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123|回复: 72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三极管版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3 2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ngz 于 2012-4-3 23:03 编辑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gif
这个是网上《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一文中的电路,原文是使用结型场效应管的版本,我今天成功把它修改成三极管版本。试验了一下,稳幅的效果果然不错,如果元件参数设置得好,波形失真也不大。其实这个电路跟寻常能想得到的构思相比,只是把三极管的基极偏置级联在一起,这样当LC振荡幅度变大,超过振荡管集电结的反向偏置电压时,振荡电压透过集电结向基极电容反向充电,使得基极电压下降,由于基级偏置级联在一起,也导致第二个射极跟随器形式的反馈管的基级偏置下降,总的效果是使LC回路的激励减小,振幅达到平衡。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NPN版本.gif

PNP版本的电路: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PNP版本.gif

这个电路是做扫频仪的优选振荡器,我以前设计的简易扫频仪准备升级成使用这个电路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7-19 17: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laba 于 2022-7-19 17:57 编辑

看來要實際搭個棚子試試低壓的效果.
Peltz_osc.JPG


俺抄上面樓主後小改的實驗源碼
PeltzOscillator_1V5.asc
  1. Version 4
  2. Version 4
  3. SHEET 1 880 680
  4. WIRE 0 128 -192 128
  5. WIRE 176 128 0 128
  6. WIRE 256 128 176 128
  7. WIRE 544 128 256 128
  8. WIRE 176 160 176 128
  9. WIRE 256 160 256 128
  10. WIRE 0 192 0 128
  11. WIRE 544 224 544 128
  12. WIRE 176 272 176 240
  13. WIRE 256 272 256 224
  14. WIRE 256 272 176 272
  15. WIRE 320 272 256 272
  16. WIRE 336 272 320 272
  17. WIRE 464 272 400 272
  18. WIRE 480 272 464 272
  19. WIRE 176 288 176 272
  20. WIRE 0 336 0 272
  21. WIRE 80 336 0 336
  22. WIRE 112 336 80 336
  23. WIRE -192 352 -192 128
  24. WIRE 0 400 0 336
  25. WIRE 320 400 0 400
  26. WIRE 464 400 464 272
  27. WIRE 464 400 384 400
  28. WIRE 176 432 176 384
  29. WIRE 544 432 544 320
  30. WIRE 544 432 176 432
  31. WIRE 0 448 0 400
  32. WIRE 176 448 176 432
  33. WIRE -192 560 -192 432
  34. WIRE 0 560 0 512
  35. WIRE 0 560 -192 560
  36. WIRE 176 560 176 528
  37. WIRE 176 560 0 560
  38. WIRE -192 576 -192 560
  39. FLAG -192 576 0
  40. FLAG 320 272 Vosc
  41. FLAG 80 336 Vi
  42. SYMBOL res 160 432 R0
  43. SYMATTR InstName R1
  44. SYMATTR Value 1k
  45. SYMBOL res -16 176 R0
  46. SYMATTR InstName R2
  47. SYMATTR Value 470k
  48. SYMBOL ind 192 256 R180
  49. WINDOW 0 36 80 Left 2
  50. WINDOW 3 36 40 Left 2
  51. SYMATTR InstName L1
  52. SYMATTR Value 100?SYMBOL cap 240 160 R0
  53. SYMATTR InstName C1
  54. SYMATTR Value 1000pF
  55. SYMBOL npn 112 288 R0
  56. SYMATTR InstName Q1
  57. SYMATTR Value 2N3904
  58. SYMBOL npn 480 224 R0
  59. SYMATTR InstName Q2
  60. SYMATTR Value 2N3904
  61. SYMBOL voltage -192 336 R0
  62. SYMATTR InstName Vn
  63. SYMATTR Value 1.5V
  64. SYMBOL cap -16 448 R0
  65. SYMATTR InstName C2
  66. SYMATTR Value 1?SYMBOL cap 400 256 R90
  67. WINDOW 0 0 32 VBottom 2
  68. WINDOW 3 32 32 VTop 2
  69. SYMATTR InstName C3
  70. SYMATTR Value 47p
  71. SYMBOL diode 320 384 M90
  72. WINDOW 0 0 32 VBottom 2
  73. WINDOW 3 32 32 VTop 2
  74. SYMATTR InstName D1
  75. SYMATTR Value 1N4148
  76. TEXT 128 40 Left 2 ;Peltz Oscillator Circuit
  77. TEXT -152 584 Left 2 !.tran 100ms
复制代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7 15: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波形好,三极管的工作状态要调整好
0.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21: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这种振荡器的一个改进

把射极输出器的偏置电阻换成二极管,可以产生幅度较低的振幅,产生更好的稳幅性能。

稳定振幅的LC振荡器.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22: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期待楼主能画出振荡时信号的走向,更好理解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22: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2-9-13 22:29
看不懂,期待楼主能画出振荡时信号的走向,更好理解些!

