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汉江水

与坛友们探讨交流易被忽视的阻尼系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21:2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坛友,没办法,搞技术工作的,总是和理论啊,数据啊打交道,总是抛根问底,其实也是想像他人学习,提高自己制作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7 22: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测量的方法一般不用这种测电池内阻的方法。

我以前一般用功放两声道, 输出端的 L+和R+ 串联一个8欧电阻或者喇叭。

L输入接地,R输入接一个固定的正弦波。比如1KHz@1Vrms

通过电阻/喇叭上的压降算出总输出电流,结合 L+电压 就可以求出真实的L声道输出内阻。比空载/带载法快速且准确。
=================
另外,我认为一个功放负反馈机制足够好,比如电流负反馈,震膜位移负反馈(比如威力登DD18+), 无论电路上内阻是多大,对震膜的控制都会更好。不要觉得电流负反馈串联了电流,所以内阻大了。 实际因为对电流采样并进行了反馈,输出电压会变,从喇叭一侧看,内阻是减小,而不是增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7 22:2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回复,你这测内阻方法对我讲是个新方法,有空试一下。电流负反馈,“输出电压会变”,我的理解是不是因电流采样的原因,故反馈电压会变,如果这样理解,那就解释通了,内阻是减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7 2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就是三十楼那个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7 23: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压反馈驱动音箱,频响曲线是n型,谐振频率处,喇叭阻抗急剧增加,功放输出功率变小,而此处由于是电压反馈,喇叭的电流是滞后于电压相位的原因,喇叭可以说是不受控的。所以许多音箱的设计都是去掉谐振频率以下的频段。电流反馈的情况是频响呈U形,阻抗高的地方,功放输出高。虽然说电流反馈能实时控制音圈的运动,喇叭不能乱振,即使是谐振点上也是受控的。但是频响曲线却是不对,电压反馈是一个极端电流反馈就是另一个相反的极端。而混合反馈是要得到一个比较均衡的曲线。也就是追求阻抗变化时的功率的恒定。以上的比例是向听感妥协后的结果。但它也比纯电压或纯电流反馈好很多。你要是会电路分析可以列出它的公式去计算一下。你所看重的阻尼系数,我不重视。对于音响系统而言,频响曲线的平直为第一要素,失真排在后面,其它的再往后排。而,功放的失真相比于喇叭的失真是很小的,过度追求功放失真是没有意义的。其它参数也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07: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江水 于 2024-9-18 07:41 编辑

吞吞吐吐,转了一大圈说了半天这才说到点子上,要的就是你上楼的话。再结合电路具体说说,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07:1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江水 于 2024-9-18 07:26 编辑

电流负反馈电路就是我单位即是同事又是长辈翻译的国外电路,我高中毕业的1977年就看到了这个电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08: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流滞后于电压前面提到过,功率恒定也提到过。我不懂电路分析,那些公式也记不住,你要我讲我讲不出来。我只知道照着做。电流反馈不是新鲜事物,只是玩的人少。两者结合的混合反馈玩的人更少。我知道的混合反馈电路只有清华吴刚做过并发表了文章(或者只是电路图),我只是听说并没有看到文章或电路图。他的是用电位器调节混合的比例,他并不知道正确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可调就可以调到正确比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08: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随便一个晶体机的阻尼系数都超过10的,但是,对低频的控制力,千差万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08:2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你说的很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08:3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江水 于 2024-9-18 08:36 编辑

我说说具体点指的是你53楼所说的事,也就是你说到点子上的事,不是泛泛而谈,是用比如说用我画的那张简图以文字形式展开说,对你而言可巩固知识,对我和其它坛友而言也是有好处的。你先谈谈吧,我看具体情况再深入谈一下,这就叫交流。
谈完原理之后,咱的再谈具体取值问题,但这并不是主要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09: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楼主谈的这个话题对音响系统还是比较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8 11:5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讨论音响系统时必须考虑扬声器系统,而不只是功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9:1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江水 于 2024-9-19 09:53 编辑

大环路电流负反馈功放简单的说主要是针对晶体管OTL,OCL电路而产生的,OTL,OCL电路理想输出功率分别为Po=Ec平方/8Rfz和Po=Ec平方/2Rfz,输出功率与Rfz成反比,喇叭是感性元件,阻抗Rfz=2兀fL,可见Rfz与f成正比,在频率高时,Rfz增加,功放输出功率降低,因此这两类功放输出曲线是从左上角向右下为一斜线。电流负反馈应运而生,根据分压原理负反馈电压为VF=[R/(R+Rfz)]Vo,在所串电阻R不变Vo不变时,频率f增大时,Rfz增高,使反反馈电压VF变小,放大倍数增高,输出功率增加,低频段同理(低频段不符合电感阻抗关系,升高原因还有振动的近似活塞的原因等,情况比较复杂),但增加的较少,所以最后的输出功率曲线两头高,中部低,就是你53搂所说的U形曲线。
电流负反馈我在98年就花了近5个月时间进行了研究,包括理论,元器件定值问题,调试,带分频器及没有分频器都做了试验,串联的电阻R为0.22,0.33,0.47,0.56,0.68,0.82,1.0,1.2等阻值都进行了试验,对我的3886功放和音箱来讲,无分频器0.33最好,有分频器0.47~0.56间最佳。试验是在我97年买的3886电流负反馈功放上做的,板子铜皮都拆焊脱落了,为此花了近3个月时间自制了20~200KHz的信号发生器及25~200KHz的毫伏表(均用正规仪器校准)。
为啥前面没讲呢,主要你说国内刊物所登的电流负反从理论上都是错的,我以为你有新理论(凭良心讲我说的是真话),这就是多次让你说一下原理及先讲的原因,因咱也想学习学习新理论,而不是为难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06: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