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9-22 13: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
削弱整体环路的增益。
其原理,原来环路增益高,在相同的反馈系数下,环路增益越高,反馈越深。环路开环增益越低,反馈越浅。
以6楼电路为例,在Q1发射极加电阻,削弱整体环路增益。6楼原电路,是Q1一个共射放大电路,现在几分钱的通用三极管的ft=300M轻飘飘。由于米勒电容效应,大概率这里就是那个新增极点。tl431本身有50db的增益。再加上共射放大电路,约40db,连tl431以前0db以下的看不见极点可能都要冒出来。
折算成pid里的P。
第二种:
超前补偿,以6楼的电路为例,在R1上并电容(或电阻串联电容),很多小开关电源芯片,说明书上都有这个电容。
楼主期望输出15V,tl431的采样电路反馈系数F从DC为1/6,到高频变为1,相当于A*F在高频处被稍微提高。并提供一个零点,使得环路以20db/dec穿越0db线。
折算成pid里的I,积分
第三种:
滞后补偿,以6漏的电路为例,在R2上并电容串电阻(例如100欧)
以6楼电路为例,相当于tl431得采样系数F从DC1/6,到高频变成1/51,相当于A*F在高频处被削弱。并提供一个零点,使得环路,在高频某处增益以40db急速下降,在零点频率处减缓以20db/dec穿越0db线。
折算成pid里的D,微分
当然由于电路的元素还是比较多,频率补偿点也很多,AOL*F,在aol放大器侧进行补偿也没有问题,再这里不一一列举。
当然工程运用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是多种,因为电源还有动态响应,考虑其时域的冲击响应。有的是无过冲响应,有的是pid里的三个峰,可以有一点过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