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zhengrob

高分辨率多斜模数转换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lidawei1 发表于 2024-10-31 20:42
关注度确实不高。
原作中,使用adc测放大了N多倍的剩余电压,加到结果中,感觉这个电压不是很靠谙,可能 ...

恰恰相反,这个ADC的结果很重要,贡献了大约7-8bit的分辨率。没有这个ADC分别测量积分开始与结束的电压,就得像3458A那样在rundown
过程中做额外的规划才能得到最终的28-29位的分辨率。实测来看,ADC的2个读数能消减大约5-7uV的噪声,是很显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31 2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rob 发表于 2024-10-31 20:52
恰恰相反,这个ADC的结果很重要,贡献了大约7-8bit的分辨率。没有这个ADC分别测量积分开始与结束的电压, ...

如果它真能提供7-8bit的有效分辨率,加上电荷平衡和不对称基准积分阶段,也大概有28-29位了,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冒昧地说,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lidawei1 发表于 2024-10-31 22:24
如果它真能提供7-8bit的有效分辨率,加上电荷平衡和不对称基准积分阶段,也大概有28-29位了,能达到这么 ...

不用怀疑,runup+rundown+残余电压检测达到28,29甚至30bit的分辨率是完全没问题的。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 控制INL至最低才是真正的难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lidawei1 发表于 2024-10-31 22:24
如果它真能提供7-8bit的有效分辨率,加上电荷平衡和不对称基准积分阶段,也大概有28-29位了,能达到这么 ...

这没什么好怀疑的,多斜积分ADC并不是什么复杂技术,对器件的要求也并不高,要达到高分辨率和高INL比其他ADC构架相对要容易的多,限制它应用范围的主要因素一是速度二是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16: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MF35_ 发表于 2024-11-1 09:09
这没什么好怀疑的,多斜积分ADC并不是什么复杂技术,对器件的要求也并不高,要达到高分辨率和高INL比其他 ...

虽然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但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10v档的情况下,要分辨到1uv以下是不容易的,28bit的话,更是要分辨到0.1uv以下,估计就算8位半的表,没有特定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1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辨到0.1uV不难,但10V档要让1uV不跳可能很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17: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lidawei1 发表于 2024-11-1 16:35
虽然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但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在10v档的情况下,要分辨到1uv以下是不容易的,28bi ...


可能你理解有误,你所谓的“分辨到1uv以下”应该是指的是精度,即稳定、准确的测到1uV以下水平?但分辨率就是分辨率啊,和精度是两码事,你的说受客观条件限制,那应该指的是噪声和INL。分辨到0.1uV很容易,随便一个20位以上的ADC过采样就完事儿了,INL和噪声才是不容易,10V基准下1ppm就是10uV了,远超  28bit分辨率,噪声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1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MF35_ 发表于 2024-11-1 17:32
可能你理解有误,你所谓的“分辨到1uv以下”应该是指的是精度,即稳定、准确的测到1uV以下水平?但分辨 ...

所谓分辨率,我的理解,应该就是能分辨,能分得清,比如分辨率0.1uv,就应该大概能分辨出0.1uv和0.2uv,不能一下子说是0.1uv,一下子说是0.9u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15: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有人做出来,利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17: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量子隧道 于 2024-11-12 17:45 编辑

多斜积分我印象应该是至少三十年前,或许四十年前的技术了。ADCDAC最近的大革新应该是sigma delta,模糊了数字与模拟的边界。应用了噪声整形理论。频率越低越准,电路稳定的话几乎是没有精度上限的(因为噪音被不断多次平均掉了,也可以认为是通过反馈积分网络被搬移到频带之外了)。当然实际电路还是有漂移,精度不会无限大。最关键的是它实在便宜。据我记忆,sigma delta应该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17: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11-12 17:40
多斜积分我印象应该是至少三十年前,或许四十年前的技术了。ADCDAC最近的大革新应该是sigma delta,模糊了 ...

感觉积分ADC和(一阶)Δ-Σ ADC的边界也很模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21: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MT4S301 发表于 2024-11-12 17:52
感觉积分ADC和(一阶)Δ-Σ ADC的边界也很模糊

我理解从基本原理上看,前者是个一次性的状态机,完成V-T变换就over了。当然也可以以外部控制来强迫它不断地反复工作。
而后者是个自动状态机,不断在尝试以数字表示的PDM脉冲密度与模拟量的比对,反过来调整数字,这些是自动完成的,外部不需控制即可持续输出(并且动态跟随输入)。
我对这些东西理解不深(因为没有自己完整做过一遍),可能是不对的。欢迎大师(们)指正让我涨姿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2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11-12 17:40
多斜积分我印象应该是至少三十年前,或许四十年前的技术了。ADCDAC最近的大革新应该是sigma delta,模糊了 ...

惠普的3456A发布于70年代末,所以多斜积分ADC作为成熟的方案应用在高位表上的确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历史足够长,但这个技术并不过时,因为当前主流的8.5位DMM,HAK3458A,FLUKE8508A以及Advantest6581,7位半的KS34470A,DMM7510和绝大多数6位半DMM仍然采用多斜积分的技术。尤其在8.5位和7.5位商用DMM上还没有见到采用sigma-delta和SAR ADC的方案被广泛应用(不要提HPM7177,不是真正的商用机器)。sigma-delta和SAR ADC的优势是速度快,分辨率可以做得较高,但短板是其INL仍然不能与多斜积分ADC相提并论。一颗sigma-delta 芯片,如果其INL只能做到1ppm,那意味着对于10V的量程,其非线性误差就有10uV,那么就算它有28bit或者30bit的高分辨率都显得意义并不重大。最新的AD4630-24尽管其规格书说INL典型值为0.1ppm,但是max 0.9ppm的指标让人仍然不敢将其与3458A放在同一类别中。 要知道,1988年发布的HP3458A其INL 最大值仅为0.1ppm,而实际测量的INL基本都小于0.02ppm。对于8.5位这样的高位DMM,测得准比测得快更具有实际需要,所以目前的sigma-delta和SAR 并不适用这个应用领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4 17: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rob 发表于 2024-10-31 11:13
本来想发一些较详细的更新帖子,但看起来大家关注度不怎么高也就放下了。简单说一下,avr版的INL能做到0. ...

顶起,期待更详细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4 17: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rob 发表于 2024-11-12 21:32
惠普的3456A发布于70年代末,所以多斜积分ADC作为成熟的方案应用在高位表上的确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虽 ...

俺正在日夜兼程赶工画 AD4032-24 的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05: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