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22 1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电子元件的认识,一些爱好者或修理人员没有去认真的研究他的属性,所以才导致测试或使用中存在许多误区。比方说实际的电容器,他们本身是一个复合体,除了体现电容的容量,还有电感分量、电阻分量、而且他们对频率都比较敏感,如果用等效电路表示的话,L、C、R这三种元件,等效电路基本上是相似的,是一个LCR复合体。仅仅是,正常的元件,如果是电容,C占主导地位,如果是电感,L 占主导地位,如果是电阻,R占主导地位。假设这个元件质量不是太好、或者变质了、或者激励的信号频率不同,占主导地位的参数与次要参数就会相对变化,那就说,一只电容可能成了一只电感、或者是一只电阻了。这就是楼主应用那种简易的测试仪表无法测试的原因。楼主的这种仪表,使用是有条件的,比方说电容,仅仅是容量发生了变化,其他的附加参数影响可以忽略。
根据电容的等效电路,楼主提到的充电法或谐振法,假设等效电路中的R变得很大,充电或谐振可能就无法完成。对于电感和电阻也是一样。
电桥法的优点不止是可以精确的测试他们,其中关键的技术是根据等效回路中的L、C、R对信号响应的不同、再把他们分离出来确定他们的值。由电工基础知识可以知道,当正弦波交流电激励这三种元件时,由于电阻没有充放电效应、也没有反电势效应,电压与电流的相位是相同的;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那就意味电容对信号的响应电流会超前、电容两端的电压会滞后;电感的属性大家都懂不说了。
由等效电路我们不难分析,假设一个实际电容中的L或R发生了变化、或者激励信号使得L和R产生的影响不能忽略,这个电容就不是C来主导了。电阻、电容还有电感他们的等效电路是相似的,所以同样适用这个道理。
电桥能够分离出具体元件中的各种分量,所以,主要分量的测定结果就不受附加分量的影响了,而且还能同时显示出附加参数或者是附加参数的影响。即使是传统的LCR平衡电桥,操作过的朋友都有体验,有些时候平衡非常麻烦,比方说电容的话,除了容抗的平衡,还有电阻分量的平衡。现代的数字电桥不一定需要桥路平衡,关键是参数的分离、参数的计算等。如果用分离元件实现的话电路会非常复杂,集成电路并没有使电路变得简单但性能却大大提高。对于LCR元件,电桥法可认为是首选的测试手段。
其他的电感电容测试仪表,都有他们的适应范围,他们很难比较全面的反映LCR元件的性能,许多时候无法正常测试就难免了。
涉及到的基础方面的知识,首先就来自于电工原理,所以重温基础会多多益善。
|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