸主动伺服低音,3寸碳纤中音阵列和5寸宽铝带高音,频响宽阔,相对更全面吧。只是很挑录音,录音不行的一听就听出来了。
中高音功放我自行设计的,能够超过2A3推挽机的声音,接近45推挽机。
我看看接下来的时间是否有空,有空的话一定来拜访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9 22: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lyticast 发表于 2016-10-19 12:28
2A3单端推落地全频号角箱的话,低音可能会弱一些。我器材自制,采用铸铝箱体,双12寸主动伺服低音,3寸碳 ...

好啊 。来了会刷新你对全频的认识的。。。。能播管风琴的全频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ERE 于 2016-11-4 10:37 编辑

家访y.qfans和lyticast消声室   
   和众多绕友一样,在HIFI听音室的声学处理上,本人也一直信奉混响应控制在0.4-0.5秒的观点。《音响论坛》主编,刘汉盛的前硬、中吸、后扩的方法,也从另一侧面印征了这类传统HIFI听音室的混响时间不会太低。
    看了《消声室聆听经验总结贴》一文,非常认可y.qfans强调的观点:唱片里巳包含了混响的信息,且是录音师努力给出的最佳混响信息。一切额外添加的房间混响,均有画蛇添足之嫌!烧友挑CD版本,本质即是追求某种意义上的“原汁原味”。那么,阻断房间混响,最大化的听直达声,无疑是个正方向。
    出于对国内外唯一用消音室来欣赏音乐的好奇,在有幸与y.qfans及lyticast二位勇闯者取得联系后,上月我分别家访了在上海及太原的这二个消声听音室。
   这里简略介绍下情况,供有兴趣的同好参考。
   这二个听音室均为20多平米。
(1)lyticast烧友听音室,采用的是平铺方法。用80kg容重的吸音棉,每面墙贴出约125mm的厚度。房间六个面全贴,共计用去约11立方米的吸音材料。混响约至0.05-0.07秒。
(2) y.qfans烧友听音室采用的是尖劈方案。吸音棉容重估计只有10-20kg上下。但尖劈凸出墙面约有400mm之巨,除地面外,五面均为尖劈墙。与lyticast的平铺墙不同,y.qfans的尖劈墙的凹凸结构,其吸音面积被大为扩展。优点是吸音更强,代价是占用了更大的空间。实际听感:y.qfans尖劈房的确比lyticast平铺房混响更低。
   本人认为,如空间足够大,又追求极致的话,六面尖劈无疑是首选。但如愿稍作妥协,采用lyticast烧友平铺墙的方案,整体操作会简易得多。而最终欣赏音乐的效果,这二空间都为一级棒!
   声学处理,都追求频响曲线的平直。从lyticast烧友处,印证了查雪琴教授的观点:吸音材料放得越多,频响就越平直。lyticast烧友的空间频响曲线的确非常优秀。只要有空间,吸音棉是多多易善!
(3)这二次试听,自帶有DG公司的MUTTER的提琴、EMI公司的MAHLER的第十交响、及RCA那盘“白头翁”等片。
在0.02-0.07这二个极度吸音的房间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干”的任何影子。相反,MUTTER的提琴的声音质感极其出彩,提琴木质味浓烈,也许是细节呈现特别丰满,这盘在我处并不讨好的CD,在他们的消声室里才凸显出名盘的真正魅力。
   在lyticast处,欣赏人声独唱及大提琴这类单体发声曲目,立体感可说一绝!有其特殊的美感,非常出彩。
   在y.qfans处,一首宗教音乐除了旋律、节奏的美感引人入胜之外,深山幽谷传来的幽远的鸟鸣,更隐显出淡淡的一丝禅意……。
   音乐能感动人,除了优秀的平衡,细节的最大化呈现绝对是个关健。y.qfans和lyticast烧友的这二个不同结构的消声室都做到了。本人参观、学习、欣赏之余,是由衷的佩服。对y.qfans和HIFI音响烧友、lyticast烧友的热情接待,这儿一并致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攒做记号,好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4 16: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长见识了,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房间存在呢!好好想体验一下……不过不是我等能接触得到的档次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12: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看到较详细点的关于HiFi听音空间的烧法。谢谢楼主的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1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LIERE 发表于 2016-11-4 10:30
家访y.qfans和lyticast消声室   
   和众多绕友一样,在HIFI听音室的声学处理上,本人也一直信奉混响应控 ...

