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026|回复: 125

【去库存】一组小功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 13: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对由一个管子担任分相并直接推动功放管的电路很感兴趣,这可以直接驱动一对同极性功率管,并且电路也比较简单,但要求的主要条件是各管均有较高的直流和交流放大能力。所以这种电路的实现,就是专为高β管或高跨导管定制的方案,能够达到的重放质量,仅取决于它的开环增益有多高。

  这是电路的原型图:
  

00

00


  原型电路和普通差分输入的OTL电路差不多,只是驱动部分从共射-共集组态改成了分相-共集-共射组态,输出级的上下两个管子是同极性的,而传统的OTL输出管则由两个异极性的晶体管组成互补跟随器组态。这一改变仅仅是从实验目的出发,用来验证分相的管子可以有足够的驱动能力。电路中的所有晶体管都可以是锗管、硅管、场效应管,仅是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各部分元件的值有所不同。

  分相管的工作点电流大小,与输出管所需的驱动电流有关。通常为了不使信号的谷点最小幅度将分相管截止,分相管的静态电流与信号谷点最小幅度的电流总是有至少3倍的比例。例如下级驱动电流最大为正负各1mA,则可设置分相管静态电流为1.5mA,这样最小的不截止电流就有0.5mA,可以确保这一点上的电流增益不会降得很低。

  改型后的电路形式:
  

00b

00b


  改型后的电路取消了前置级右边的配对晶体管,而将左边晶体管的发射极移到了闭环支路的加和点上,通过基极和射极之间的信号电压差来获得差动性能。这种改动会使负反馈支路上的电阻流过较大的直流偏置电流,导致前置级晶体管的偏置点电压下降,这对低电压应用有一定影响,因而前置级的工作电流需要大幅度下降,而这也可能造成开环增益的下降。

  小功放的增益级总共两级,前置级和分相-输出级。

  实际上分相晶体管和输出晶体管是一个放大级的整体,上下两个输出晶体管分别用于差动上拉和下拉输出信号的幅度,增益的产生由BG4跟随增益被1减后的倒数,乘以R7再除以Ri5并将结果乘以β得到。分相管的工作电流取决于输出晶体管的电流增益,这个增益越大,分相管的工作电流就可以越小,则R7就可以取得越大,从而本级增益也就越高。

  分相-输出级包含两个子增益级:a34和a5。a5在下拉和上推的过程中,电压增益只要大于1,与a34的倍乘关系就能使整个分相-输出级的增益大大提高。

  前置级的增益则由Rbe3//R4的值和Rbe1的比,再乘以β得到。

  设计注释提供了这一电路的主要公式。

  主板正面:
  

1


  主板反面;其中较大功率的板子应用了汇流条:
  

2


  由于这些实验具有去库存的作用,因此先用手头的锗晶体管做了几块板,再用高β的硅晶体管和高跨导的场效应管做了几块板,以此来分别比较它们的实际听音感受。音源采用德生的ICR调频收录音机,带有录音和重放的基本功能,以上海调频94.7MHz广播及随机附带的SD卡节目来重放。菲力普D8749双卡收录机上的一对可拆卸音箱作为重放的无源输出部件,其中的全频扬声器已换成了飞乐的YD120-1A。就是照片中的这种音箱:

  

20

20



(待续)

评分

9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3: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12V/-15V/-18V 硅BJT管与场效应管的混合方案:

  

03

03


  混合方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为2N3904,BG3为2N3906,BG4和BG5为IRF9530。

  这一版本的前置级和分相级分别采用了高β的2N3904和2N3906,-18V下的开环增益是68.6dB,扣除20dB的固定增益后的失真水平是0.37%,在主观听感上,要比前三个版本的感觉要通透得多,舒服得多。

  场效应管输出级的起始电流可以稍大些,低于2mA会有比较明显的交越失真出现,在12mA下有相当满意的听感。

  

15

15




(待续)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8: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老友说得对。任何人都可能在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只是有时不能够自己认识得到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9-1-11 14:15 编辑

  试听感受:

  输出级的静态电流大小,对小信号下的失真和大信号下的开环增益有明显影响。

  对于锗管,静态电流小于2mA即有明显的交越失真出现,克服这个失真到听感舒服至少要大于6mA,10mA静态电流下的小音量明显满意。

  对于硅管,特别是实例中使用的S8550E,交越失真的拐点在600μA左右,2mA静态电流下的小音量听感满意。

  在大音量下,静态电流取得大一些有助于减少输出管Vbe的峰值增量,这使大信号的开环增益减少有限,以保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来使失真控制到指标内。

