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22 09: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4-10-22 09:29 编辑
这其实取决于设计师的想法,如今要多大的放大倍数都不是问题,不像直热3极管的时代,每增加一级放大代价都是昂贵的。如果高倍数放大加上设计合理的反馈设计,把胆机的失真率拉到晶体管的同一水平,那他还是胆机吗?我还是那一句胆机的独特声音源自其自带的失真特性,这个被反馈磨灭了,就不再是胆机,而是高保真放大器。正统的胆机输入至推动大多3级,放大倍数就被定下来了,用了近百年,证明这种搭配是合适的。不信邪的人大可在输入级再增加一级12AX7来增加反馈量来降低失真,运放也行,看看这机还能听不?音响和能响是两码事,HiFi和hiend,也是两个层次,顾名思义HiFi就是高保真,石机就是典型的代表。而胆机根本就不保真,他并不HiFi,而是偏向于艺术性,这是往haiend的方向,hiend的机子就算是石机也好,一定就比普通HiFi级的几千块的石机机子高保真吗?答案不是绝对。hiend级的胆机我记得auido note的机子用的都是正统的胆机线路,几万到几十万的机都有,他失真低吗?肯定低不过石机,他的胆机比其他同行失真低吗?其实也相差无几,因为传统线路的特点决定了这么一个范围。也正是这个范围才使得胆机得以生存。其实有无数前辈都在这降低胆机失真上撞到南墙,最后回归正统的设计,前辈设计师们并不傻,加个两个运放就可以让失真减低10倍乃至100倍何乐不为呢!可现实就很少见这样的机子能够出圈,能够技压群雄乃至一鸣惊人。研其背后逻辑,无非就是听感,音响是为听觉而生,而不是作为检验仪器来用的。不然WE300B掉地上我都懒得捡
但这并不代表我排斥高保真的方向,而是像中西医一样两条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大家都有优缺点。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着,西医让人死得明明白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