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2 1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妇” 在对自己下猛药暂时抑制病情以后,还是有点清醒的。
推动级不能影响后级的工况,除非采取某种特定手段。即使采取了,能否凑效尚属疑虑。
所以,冲锋队 提出的看栅极波形也许仍然不能解决困扰,即使有意识的采取不对称的波形,右端峰顶也无法突破截止(削顶)的限制。好像LZ 也说了,没有在推动处采取任何措施。
虽说LZ提到工作点没有滑动,但是如果滑动了会如何?我估计也不会解决问题,因如果要滑动,需要一个瞬间向上的滑动,不能简单地随信号滑动,否则最终还是不能达到获得大功率的摆幅要求。且极有可能失真,噪音一系列问题就来了。
再就是,一般设计电子管功放时,底部要留至少 10mA 左右的余地,否则由于底部线性极差,且很容易进入截止,音量一大就很难听。也就是说,说9W 都是多说的,也就8W 左右。
那么LZ 为什么做出了 16W,我不知道,所以不能否定,只能说有保留。估计原因: 1. 测试方法有漏洞或是疏忽,当然了,LZ 拥有高端仪器,似乎颇有测试经验,所以这个可能性比较小。2. 由于某种原因,这个电路自动的达到下端最大摆幅与上端最大可能摆幅的一致,而这个原理我们暂时不明白。
依我看,要真正有说服力,一是这个大功率的机理搞明白了,还有为什么不能仿真出来。二是在有音乐源,带扬声器,在输出功率监测到16W左右时,按照播放出的音质,音色来予以判定是否真的是大功率。这个音质,音色,至少要接近大家以为的300B。大功率这个东西比较复杂,不是功率,失真两个测试指标就可以认为是大功率的。我这个要求不知是否过高或不可能实行。
我主要是附和其他坛友的意思,绝无否定LZ之意。即使我说错了,务请不要转移“斗争”大方向。我无意与任何人争执,浪费版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