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qfans

:) 消声室聆听经验总结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2-11 11:17 编辑
longshort 发表于 2016-12-11 06:59
消声室的设置,本来是用于声学器件测试用的,用于人耳聆听音乐不太合适。

若用于人耳聆听,应当在完全消 ...


唱片录音里本身已经有录音环境的本底噪音了  再添加30DB―40DB噪音??。。。。
弱弱的问您下 “消声室不适合人耳聆听”这个结论是您想象出来的吗?还是实践出来的呢?或者是有什么理论依据推理出来的吗 ?愿共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1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12-11 10:58
唱片录音里本身已经有录音环境的本底噪音了  再添加30DB―40DB噪音??。。。。
弱弱的问您下  ...

俺弱弱地回答您,早年年轻时两耳听力还是不错的时候有机会去过一次消音室,那门一关,简直就象到了“真空”地带,自己发出的声音自己能听到,但继而就象石头掉进了深不见底黑咕咙咚的无底深渊,久久听不见回声,会无端地产生一种微微的恐惧感——身旁的人如果不发声音,感觉完全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说实在的,平时听音虽然不是什么高级场所——也就是普通的卧室或客厅,若是晚上安静时,环境噪音也就是30~40dB响度的水平,人耳本来就有心理声学上的要求,没有任何声反射的环境,会令人烦躁不安。

俺也就说的是个人见解,若感不适之处敬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1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若说录音时已经有录音环境的本底噪声了,这本来没错,但是这个噪声在大量的、主要的个人聆听时间段内是被压缩的——因为听音环境本身的噪声远大于音源包含的本底。

个人感受,万莫生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1:5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2-11 12:21 编辑


   我生啥气呀 呵呵 真的就只是请教问题而已。怕说不准真有哪个医学组织证明出消声室内不适合人耳,那我孤陋也得学习不是
您说的这个问题我见过三四次了。其中有两位是女性,说一进来消声室内才一两分钟就感觉头脑里又闷又乱,出不上气来,甚至还有想呕吐的感觉。但跟她一起来的四五个人都没有任何问题。我个人猜想这应该跟不同体质的人内耳功能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跟晕车差不多类似的现象,有的人坐自行车都晕车 我还真见过
我这也是个人猜想,不知道医学上有没有系统科学的研究消声环境跟生理学关系的,希望有知道这方面知识的网友能够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2-11 12:23 编辑
longshort 发表于 2016-12-11 11:40
另外,若说录音时已经有录音环境的本底噪声了,这本来没错,但是这个噪声在大量的、主要的个人聆听时间段内 ...


我也在本帖的第一楼里分两条说过这个现象。我并不想隐瞒问题,也不认为消声环境一好百好可以适用任何人,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多次重点强调了防火、环保材料、不适生理感受等,将重要问题和重要感受都在开篇第一楼里全部有认真描述。我信四个字:实事求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12: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电平较正。是对听音环境混响时间控制,最好回答。-----说白了,就是屏蔽干扰加匹配听觉。从心理学反映是情绪的环境自控力,适应性应变,心理素养。------在下挺楼主的实践,并映证了原理。有些基础的东西再去辨析,不如看书看原版论文,立体声,很简单的。-----提问不如看书去,看真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1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2-11 13:15 编辑
沐汞 发表于 2016-12-11 12:33
白电平较正。是对听音环境混响时间控制,最好回答。-----说白了,就是屏蔽干扰加匹配听觉。从心理学反映是 ...


