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23 05: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T001 于 2025-3-23 05:23 编辑
木版主,你好。
可以探讨一下,首先你的结论是基于无论超过屏耗多少,失真都在高保真范围之内,否则哪来输出功率可以超过两管屏耗之和一说。但显然这个结论不太容易成立。道理很明显。你又说:“管子的最大屏耗只是限定管子处于安全工作范围的一个平均值”,恕我直言,这个我不敢苟同,屏耗属于极限参数,最好任何时间都不要超过,要不轻则参数慢慢变劣,重则烧毁。
其二, 对于,甲乙类推挽输出功率高于甲类单端,没人会有意见。但是你说这个功率(RMS) 可以超过两管屏耗之和,这点我也无法赞同。除了企图折腾出什么奇迹的人,所有人都认同输出直流负载线必须在耗散功率以下,一般为保险起见,设为屏耗的80%以下。否则失真急剧增大,寿命严重降低,甚至效率下降。乙类推挽78%?怕是说的晶体管吧。你先设定这个电子管后级有78%的效率,由此推论屏耗只占22%,输出功率占大头,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我最后一次看到的说法是,理论上(理想状态下)电子管乙类功放的效率为50%。再以单臂为例:你自己都说了,乘积是吧,简化点说输出功率是负载线以下的面积,实际还要考虑饱和与截止问题,即使考虑电流负载线是动态的,但也只是围绕直流负载线呈弓形上下滑动,平均起来结果大差不差。那么问题来了,屏耗曲线在负载线上方,其下面积更大,又如何能使输出功率超过屏耗功率,唯一的解释就是超屏耗工作,别无他途。
有人说(不是你说的),他的功放是强力推动,难道强力推动比足够的推动有更大的输出功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 数个 坛友,包括作者自己,说电路工作点为 320V/45mA ,即电路还未工作,屏耗就已经在临界点了。其后屏耗急剧上升,一发不可收。严重失真下短时间工作?有一定可能。可忍受的失真下长期工作?绝对不可能。
某人意图告诉我,该电路由于是甲乙2类攻放,交流负载是单臂的1/2,因此电流大,所以输出功率高。由于进入正栅流区,所以功率进一步增大。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对于某人的1/2 论,还问我懂不懂,似乎懂了这一点,就很了不起。其实我懒得理他,量他也不知道,这个1/2 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出了甲类工作区以后才有的。而正是这个斜率的变化,使得该电路失真很大,并且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正栅流区。
这是理论与逻辑方面的论证,对于研究问题严谨的人来说,已是充要条件。但是某些人显然不服,所以我告诉大家,我已经进行了该电路号称的工作参数下的曲线模拟。结果就是我上面说的。有人可能怀疑,我是不是用了托?是不是修改了参数条件?放心,我这是第三方模拟,除了工作参数,我无法进行任何改动。模拟条件: 2A3,A/B 2, 屏压 320, 屏流 45 单臂感性阻抗 1750 (注:该模拟可在准确的地点自动改变负载线阻抗)
结果:栅压:-64.63V, 最大输出功率(A/B)(不考虑失真):19.16W,换算为RMS 不到10W。A类工作段:1.77W,RMS 不到1W。
注:根据模拟曲线趋势,该电路在屏耗到达500W以前,不可能进入正栅流区,也就是说,根本没机会进入。
匆匆而就,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但是务请不要学某些人的抓住一点,攻击其余,你如果能证明我的错误会导致结论大不同,那么一是我也认识到了这个可以改变结论的错误,二是我不认同你的论证,那么可以继续友好讨论,交流。某些人除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