谢谢坛友对两案例的蛛丝蚂迹的深入描述!
若有现场写真则更妙,如果不涉及知识版权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0: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sky2012 发表于 2016-11-6 12:42
谢谢坛友对两案例的蛛丝蚂迹的深入描述!
若有现场写真则更妙,如果不涉及知识版权的话。

在这里。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961492-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4: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1-26 15:19 编辑

将我在其他帖中关于建声的发言挪到本帖一份。
――       ――       ――

我以为,现今很多争论都是名词之争,如果不去论用途和名称,只从原理出发:混音室就是低配版的消声室,消声室就是顶配版的混音室;而录音室是根据录制内容灵活选用的不同空间,其空间声必须作为唱片录制艺术的一部分来看待而不能作为单纯声学的空间来看。如此,则全解;反之,则进入牛角尖。

    混音室没有做成尖劈房,只有两个原因,成本和需求。
成本包括空间占用成本和建造成本。lytisast兄同我讲,他朋友做尖劈测试室,110平做完只剩37平,这巨大的空间成本和建造成本不是一个混音室愿意负担的。要知道很多录音棚的主录音室都没有110平。我前面就说过,标准是妥协后的产物,这一点适用于任何标准。恰恰是发烧友看到了混音室的现实妥协反而以为这是顶配空间,很尴尬是不是?
需求方面,说起来也很简单,混音室也同样不是对声学空间要求最高的,能满足了经过妥协后的标准要求,也就行了。既然没这个需求,又干嘛费力去做尖劈房呢!
       把妥协后的实用标准,当成了至圣圭臬,不加思考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是发烧友盲目推崇录音棚声学装修的现状之一。我私下指出这点后,活跃于199坛的一位全国到处讲课的“专家”说我“你反标准”,还说我“你既然连标准也反,那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如此观念,甚荒谬!

      正是看到本质上,不同的聆听空间其实只是吸收程度上的不同(在这个基础上把吸不掉的再做均匀扩散),很多朋友问我做尖劈他那里不现实,那该怎么做?我总是回答,朝着吸收这个方向走就是了,具体的施工程序都可以看情况灵活的妥协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6 1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9-11 23:42
问的好。问到关键的原理问题了。
这是来到矿石论坛数年来最想回答的一个问题。找遍互联网中文网页没有 ...

您提及的这个音频相位监视器的确很少见。没有几家公司生产实体的,很多都是综合测试系统里通过软件来扩展的。但是这样的系统太贵了,个人玩不起
TEK764.jpg
这是TEK的。
601mh.jpg
相比之下视频行业矢量分析就十分广泛了。vectorscope正是用来表达相位信息,这个相位代表了色度。


顺便请教下"每个频率有一个相位信息 意味着一台放大器要同时正确放大两万两千个相位信息"
如果从电的角度来考虑,这里指的是放大器的群延迟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5: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sLove 发表于 2016-11-26 15:27
您提及的这个音频相位监视器的确很少见。没有几家公司生产实体的,很多都是综合测试系统里通过软件来扩展 ...

是的。但是关于声相位,展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中充满了很多发烧友得猜测和误解。我会抽空写一个系列帖子专门谈这个,请关注本版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6 15: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11-26 15:34
是的。但是关于声相位,展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中充满了很多发烧友得猜测和误解。我会抽空写一个系列 ...

感谢解答,希望可以做更多科普。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4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