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25 13: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用6P9P,或作末级,或作末前级,效果慢慢被认可。说明这个管子很有潜力可挖。
在随后琢磨的过程中发现,这只管子的工作点在如图的负载线下,工作点设在6V-7V附近可以在极好的线性前提下获得很宽的输出幅度。
原来在设计这台功放时,只是追求最大功率,放宽了失真度,导致原设计栅负压是8.5V,个别管子性能离散到8.8V。在最大功率处的二次谐波失真达到5%左右。其实仔细研究6N7P部分的实际电路,最大输出的二次谐波失真只有3%左右。由于本电路属于无负反馈设计,偶次谐波失真的控制全部依赖前后级的抵消,所以最大功率处仍有部分二次谐波失真没有得到抵消。毕竟笔者不是偶次谐波爱好者,对于这些多余的失真有些计较。
于是将机子中6P9P的阴极电阻减小到210欧(270欧并1K),测的阴极电压为8.1V,这样工作点就变到了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的峰值输出功率仍然略大于2W,但是最大输出时的偶次谐波失真降到3.5%左右。这样虽然最大输出功率有所减小,但前后级的匹配更加和谐。
一点心得给同好们分享:在应用前后级偶次谐波抵消时一定要考虑失真随输出电压幅度的变化规律,工作点位置的不同,这种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人为控制和调整。在本电路中两级三极管的工作点的选取,使其线性类似度很高,二次谐波失真都是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加而逐渐从很小开始增加,最终值也差不多,因此可以较好的使偶次谐波失真抵消一部分,使整体表现符合听音要求。
5极管推5极管或推3极管,则是另外的一种情形,到时根据制作情况再慢慢探讨,这里就不做无“机”之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