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qfans

:) 消声室聆听经验总结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1-26 15:59 编辑
全顺 发表于 2016-9-12 15:26
我认为高度信息和深度信息是无法记录的。。也无法重放。。


我已无力吐槽。。。。。。。
请问录音能不能记录纵深信息?如果纵深信息也不能记录,那么能不能记录宽度信息?好吧,假如您还能勉强认同能够记录宽度的话,只是假如啊,假如现在您处于失重状态了,您的身体面对喇叭的方为发生Z轴转动90位,这宽度是不是就相当于声学意义上的高度了?如果您连这也无法认同,我实在是功力不够,无法跟上您的思维高度
正因为高度相位是由宽度相位的话筒“捎带手”记录的,而这本身又是录音原理有意去贴合人耳生理系统特性的结果,所以高度信息的还原对话筒摆位和回放器材、房间就要求更苛刻。这是一个原理并不复杂,但实施起来却非常难办到的现实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6 16: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全顺 于 2016-11-26 17:09 编辑

左右方向两路声道,所以可以记录宽度信息,上下方向并没有两个声道,所以不可能记录高度信息的。。当然,如果音箱高低音中心高度不同,可能有高度的感觉,但这并非真正的记录,换同轴音箱或哑铃音箱等高低音中心重合的音箱就无法表现高度信息了。。换句话说,两个点音源(其他源也一样)是不能给出一维以上的信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7: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1-26 18:03 编辑
全顺 发表于 2016-11-26 16:51
左右方向两路声道,所以可以记录宽度信息,上下方向并没有两个声道,所以不可能记录高度信息的。。当然,如 ...


其实这个问题只是您不了解古典音乐录音技术以及不了解录音所用话筒的种类指标才有此疑问。没错,高度方向确实没有摆唛,但不等于完全不能记录高度信息。声像是怎么在录音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取决于四个“差”:频率差,方位差,响度差,时间差。古典录音时候,一般采用顶级全指向话筒AB摆位,虽然高度上并没有安排话筒,但依靠优良的全指向响应特性,依然是或多或少的记录了高度信息,只是不同的摆位和不同的型号所能记录多与少而已,绝不是没有 优秀的全指向话筒配合录音的空间环境确实可以对这四个“差”有所记录。这个
里的高度信息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不依赖于喇叭形式所构建出的“伪高度”,您如果有机会玩玩立体声录音,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这是一个很边缘的问题,没多少人关注,但很重要,以后我会逐渐写贴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8: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1-26 18:18 编辑

我再补充一点,录音所用的话筒是完全能够记录声学意义上的反相信号的,在回放上面也就是依靠前指向音响实现“背后发声”的目的。全指向话筒所记录的是360度球形方向的信息,而不是简单的平面360度。
可我们习惯了沙发音乐,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候,根本不会去在意话筒的心形指向是球装心行还是平面心行,便以为高度无法还原。。。
正是优秀的话筒制造技术,实现了很多录音上的突破。我这里举个例子,在不少古典录音环境,安排有坐席上的乐手,但摆位仅仅只有两只全指向唛。混音完成后,远处坐席上的乐手虽然音量不大,但距离感和高度感是很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6 18: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11-26 18:13
我再补充一点,录音所用的话筒是完全能够记录声学意义上的反相信号的,在回放上面也就是依靠前指向音响实现 ...

话筒可以靠指向性对不同高度的声音产生不同的信号电平,但是左右两个音箱是没有办法重现高度信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8: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1-26 18:36 编辑
全顺 发表于 2016-11-26 18:20
话筒可以靠指向性对不同高度的声音产生不同的信号电平,但是左右两个音箱是没有办法重现高度信息的。。