  这两版电路的试听感受,在小音量时与-18V场管方案几无区别,大音量时比锗管方案的-3.7V版和-6V版要耐听得多,且听感中增强了厚度感,不象锗管方案那样有些声嘶力竭的明显感觉,而且锗管方案中无论哪种版本,均可察觉到程度不同的细微音染,其中锗低频管版最为明显,这与硅管方案和场管方案相比有所不同。这一点,使用锗高频管/开关管的-9V版亦不如改进后的硅管方案。

  主观听感中的音像透明性与通透性,仍然是全场管版的感觉最好,尽管在以下的噪声测试中,它不是最佳的。


  噪声水平:

  对上述七种电路搭配进行了本底噪声的测试。电压表为Agilent34401A,交流电压六位半模式,带宽20Hz~300KHz,样本数值101条记录,作标准差和阿伦方差统计,结果取阿伦方差值,并拟合到20Hz~20KHz的音频段有效值,读取音频频段内的噪声密度,并根据最大输出功率对应的电压,得出放大器的信号噪声比。照片是噪声数值统计的截图:

  

22

22


  其中:        μVrms                        20Hz~300KHz的测量统计值
                        (20~20,000)Hz                拟合到音频段的噪声有效值
                        μVrms/√Hz                噪声密度
                        Sm(V)                        最大功率对应的电压值
                        S/N(dB)                        信噪比

  噪声测试给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

  -6V电源的锗低频管版是所有版本中本底噪声最高的,在音频范围内达到了2.86mV的有效值,信噪比为55.34dB,这似乎是意料中的结果。

  -3.7V电源的锗开关管版就非常不错了,音频段的本底噪声只有27μV,信噪比为90.8dB,看起来3AK20的噪声贡献大一些。

  -9V的锗开关管版结果更优,音频段噪声水平达到了1.7μV的有效值,信噪比为123.22dB。

  相比其他版本,大跌眼镜的是全场管版,音频段噪声水平是98μV,信噪比为95.76dB。

  硅混合版的信噪比是最高的,达133.07dB,音频段的噪声水平1.332μV。

  -3.7V的硅改进版,音频段噪声水平为17.3μV,信噪比94.69dB。

  -6V的硅改进版,音频段噪声水平为8.4μV,信噪比106.02dB。

  在上述版本的比较中,锗低频管版的噪声性能是最差的,-9V锗开关管版与硅混合版位于同等水平,而-3.7V的硅改进版竟与全场管版噪声性能相当,-6V的硅改进版甚至还超过了全场管版,并且两种硅改进版的噪声绝对值全面优于全场管版,这是个令场管爱好者的我极其尴尬的结果。

  在-3.7V改进版中,前置级使用了低噪声级别的双三极管S3DG394,但这一版的噪声水平劣于单管差分的-6V改进版;在-18V的全场管版中,前置级使用了同样是低噪声级别的双结型场效应管3DJ5,但其噪声水平一样劣于-18V的单管差分硅混合版和-9V的单管差分锗开关管版。这个结果似乎意味,音频段的差分输入形式,在噪声水平上劣于单管差分的输入形式,而且差别还相当显著。



七.小结:

        1)分相式放大器电路结构简单,精心设计的两级开环总增益可容易地达到80dB以上。

        2)在特定闭环增益下,非线性失真度与负反馈深度成反比。

        3)晶体管的电流增益β越大越好,场效应管的跨导越大越好,原则上没有底限,也不应该有底限。

        4)大信号下输出级的B-E结增量大小,是在不同负载阻抗下影响失真的重要原因,而输出管的射极
          限流电阻加剧了这种失真的产生。对于以电压控制沟道电流的场效应管,这种情况更为显著。

        5)恒流负载是大幅提高开环增益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被广泛应用在集成电路中。

        6)单管差分的噪声水平优于标准差分结构,混合形式的单管差分结构具有最高的信噪比。


  由于异极性晶体管的相似性,上述所有电路都可以改为正电源工作。



(结束)


补充内容 (2019-1-13 14:33):
噪声测试的结果取值有错误,修正内容在44楼。致歉!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3: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9-1-11 13:52 编辑

