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音艺

打算绕个8K/8/4欧的6p6p推挽变压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1 1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yjgzhjin2008 发表于 2024-7-11 10:58
0.2-0.25mm,让人回想起绕电源变压器的手法 。在音频电源变压器绕制中基本不考虑漏感的影响,只考虑寄 ...

上面那个厚度,说的就是输出变压器,是单端输出变压器,不是指电源变压器。

振铃与分布电容和漏感综合关联,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有没有相关的等效电路或关联模型?

上升和下降沿,可能就是你说的反电动势引起的充放电现象,也与分布电容和漏感有关。

不知道,与谐振有没有关系,就是一个电路中,既有电阻,又有电感和电容,在一个区间或者某个频率出现波峰? 这只是我猜的,不知道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1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yjgzhjin2008 发表于 2024-7-11 10:58
0.2-0.25mm,让人回想起绕电源变压器的手法 。在音频电源变压器绕制中基本不考虑漏感的影响,只考虑寄 ...

或者类似于这种等效电路,尽量接近可以可以计算的分析方法。
等效电路.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11: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jgzhjin2008 于 2024-7-11 12:20 编辑
茹祥臣 发表于 2024-7-11 11:18
上面那个厚度,说的就是输出变压器,是单端输出变压器,不是指电源变压器。

振铃与分布电容和漏感综合 ...


由于音频输出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的存在,当输出管从导通变为截止时(这就是用方波模拟)产生反电动势。这振铃反电动势的大小跟漏感量的大小关联。

(反电动势的幅度一般都很高,其能量也很大,下边图中第一次震荡幅度和脉宽)。

反电动势又会对变压器线圈的分布电容进行反复充放电(直至衰减)。从而产生自衰减式阻尼震荡,这既是振铃。


输出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就是一个电感,它的谐振频率范围在3-15KHz之间。如果我们能做到自谐振点尽量往后推移,让它不影响人听力范围。

一款输出变压器自谐振频率点,其实也很好量化(测试)评估。手里都有示波器看看它的X、Y轴李沙育变化。
吉布斯-1_副本.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13: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yjgzhjin2008 发表于 2024-7-11 11:52
由于音频输出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的存在,当输出管从导通变为截止时(这就是用方波模拟)产生反电动势。 ...

非常非常感谢,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振铃最详细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1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yjgzhjin2008 发表于 2024-7-11 11:52
由于音频输出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的存在,当输出管从导通变为截止时(这就是用方波模拟)产生反电动势。 ...

非常感谢,刚才看了一下李沙育图形,还需要消化一下,有问题请教,还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16: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19: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茹祥臣 发表于 2024-7-11 13:28
非常非常感谢,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振铃最详细的解释。

振铃与铜阻大小有没有关系?可以找一个没有振铃的牛,串个电阻看看会不会出现振铃,验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一些所谓的专家。
绕制环牛,你怎么解决漏感和分布电容的一致性?环牛外圈距离大,内圈距离短,你怎么去绕到两个牛一模一样?
绝缘层,必然是叠层的,你怎么做到厚度均匀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1: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HD711 发表于 2024-7-11 19:08
振铃与铜阻大小有没有关系?可以找一个没有振铃的牛,串个电阻看看会不会出现振铃,验证一下。

你也可以测一下试试,看看有多大区别。

不串电阻,波形应该非常好看,特别是高频。也可能会是波浪形(波形与上面说的振铃明显不同),主要和信号发生器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茹祥臣 发表于 2024-7-11 21:01
你也可以测一下试试,看看有多大区别。

不串电阻,波形应该非常好看,特别是高频。也可能会是波浪形( ...

我意想,铜阻串联于L,与C形成充放电过程导致了振铃,改善的办法应该包括减少C和(或)R,C可以通过调整垫纸厚度,但不是很靠谱,因为拉线的时候很难保证力度一致,特别是转弯角通常都压得比较紧,而中间则比较松,线包之间的实际距离无法精确控制,减少R相对容易一点,无非是好铜、粗线、满窗口,而且阻值确切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1: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HD711 发表于 2024-7-11 21:36
我意想,铜阻串联于L,与C形成充放电过程导致了振铃,改善的办法应该包括减少C和(或)R,C可以通过调整 ...

