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9-2 0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udioCAT 于 2016-9-2 01:30 编辑
maojc 发表于 2016-9-1 23:12 
功放动态内阻与负反馈量有关,如果输出管满足不了最大输出电流 内阻会急剧增加。
许多功放控制阻尼系数也是靠反馈量,但是过高的负反馈深度会带来其他问题。
反馈深度影响系统DF,而反过来深度反馈又会带来所谓的“瞬态互调失真”,这刺激了有电子基础的发烧友改变思路去开发新型功放,比如90年代流行的负阻、电流反馈、动反馈等电路,可以说都没有成功,思路是错的就不可能成功。因为这类功放对负载阻抗极其敏感,近乎恒流输出,输出电压随负载阻抗变化,阻抗越高输出越大。而音箱全频段阻抗绝不会平直,因此频响实际上是变坏的。
虽然当时许多发烧友认为电路先进,效果明显,特别是高低频丰富,使这类电路流行了一段时间,归根结底还是当时的发烧友无知造成的。
倒相音箱的阻抗特点,低频段两个阻抗峰,中频段因分频点也可能带来一个阻抗峰,高频段因喇叭感抗上升也会使阻抗升高,所以这三点都会被错误的提升,这就是当时普遍感觉的低频好了,中频亮了,高频细节异常丰富了,但是后来发现这种声音根本不能久听,会使人烦躁,原因就是频响已经错了,无法再谈高保真
上述新型功放的开发者们之所以会不知疲倦去设计,原因是普遍不懂音箱,头脑中根本没有音箱阻抗曲线的概念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