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7 10:5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lf0602 发表于 2025-4-6 19:13
把时间轴调大到每格500ms。红圈中的圆角表明300B的屏极电流峰值也有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
这回看清楚了。
我第一个回帖,是针对无储能元件时的情形做出分析的。而你这里的分析,确实能揭示出,变压器/电感负载的单端A类电路自身就带有“一定的滑动A类”功能。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1、他跟滑动A类单端功放电路一样,工作点的滑动,都不是瞬时生效的,而是需要延时一段时间才能到达“目标”工作点。这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因此,只能称为工作点“滑动”,不能把他理解为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工作点“改变”。
2、不同的是,他是靠不对称性的那部分波形(“失真”的那部分波形)来制造工作点的偏移程度,其滑动A类的工作特性是依存于管子本身的特性,不能作人为的设计更改。而专门的滑动A类偏置电路,则可以通过设计来控制其偏移程度等工作特性。
由于是靠输出波形不对称而产生这个自带的“滑动A类”效果,因此,这实际上是一种源自于失真的次生效应/“副作用”。以前的书本和资料都没见有这方面的分析,估计跟此有关——都集中于研究减少失真,没有精力去研究有了失真之后的情况。
这种变压器负载/电感负载的单端A类电路,为什么自身会因为产生波形不对称的失真而带有这种“滑动A类”特性?因为对电感电路特性不熟悉,在简单查阅一下电路分析书之后,我现在有了头绪,待有时间再回帖作专门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