很多时候,原理并不复杂,难克服的是因为人性固有的惰性现象产生依赖性的观念而已。
改变观念,这四个字的比做大手术还难。。。
真理本身并不需要人去认同它,它只是把不认同的人留在原地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5 12: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非常赞同楼主观点   之所以大多数人无法接受这个理论 我认为认为是 录音混响+恰好的较短空间混响可能也是比较符合大多数人听感的 就像八九十年代的录音人声乐器都是混响比较足的 符合大众的口味    有混响的房间回放 其实不就是加了味道在里面吗 恰好空间合适就加的好听 空间不合适就难听了  但是消音室确实是百分百会合适的  就是造价和技术要求太高  只能做到尽可能的吸音 但是难点还是在低频段吸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8-1-28 20:17 编辑

2016年底本已经停更新,但有个情况最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
2018.01.28补充:
使用高性能全频系统,经由本房间重播,由于同时消除了(近似认为已经消除)喇叭的电声相位问题和房间的空间相位问题,这时候只要给音频信号中添加一个反相信号,就会出现头后发声的结像,且结像清晰稳定,可以反复播放反复出现。经由多次多名发烧友实地反复验证,确认前方系统可以实现后方结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2声道实现了5声道重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sLove 发表于 2016-11-26 15:27
您提及的这个音频相位监视器的确很少见。没有几家公司生产实体的,很多都是综合测试系统里通过软件来扩展 ...

声场控制.jpg

现在杜比公司已经实现在耳机上完成前后、上下的声场控制了,这是演唱会通过网络送到爱奇艺APP的现场直播的实时全景声制作场景,回放时候在APP上打开全景声功能,插上耳机即可享受皇帝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2: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sLove 发表于 2016-11-26 15:27
您提及的这个音频相位监视器的确很少见。没有几家公司生产实体的,很多都是综合测试系统里通过软件来扩展 ...

声场控制.jpg

现在杜比公司已经实现在耳机上完成前后、上下的声场控制了,这是演唱会通过网络送到爱奇艺APP的现场直播的实时全景声制作场景,回放时候在APP上打开全景声功能,插上耳机即可享受皇帝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4 18: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家庭居家环境怎样实现消音室的布置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1: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肋 发表于 2018-12-4 18:51
普通家庭居家环境怎样实现消音室的布置呢?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墙壁用木龙骨打成一格一格的单元,内填吸音棉,外覆盖多孔吸音板。这个单元格的深度越深,低音到高频频段的吸收能力就越均衡。人们认为强吸收声音会发干,就是因为低音吸收少,高音吸收多造成的。如何在经济条件下做到均衡吸收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0: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指教!
前面看到“(1)lyticast烧友听音室,采用的是平铺方法。用80kg容重的吸音棉,每面墙贴出约125mm的厚度。房间六个面全贴,共计用去约11立方米的吸音材料。混响约至0.05-0.07秒。”,我就想,能不能直接在墙面上覆盖大块的海绵层,制作沙发有各种规格、厚度、密度的海绵,如果可以指教覆盖,再蒙上一层装饰布,是不是更简单?也便于调整或拆除。
另外,听音室对处理后的最小容积有要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8-12-5 11:17 编辑
鸡肋 发表于 2018-12-5 10:09
谢谢您的指教!
前面看到“(1)lyticast烧友听音室,采用的是平铺方法。用80kg容重的吸音棉,每面墙贴出约1 ...


从理论上来看 存在两个需要关注的点:一是强吸收的房间等效于无声学边界 在这个条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认为处理后空间的是大还是小,是不碍事的。二,那么大小涉及到什么呢,其实是喇叭的立体声早期传播干涉。简单的理解,可以简化为就是你能拉多开。如果你的是落地大喇叭,你处理的过于小了显然是不合适的,墙壁倒是不会形成反射干涉了,喇叭之间形成传播干涉了;如果只是间距拉不到1.5米的小书架,你怕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无所谓的事情了,随意做多小都可以的。
  你提到的直接覆盖海绵的方法,因我没有测试过不同容重型号的海绵的吸收系数,无法回答是否可行。简单的看法,是参考尖劈的制作,目前没有看到用海绵制作尖劈的案例,我个人猜想是因为海绵的微孔结构是类球体状的,而吸音棉的微孔是条索状的,是否因为这个差异导致某些频带的声能无法有效穿透海绵层呢?无法穿透的频带就意味着这个声域的声能不能转化为摩擦热能消耗掉,又是那个吸收不均衡的老问题了。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4 06: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