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yujunhao

去掉电源上的串联电阻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有影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15: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19 14:41
熟能生巧,天天听的系统换东西声音变了听出来也很正常,因为他原来是怎么样的声音你早就铭刻于心,成了 ...

老师翻篇了不说了,还是继续弄机,我打算改装第一台,加信号牛 Image_1742367814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15: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19 14:41
熟能生巧,天天听的系统换东西声音变了听出来也很正常,因为他原来是怎么样的声音你早就铭刻于心,成了 ...


Image_1742368058650.jpg
这是第一台机子的电路图,请老师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5: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19 15:25 编辑

两个电路架构好像没有太大差别啊,就多了一个输入牛,你是用牛用上瘾了吧,小心过犹不及 112758uf9n2itruubv2uqg.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5: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玩音响成为玄学时,真的很恐怖!
   非常佩服崇拜在崇明口喝口水基本就知道青藏高原原发地水中带多少黄河渗透过来带有泥浆比例水的人。理论上B+0.1V的变化都会带来整机电气性能的变化,从而改变声音的趋向,但有几人能感知?当然不乏能出说个一二三,甚至七八九原理及依据的人不是没有,毕竟这是靠科学的理论支撑才能成立的产物,所以当菜中多添了1%克食盐能吃出来偏咸的不是没有人。因此考朽认为,你听不出来不代表別人听不出来,变化是客观存在的,感知却是因人而异的,没必要大家跟着一起说这菜大咸了!不知道我的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5: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19 15:50 编辑
苏南小衢 发表于 2025-3-19 15:22
当玩音响成为玄学时,真的很恐怖!
   非常佩服崇拜在崇明口喝口水基本就知道青藏高原原发地水中带多少 ...


听得出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不用搞得那么高深莫测。搞得好像听不出来就低人一等一样的风气是不对的,不同年龄段听力敏感度都有所不同,中医说的肾开窍于耳,往往肾好的人听力也是比较好的,所谓《要想音响效果好,请用汇仁肾宝》 。反过来说听音乐可以补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6: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19 15:43
听得出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事,不用搞得那么高深莫测。搞得好像听不出来就低人一等一样的风气是不对的, ...

    非常认同重老师的这段话“两端同步延伸变宽中频听感是后缩的,两端同步收缩中频人声是往前突出的,而仪器测试中频的信号幅值一点都没变,这就是耳朵和仪器的大区别,仪器中频10v就是10v,所以仪器认为带内根本没变化,而不会整合两端的声音能量大小去比较中频的能量是否相对减小和增加,”。
    小白我有个切身感受,去年学绕兔公子初级並联输出牛时,标准是2000匝的。出于担心低频不够和窗口允许的原因,我调高到2700匝,结果感觉大提琴在室內,唱歌声音就象在窗外;重绕将初级调整为2500匝,这时唱歌声在窗边了,总还是觉得还是不怎么理想;再重绕,将初级减到2200匝,终于人进来唱歌了,低音也到了刚好程度;本想再减到2000匝试试,恐怕低频失去更多后住手。现在想来这一过程莫非就是重老师说的两端收缩而导致中频突现的实例吧?不明白的是减少初级匝数仅仅是收缩了低端,高端应该是有所提升,  而中频却是从台后走到了台前,  所以我觉得严格来说是不是称为频响向左往右平移更为容易理解些。不知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16: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19 15:15
两个电路架构好像没有太大差别啊,就多了一个输入牛,你是用牛用上瘾了吧,小心过犹不及 。

上次买了好几个喜万年的管子想利用起来,这台是方铁心输出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6: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19 16:34 编辑
苏南小衢 发表于 2025-3-19 16:01
非常认同重老师的这段话“两端同步延伸变宽中频听感是后缩的,两端同步收缩中频人声是往前突出的,而 ...


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简单做个大致归纳而已,未必全对。 你的理解也没问题,我主要说的意思是相对变化,而非绝对变化,我们的大脑总是以中频作为参考点的,那么相对中频的两端增大和缩小都会基于中频形成一定的比值。不一定是要同步收缩或扩展,所以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判断现在的声音是否正常,人声嘴吧的高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很多音响都不能正确表现出人声的正常人的高度的。圈数减小理论上低频截止频率提高,高频截止频率也是提高的。但你的音箱高音频响得足够宽才能更多地反映出这种高频扩展所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可能是你用2700匝时高频部分可能有很大的移相,更正后高低频的相位都比较合理,所以人声也相对正常。有些音箱,尤其是diy的,经常会出现男低音蹲在地上唱歌,女高音却在天花板上唱歌的奇观。这就是涉及到很多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19 16:44 编辑
yujunhao 发表于 2025-3-19 16:18
上次买了好几个喜万年的管子想利用起来,这台是方铁心输出牛


你的推动牛是多少阻抗的?如果打算大改,平宜的推动级可以考虑4p1s三极管接法,贵的可以考虑45.会比旁热管要好上一些。哦 不对你的机箱前级管只有来两个安装孔,所以只能是孖生管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19 16:25
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简单做个大致归纳而已,未必全对。 你的理解也没问题,我主要说的 ...

    对的!说到听感,真的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除了耳朵,声源,电路,器材等等,无一不在或多或少地左右着听感,不说别的,简单的音箱高度不同就比较明显,与人耳平行最佳。是不是有象搓麻将,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9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南小衢 发表于 2025-3-19 16:44
对的!说到听感,真的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除了耳朵,声源,电路,器材等等,无一不在或多或少地左右 ...

是啊 干扰结果的因素太多了,这也是音响有持续的魅力的原因。音响玩到最后就是听音环境,其他什么喇叭线信号线都没有一个优秀的环境重要黄色是没做吸音处理的模拟结果,黑色是做了一些吸音处理的模拟结果,你看环境对频响得影响是不是相当吓人,当然你如果是近场聆听就会好很多。 706415985f0d9538e85eafbc57bf2b0.png b464cc18c95ea2ac80c9ecc0237ae9f.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3-19 16:42
你的推动牛是多少阻抗的?如果打算大改,平宜的推动级可以考虑4p1s三极管接法,贵的可以考虑45.会比旁 ...

Image_1742388804081.jpg
第一台是试验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08: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3-20 08:35 编辑


所以我说你没法大改线路,只能是旁热孖生管才够用。因为必须有一级放大一级推动,放大倍数才够用。除非你在红框这里加来两个管座,那就电路的灵活性就强很多了 440b1c39008d3c81a68b161dc4095a3.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1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说盲听,就是为了排除心理暗示作用,

能问下楼主的年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10: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ssffzz1 发表于 2025-3-18 15:42
这不就顺了吗。
你认可你耳朵比仪器灵敏不就行了吗。这事,谁都没办法。

你在多个贴里关于声音的描述我都是非常赞同的,也学习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但是,每个人对于声音的主观感受,心理变化是很微妙的,包括心理暗示。正如你说的,让能分辨出不同声音的人,做盲听实验,谁也不敢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听音习惯,很可能这会觉得这种好,那种好,过一段时间,换个其他配件,或者什么都不换,又觉得是各种好,这种就没法讲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