同理,话筒能记录,喇叭就是两个反相倒扣过来的超大号话筒,既然能记录,又为什么不能还原?这已经违背了还音是录音的逆过程这一基本事实了。
这又回到我曾经说过多次的那句话了,立体声是谁的立体声?是基于人耳结构的立体声!立体声本质上是个彻头彻尾的生理学概念,自然界没有立体声,有的只是多点声源。请问兄台,如果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一动不动的听院子里树上的几只鸟叫,你是怎么分辨那个鸟站的高低的?还不是那四个“差”!如果拿掉了人的听觉生理特征,单纯分析鸟叫,我们能说这是“立体声”声源吗?不能的,这就是人脑对声音信号的二次解码。能录制,却不能还原,什么道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6 18: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顺 发表于 2016-11-26 18:20
话筒可以靠指向性对不同高度的声音产生不同的信号电平,但是左右两个音箱是没有办法重现高度信息的。。

楼主说的很精彩,但是你我也只有两个耳朵,是如何感知到"声场"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8: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ChrisLove 发表于 2016-11-26 18:41
楼主说的很精彩,但是你我也只有两个耳朵,是如何感知到"声场"的呢?

请看前面“四个差”。人脑就是对这四个差做解码而获得声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9: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1-26 20:20 编辑

现代声学在一个并不需要极端严谨的应用需求下,得出了一个近似值一样的指导性数据。这个数据在传播和使用过程里因其具有的简便性,迎合了人固有的惰性,逐渐让人们放弃了继续思辨的理由。人们把这个近似值的、指导性数据当成了真理了。
当初的“方便法门”如今俨然变成了被固有观念的绑架。
       作为一种未来有可能被小范围推广的建声装修理念和方式,本帖在国内无异于是专业领域向发烧领域扔了一颗雷。我的这个理念所支撑的原理非常简单,绝非我独创,完全是“本来如此”。但在提出后,199坛有人看了几乎恼羞成怒,有人看了却豁然开朗。这让我想起历史上有声电影正式进入院线后,一边是普通人的热烈欢迎,一边是卓别林等人的各种跳脚。
       今天如果要做一个尖劈房,主要是面临施工过程繁琐、环保材料价格高昂还不防火这些问题,但一旦这种理念可以被一定范围之内的发烧友接受,现代制造业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其实,该明白的都明白了,您说呢?
2016.11.26停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9 1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沐汞 于 2016-12-9 12:08 编辑

不错的贴子,把立体声说透了.,在下评论也是多余的.-----理解是多年的积累和萃取.
-----------------众观网路,知者了了,哪怕港台资深,不过尔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5: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16-12-9 17:10 编辑
沐汞 发表于 2016-12-9 12:04
不错的贴子,把立体声说透了.,在下评论也是多余的.-----理解是多年的积累和萃取.
-----------------众观网 ...


有这么多网友知音,发烧一定会多些理性,少些迷茫
放眼国内外,没有几个发烧友能够真正深入立体声要趣进入51楼所述的核心要义 如果理解了51楼的道理,再结合录音原理的话筒摆位和四个差原理,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立体声高屋建瓴的理论透视能力。自然界没有立体声,更不存在重播双声道二次干涉的问题。立体声真就是个生理学概念。立体声录音就是利用四个差理论,想尽一切办法骗耳朵的艺术。
很多发烧友的观念,是认为严肃录音的最高目标是还原现场,但如果理解51楼的核心要义,就会发现这是个纯粹的伪命题。
录音的最高目标不是重现现场,而是努力去贴合人脑对声音信号的解码过程。
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谈,一个是录音发行载体与未来可能方向的重大创新
一个是录音理论倒推空间摆位原理
容我得空分篇细谈 ,必将什么音响二十要之类的信口雌黄条例荡涤一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00: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盼每周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06: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火 发表于 2016-9-10 20:08
好想到这个房间里去睡上一觉

太安静了,可能不习惯,反而睡不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06: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16-12-9 15:23
有这么多网友知音,发烧一定会多些理性,少些迷茫
放眼国内外,没有几个发烧友能够真正深 ...

好。洗耳恭听,静待大作继续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1 0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声室的设置,本来是用于声学器件测试用的,用于人耳聆听音乐不太合适。

若用于人耳聆听,应当在完全消声的基础上,再注入约37dB~40dB响度的粉红噪声,以此来营造人耳最适合的安静环境。

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对人类不适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4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