一.-3.7V和-6V的全锗管方案版本:

  

  根据手头现有的管子参数所确定的器件参数值都以标在图上,斜杠左边的数值是-3.7V版的,右边的是-6V版的。逗号隔开的是可用于选择的数值。

  -3.7V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为3BG1,BG3为3AK20,BG4和BG5为3AK33。
  

05b

05b


  -6V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为3BG1,BG3为3AX31E,BG4和BG5为3AX25。
  

17

17


  3BG1是国产锗管中惟一一种高、中、低频、开关工作通吃的NPN锗通用晶体管,缺点是最大耗散太小,只有50mW,但在前置级中应用已经绰绰有余了。

  由于总的开环增益相当低,在扣除20dB的固定闭环增益之后的重放质量,相关的失真分别达到了1.94%和3%,与大部分便携式的老式晶体管收音机放音质量相当,很不满意。



(待续)

19

19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3: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去库存~!
用高β管,高电压,差分管,做出来该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3: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9V全锗管方案版本:

  

05

05


  这一版本管子的选型基于展宽开环频响的理念,所以分相级和输出级都选择了高频性能较好、饱和压降较低的开关管。但输出级换用低频管时则达不到希望的高端响应。

  -9V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为3BG1,BG3为3AK33,BG4和BG5为3AK34C。

  输出级的3AK34C的电流增益不高,因而分相级的工作电流需要充分增大,达到了20mA的水平。但在这一电流水平上的3AK33,正好位于电流增益β最高的一段位置,在-9V电源下的电压增益达到了320,或50dB。

  前置级的电压增益为4.3,与后级的增益相乘,总的开环增益约为62.7dB,扣除20dB的固定增益后,重放的失真水平约为0.73%。这一水平比-3.7V和-6V版的要好得多,听起来还算容易接受。

  

06

06


  

07

07


  

08

08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12V/-15V/-18V 全场管方案:

  

02

02


  全场管方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BG2为差分管3DJ5FC,BG3为BSP304,BG4和BG5为IRF9530。

  做这块板子时有点小激动,因为预期会有较好的表现,故设计中对两个频率点(1KHz和10KHz)的增益与失真分别进行了计算,相关的结果标在图中。

  实际的板子工作在-18V下,主观听音的感觉相当干净和通透,乐器的高音和低音层次清晰,特别是低音提琴在最粗那根弦上的震动清晰可见,几与眼见无异。

  电路的输入级采用了双结型场效应管3DJ5,FC档。源极耦合点的电阻R3用恒流二极管E102代替,而BG1的漏极负载电阻用恒流二极管E501代替。E501在端电压达到0.5V以上时的动态阻抗是2MΩ,因而在1KHz时的电压增益达到469倍或53.4dB,在10KHz时则有81倍或38dB。不过这是按跨导0.5mS的水平计算的,在这里的偏置条件下,实际的跨导在1.4mS以上,所以真实的电压增益还会再高将近两倍,或将近12dB。

  输出级的增益不太高,受制于较低的负载电阻和BG4的跟随增益,只有22倍或26.85dB。但这时的最大频响可达150KHz,对整个放大器仍然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能力。

  放大器总的开环增益为80.3dB@1KHz和65dB@10KHz,扣除20dB固定增益后的失真水平分别为0.097%@1KHz和0.56%@10KHz。这个水平已可媲美大多数简易的家庭音响了。

  根据已有的工作点,计算结果的相关节点上的半功率点范围是10Hz~149KHz。

  

13

13


  

14

14




(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改进计算的混合方案版:

  

03b

03b


  改进的混合方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为2N3904,BG3为2N3906,BG4和BG5为IRF9530;电源电压-18V。

  根据以上各版的实践,对混合方案进行的重新计算,得出的结果令人相当满意。对于分相-输出级,按频响高端截止频率为102KHz计,BG3的工作电流降到了2.262mA,R7的值则增加到1.8KΩ,这使本级电压增益跃升到1989,总增益达到104.25dB,扣除20dB固定增益后的失真度小于0.007%。

  由于输出管IRF9530的栅源输入电容达860pF,而IRF9510的栅源电容只有180pF,相比之下是前者的21%;同时在本方案的应用中,功率裕量也是满足的。因而在保持输入节点上的频响不变的前提下,换成后者可以提高分相管负载电阻79%的值,从而大幅提高本级的电压增益,增加对失真改善的贡献。

