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2-7 0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udioCAT 于 2017-2-7 01:46 编辑
抛开人类听觉去谈理想的录音与还原这本身就有问题,会让思维陷入死胡同的。人就是人,人的听觉就那样了,站在这个角度看立体声拾取和还原是没有错的,尽管还不完美。如果觉得双音箱还原有问题,那么用耳机呢?显然是对的,如果深究还有问题,那拾音改成仿真头就可以了。如果说用耳机听仿真头录音也是不完美的,那就没办法了,毕竟声源就在双耳边,这与实际是不符的,还有耳机把耳廓压扁,已经不是人类自然感知声音的状态,主要是耳廓复杂结构的反射状况不同了,这是对于用户来说是极端的去看问题。把耳机还音方式过渡到音箱重放,虽然有问题但也不错了,毕竟现实问题眼前是解决不了的,人耳是可以感知全方位声音的,包括高度信息,虽然现实只能有限还原水平声场,那也足以令人愉快。
我们听音乐,要的是一种感受,为了这种感受,还音设备首先要高保真,当保真度到一定程度,这里指频响失真等达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继续追求极端的保真,一个是目前做不到了,另一个是在超越人耳听觉极限的更保真方向努力,还不如努力如何使人感到更愉悦来得实在。我们应该知道在无响室听音乐会更接近真实,因为无响室里没有房间残响等日常房间的声学缺陷,保真度更高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非录音和声学工作者到消声室里普遍接受不了,那种无混响的环境,对于普通人来说,普遍感觉声音怪怪的,好多人都说进来像耳朵突然聋了一样,交谈吃力,听自己的声音都不对,那种声音的改变,是孤独加恐惧的感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消声室是人造的,并不是大自然存在的。人生在大自然,已经习惯并深深接受自然的声音,这里主要指人类生存环境如房间自然混响和空旷室外特有的自然回响与山谷回音等,这些都是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小到大逐渐写入记忆中,颠覆人从自然中累积的声音记忆注定会让人不适,如一个人进入洞穴或溶洞,那种独特的回声令人恐惧,同样,进入死寂一般的人造消声室也会使人陌生,而消声室内声音却是最真实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无限制的追求真实,我们需要符合人习惯的自然声音环境,声音重放自然也是这样,认真设计自己的听音环境,重放设备具有独特讨好人的响应曲线,人为创造更令人愉悦的自然残响,给人阳光好心情,这些是享受者追求的。无论偶极还是双极还音方式是否合理,那种空间感让人更愿意听却是真实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