这个是共基极电路和射极输出器的级联组合,由于它们都是同相放大器,所以组合也是同相放大器,通过LC回路形成一个正反馈回路。引入一个二极管,可以提前产生自生反偏压,获得更好的“弹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22: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有源频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0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崂山 于 2012-9-14 00:53 编辑

定性分析这个振荡电路:

振荡01.JPG

先定性地看看他的交流回路正反馈系统,也就是是否起振:
首先,假定A点的电位降低,由于T1的基极接地为恒电位 导致T1基极电流增大,LC谐振是阻抗高,B点电位降
经过C3耦合到T2基极C点电位降,  射极输出器电流扩大后,输出Vout电位降低,也就是使得A点电位更低
至此得到正反馈,满足振荡必须的  正反馈的基本条件要求,电路相位上可以振荡。

那么,这个电路振幅稳定的奥秘,在于系统内还存在另一条负反馈系统: R3的两端
接着上面的分析,当摆幅过大,负半周C点电位拉的过于低时,T1的基极电位由于R3的分流作用会降低而使得增益减少,信号幅度降低。
正半周电位会相反变化,省略分析。摆幅过小情况相反省略分析。

以上稳定幅度的负反馈过程中,要求C1电容量要适中,不能太大,太大会削弱稳定幅度的作用。

所以R3作为负反馈元器件,当被二极管取代的时候,由于二极管动态电阻远远小于R3,负反馈加强,因此输出Vout幅度会有所降低,并且更加稳定(负反馈变强)

结论:
1、这是一个LC 振荡电路,振荡频率取决于 L1 C2,  电路定性分析满足相位正反馈的振荡要求。
2、根据反馈信号来源,它不属于常见的变压器反馈、也不是电感三点、电容三点。 他是另类特殊反馈类型。
3、有幅度负反馈系统,因此有稳定幅度作用。

定性完毕。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十分喜爱这个振荡电路。不过,我的电路是把T1的基极电位固定,也就是给T1基极加一只下偏流电阻。R3不接T1基极,而是直接接到电源正端。调R3的值,使T1T2电流相等。这样的电路接法,使T1的基极为恒压供电,而T2的基极测是恒流供电(因为R3的阻值很大)。我对这个电路做过多次实验,证明这个电路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可变频率振荡电路,波形好,在频率的低端和高端信号输出幅度一致性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0: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2-9-14 10:40
我也十分喜爱这个振荡电路。不过,我的电路是把T1的基极电位固定,也就是给T1基极加一只下偏流电阻。R3不接 ...

是否定量的测量过幅度起伏?波动有多大?我想利用这个电路做一个信号发生器给自己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画了个电路图,供朋友们参考。


幅度稳定的振荡电路.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帅的不行 发表于 2012-9-14 10:57
是否定量的测量过幅度起伏?波动有多大?我想利用这个电路做一个信号发生器给自己用

是的,朋友,我定量测量过这种振荡电路的贴出幅度起伏。做为可变频率振荡器,LC回路中的C用360P的可变电容,对于一只具体的L,在最低频率与最高频率上,其输出幅度几乎不变。但我也遇到过对于某只L,最低频率比最高频率的幅度稍稍低一点点的情况。另外,这种振荡器的带载能力很强。为了把信号波形调的最好看,有时需要在LC的两端并联一只电阻,我曾最低用到20K的电阻并到LC的两端,从示波器上看到的正弦波才变的最好看。如果不并R,输出波形不良,会切底,变成脉冲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1: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2-9-14 11:21
是的,朋友,我定量测量过这种振荡电路的贴出幅度起伏。做为可变频率振荡器,LC回路中的C用360P的可变电容 ...

你所遇到的波形不良的情况正好说明了这种电路的稳幅原理,即集电结整流效应,基极加下偏置电阻会增加整流损耗,造成波形顶部切割。LC回路并联电阻可以减弱振幅,使振幅在不超过集电结反偏电压的情况下达到动态平衡。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我昨天提出的方案,使用外部一个二极管来提前提供稳幅所需要的自生反偏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2: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2-9-14 11:07
刚画了个电路图,供朋友们参考。

这个电路不是MC1468里的差分对振荡电路吗?和一楼的电路不一样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2: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和差分对振荡电路不太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15: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12-9-14 11:07
刚画了个电路图,供朋友们参考。

这个图完全取消了幅度稳定负反馈系统。当它的幅度也是很稳定的时候,多数是因为整个系统增益过高,削顶。
当然,它不消顶也可以作到幅度相对稳定,那就是波形不好看,不标准。

加电阻之所以能够改善波形,是因为原LC阻抗过高导致左晶体管放大倍数高系统变为多谐振荡器失真。并联电阻后总阻抗降低,增益减少,改善了波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5 08: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扫频仪,对扫频信号源 的要求是谐波少。因为谐波会降低扫频仪的动态范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7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