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22 14: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JHXC 发表于 2011-6-20 14:14 
10KHZ的电桥难以胜任,100KHZ的也有些勉强。
我用10KHZ电桥测试显示最后一位数,这是不好相信的,大约在0. ...
“单位长度”的电感量,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来。算出来后,就可以比对电桥的准确度了。
这是我去年写的多圈电感计算软件。如果仅计算单圈导线的电感量,倾角J和长度W请置零。
电感量计算.rar
(5.66 KB, 下载次数: 124)
前几楼说到的10cm或3cm导线的电感量,这个说法实际上关系到单位长度电感量了。在无限长导线中,有清析的物理定义。而在有限长导线中,我们可以换个定义方法,然后就可以测试了:
一个环状单圈线圈,电感量与导线长度成正比,这样就有了环形线圈的单位长度电感的定义了。这样的说法不完全成立,但近似成立的。具体演算就不写出来了。即然成正比,即是线性的,那就可以用差值法测量了。
当导线形成环状回路,就可以测量电感量了。
测量时,开文文夹具尾端开叉后,还有40cm导线,两条加起来共80cm。我位利用它与被测导线组成“环状”
如果有二端夹具,那么测量的思路还更清晰。
1、用尽量短的导线短路夹具,导线取5mm即可。然后短路清零
2、取105mm导线,与夹具形成环,测出电感量。
如果不进行清零,则用两次测量的差值
那么,所得结果就是100毫米导线的“电感量”了。
被测导线与夹具形成的夹角,尽量大于90度,而不要小于90度。即,环路中不要出线“折点”,折点处会损失电感量。
开尔文夹具,两线分叉处,夹角是小于20度的,夹角变化,易造成环路电感量明显变化。所以,测量期其间,要注意保护好那个折点,即两次测量中,分叉处不要有明显形变。最好拿个重物压在上面。
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是几乎相同的。误差小于5nH,而且主要是由于夹点位置不精确、尺子测量两次夹点实际位置会有两三毫米的误差。
小于100kHz时,导线电感是外自感与内自感之和。几兆频率时,内自感要减半。几十兆频率下,内自感不要计算进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