振铃与铜阻,关系应该不大。变压器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阻态,实际却不是。有振铃的输出变压器,无论怎么增加电阻(几K几十K),或者减小(优质铜,最多减几十欧),振铃依然会存在。只有改变垫层厚度,从而改变分布电容和漏感,这个振铃才会消除。我现在还不能做到20K以上的方波没有明显变形,看上面图片5~100KHz,-1dB,真的很佩服厂家的技术。



平时说的振铃,就是63楼图片那种,这种振铃,串阻抗大小的电阻或者功率管内阻,都会有振铃。

我使用过两种信号发生器,一种是老式的那种台式信号发生器,一种是体积小的函数信号发生器。同样没有振铃的输出牛,不串电阻,小的那台信号发生器我拆开看过,是个8脚芯片直接隔离输出的(厂家把型号打磨了),应该是前面DSP给过来的小信号放大之后,直连输出,对地接了一个电阻,好像是几十欧,用这台信号发生器测试,好像整个频段方波就是波浪形,高频可以到40~50KHz。

另一个台式的,没拆开细看,这台信号发生器,裸测不串电阻,好像波形就比较平直,高频同样可以很高,还不怎么变形。

也可能这两种信号发生器测试的特性,说反了。

因为功放管内阻多数都是几K,十几K以上,所以,一般都会选择阻抗大小的阻值,再大波形也基本不变形,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本来就低,串再大阻值,到输出牛两端,会更低。所以,后来就没有直接用信号发生器不串电阻测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超人胆 发表于 2024-7-11 16:37
继续,数据上传

1图,电感量100HZ一34·5H

你的测试很有意义,虽然有很多疑惑,但是数据确实如此,存在即是合理。

我这还有一个会议广播使用的晶体管环形输出变压器,过几天测一下分布电容,漏感和波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2: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HD711 发表于 2024-7-11 21:36
我意想,铜阻串联于L,与C形成充放电过程导致了振铃,改善的办法应该包括减少C和(或)R,C可以通过调整 ...

刚才没有完全明白你这段话的意思。

输出变压器的线圈铜阻很难往下减,以EI66*33为例,一般采用0.15~0.17的铜线,阻值一般在200欧以上,加粗绕不下。优质无氧铜,最多减十几二十欧的铜阻。这种规格的单端一般都在5W以下,多级管,内阻基本都大于10K,这个阻值是无法减掉的。所以,只能改变分布电容和漏感。

300B内阻好像只有几百欧,所以很多人都说这样的输出牛好绕,只需要较少初级匝数,采用大铁芯保持低频所需电感量,漏感和分布电容就可以做到很低,方波特性肯定会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2:36: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回答!再问一下:OCL放大 有没有振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1 22: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茹祥臣 发表于 2024-7-11 22:26
刚才没有完全明白你这段话的意思。

输出变压器的线圈铜阻很难往下减,以EI66*33为例,一般采用0.15~0 ...
HD711 发表于 2024-7-11 21:36
我意想,铜阻串联于L,与C形成充放电过程导致了振铃,改善的办法应该包括减少C和(或)R,C可以通过调整 ...


刚才没有完全明白你这段话的意思。

你说的转角与中间由于排线力度不一致,导致的分布电容有差别,手工绕制是普遍现象。夸张一点,中间是转角的2倍或者更多,综合表现出来的就是分布电容减小,漏感增加。不信可以绕完一层上夹子夹一下,肯定与没有夹的有区别。上面超人胆的环牛推挽,肯定也会存在这样的特性,内圈的初次分布电容肯定小于外圈,假如次级内圈密绕一层,外圈疏绕,理论上次级与与初级的接触面积一致(前提是内圈垫层不重合),漏感控制在几mH,这个我就解释不了了,哪怕是2次夹1初,环牛漏磁小我知道,但是耦合系数实在不好说,非常难解释。如果环牛确实如此,倒是真的值得尝试一下。

输出变压器的线圈铜阻很难往下减,以EI66*33为例,一般采用0.15~0.17的铜线,阻值一般在200欧以上,加粗绕不下。优质无氧铜,最多减十几二十欧的铜阻。这种规格的单端一般都在5W以下,多级管,内阻基本都大于10K,这个阻值是无法减掉的。所以,只能改变分布电容和漏感。

300B内阻好像只有几百欧,所以很多人都说这样的输出牛好绕,只需要较少初级匝数,采用大铁芯保持低频所需电感量,漏感和分布电容就可以做到很低,方波特性肯定会非常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02: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