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8 23: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前辈的鼓励!
探索会继续下去。围绕这类窄带调频芯片,其实我还有好几个想法希望去尝试和验证,只是由于时间关系,只能慢慢来,拖到明年春节都有可能 。
感觉实跟纯理论或者自己臆想差别的确很大。有时候,理论上你懂的东西,或者你觉得可以工作的东西,实际中是不是这个样子,能不能工作,都不一定。当然这个过程也能够让我对问题有更本质的认识,学得更透彻一些。
举例来说。这次验证,两个基于晶振的本振电路,原理上基于考毕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结构,但是第一次在搭电路的时候,就没有起振。晚上的时候就去想问题在哪里。然后发现有些电路图(基于MC3362的)中,晶振的某一端是接电源正极,而我参考的电路图是接地。于是特意研究了一番芯片内部的原理图,包括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发现其实两个都可以。一个是因为对于高频信号来说,电源和地本身就可以看作是短路的,另外,从晶振的等效电路模型来说,直流是开路的,三个,芯片内部的那个三极管已经加了偏置。
然后这个过程中,发现那两个电容的取值,尤其是比例,可能是没有起振的原因,因为两个电容的比值,决定了反馈信号的强度,如果反馈不够,自然无法振荡起来。我当时手上没有跟参考电路一样容量的电容,只是大致取的。于是第二天抽空继续弄,选取了两个新的电容值,用第一本振做验证,结果从第三脚就能观察到本振信号了。
还有好几个例子,比如鉴频线圈的处理,鉴频输出信号后的低通滤波电容器的处理,比较器等等,其中有一次我一度认为是自己带电调整元器件导致芯片某部分坏掉了,然后换了另外一个芯片重新测试,发现是其它一个未知的问题, 并不是芯片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成功失败是对半开。成功是说,用限幅放大器+鉴频器检测CW摩尔斯码是可行的,效果可以做得很好。失败是说,这只是一个实验,离实用还有差距(除了有几个模块没有完成之外,对于弱信号的处理也是不完善的)。
关于后续,我觉得还是会往单片机+Si5351+ADC采样到数字域处理的方向转。原因很多,就不赘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