  混合方案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较高的分相管输入电位,这使前置级的输出负载电阻值可以取得较大,从而提高前置级的电压增益。

  进一步的改进,是在较高的分相管输入电位基础上,将R4改由恒流二极管E101替代,这时的电压增益将升至162,几乎是净增6dB,这使总增益达到110.16dB,而扣除20dB固定增益后的失真将达到0.0031%的水平。不过这将使成本稍微提高,但相比于所达到的失真指标,这点成本微乎其微。

  这一版没有做实际产品,仅是验证了一下数值,实验过程将在以下的-3.7V版和-6V版中完成。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改进计算的硅管方案版:

  由于压降的关系,两个版本里的前置级都只能使用(0.1~0.2)mA的工作电流,这导致本级电压增益做不太高。在-3.7V版中,前置级若使用硅管,Vce将被压缩为40mV左右,这将使前置级的晶体管失去放大能力,因而须改用锗管3BG1,此时的Vce约为-0.35V,尚有一定的电流增益。

  实际上此时-3.7V版前置级的Vce仍然太低,单管差分形式的电路已经不适合,要换成标准差分输入的对管电路才行。传统的S3DG6或S3DG8的Vce压降都高了些,且电流增益也较低;LM394或国产化的S3DG394比较适合,但价格较贵。换成标准差分形式后,前置级的Vce在1V左右。-3.7V版本最终的设计结果是将R3与R4分别用恒流管E501和E301替代,这使前置级的电压增益一举达到274倍。-6V版本的前置级用的单管差分形式,在0.2mA工作电流下的电压增益也达到了255倍。

  -3.7V方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BG2为差分管S3DG394,BG3为2N3906,BG4和BG5为S8550E。电路如下:
  

01c

01c


  -6V方案使用的晶体管组合是:BG1为2N3904,BG3为2N3906,BG4和BG5为S8550E。电路如下:
  

05c

05c



  分相管的工作电流为1.47mA~1.5mA。输出管的电流增益β取为350,这使在最大输出电流为320mA时有足够的基极电流供给,因而正负1mA左右的分相管工作电流摆幅是适当的,分相管也不会发生截止失真。

  两个版本的开环电压增益分别为88.82dB和95.31dB,扣除20dB固定增益后的失真分别为0.04%和0.017%;频响为20Hz~102KHz。这个水平已经完全赶上或超过了大部分的家用音响,甚至前面介绍的全场管方案,除了输出功率之外。

  极高的开环增益使两个版本都可以工作在40dB的闭环增益下,这样整个放大器就可以直接接在检波输出之后,此时放大器的预期失真度分别为0.4%和0.17%。

  在低电源电压工作的版本中,输出级BG4的跟随增益与输出负载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在较低负载电阻下,BG4的Vbe电压随每十倍电流增长60mV的幅度上升,而这个电压在大电流下占分相管输出电压的比例较高,导致BG4的跟随增益迅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跟随增益通常会低至0.5,等效的R7阻抗只有2倍,由分相管和输出管组成的功率级增益就比较低了。这在流行的各种OTL输出级中都很普遍,提高电源电压和减轻负载,都是改善这种情况的最直接途径。

  例如,当-3.7V和-6V版本电路的输出负载从8Ω改为600Ω时,开环增益分别上升为100.9dB和105.28dB,在闭环增益为20dB时的失真分别可达到0.009%和0.006%,这时候整个放大器能够作为一台低失真的前置放大器、线路放大器、耳机放大器使用,这种失真度水平能够适应多数录音棚对前置放大器音质的严苛要求。

  电路中的C3-1和C3-2分别是负反馈电容器和防振电容器,在实际制作中都没有使用,但电路工作得都很好。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4: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乙猪 于 2019-1-11 14:59 编辑

一下子,去了不少库存啊。
收藏,备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5: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在去管子库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对管配对情况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5: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ekkiller 发表于 2019-1-11 15:42
老大,对管配对情况如何?

不超过50%误差都可以用。现在的高beta管也用不着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5: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锗管有明显的本底噪音,这与锗管本身噪音大有关系。锗管难得有低噪声管。而硅管,低噪音管到处都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 15: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short 发表于 2019-1-11 15:47
不超过50%误差都可以用。现在的高beta管也用不着配对。

用是可以用,但不知配对情况对最后的测试结果的影响有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