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瞬态失真,是一种功放处于瞬态过载产生的失真,系统瞬时过载的谐波失真会骤然增大10几倍甚至更高,这种失真不容易被仪器测量出来,但是由于人耳的特殊灵敏性(类似于视觉暂留效应),使得这种失真在人脑中被“放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听感。此问题基本集中在深度反馈的晶体管功放身上,为何?原因就是胆机后级频宽做到零反馈而又能20khz-3DB的极小,电子管属于高阻抗元件,对周边分布电容尤为敏感,管自身的米勒电容就已形成高切电路,而且胆机通常整体倍数不高,反馈量也不大,这方面的问题就变得不那么严重,无反馈的没有这个瞬态失真。假设有一台输入1V输出要求40V的晶体管功放,那么闭环增益则为40倍。那么开环倍数呢?这要看电路,如果遵循反馈量越大,失真越低的概念,那么开环放大倍数是越大越好,就假定开环10000倍吧。那么实际情况是40V/10000=0.004V,其实际净输入信号电压只有4mv,功放就满载,信号源1V的输入量中,有0.996V是负反馈反馈回来的抵消信号,这个信号与输入源信号是抵消作用的,也即电气理论的互差180°的相位差,使得放大器等效闭环40倍。那么一些极端情况,例如反馈信号发生相移反馈信号相位与输入为0°呢?那就成了正反馈了。还有输入信号在0°而反馈信号在滞后90°等类似开环的情况,那放大器就等效于工作在开环状态。这时输入信号幅度还是1V,但经过10000倍放大是个什么情况?由于这样的设计功率注定输出级的电源一般会定在45V左右,也即削顶输入电压为45V/10000=0.0045V=4.5mv,所以开环时严重削顶,产生破音和大量高次谐波。基本情况就是这样,其他反馈相位的信号自行脑补,所以这种失真可以理解为瞬时开环进而导致输出削顶所产生的。这些问题基本都发生在机子的频响上下限之外的位置。为何在放大器输入端并加电容,这个电容是要把超过功放反馈处理能力的或者说移相量过大的超高频信号衰减掉,别小看输入端的小小高切电容。这是消灭这种失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只让放大器处理带内相位响应相对平直的一个范围段,比如一个放大电路1Hz-3db 200khz-3db 我们用带通电路切掉这些带移相的信号不要,比如切到10hz--40khz,这样就根本不会发生这类失真。所以对付这个失真的基础是尽可能的另到机子本身开环频响越高越好,然后再切掉两头即可。如果不介意那0.1%还是0.0001%的失真的话,那就减小反馈量,减低开环倍数,后者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也是可以的。
假定某机上限-3db处是20khz,为反馈总电压的0.707倍,结果就是反馈电压小了,输入净信号在增加,按前面的例子40V/10000=0.004V,净信号是4mv,现在20khz的输入净信号为40V/(0.707*10000)=5.66mV,使输出拉回到接近40V。这是正常的反馈修正过程,但带外总有一些信号会出现相移,条件合适时将导致反馈电压为零,形成瞬时开环放大状态,形成输出级削顶失真。无反馈的就根本没这些问题,虽然正常时晶体管机的失真很小很小,但发生削顶失真时失真却是暴增到无法衡量的地步,同时也有可能伴随波形削顶处高频震荡。
然而正常失真的确是反馈得越深失真就越小的。加大开环倍数和加深负反馈量都是对抗失真的正确的有效手段,舍弃不得。由于晶体管线路带宽远高于电子管,于是乎输入端必须加入高切低切电路,使高频容易发生移相的超出音频22KHz的有害信号切除,防止反馈环瞬间失效,导致瞬态失真严重超标,cd的输出最高也就22khz,所以功放带宽再高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句话不适合于胆机).算了一下常规的2.7k和220pf 组成的高切电路节点都在268khz。远离音频20khz。对整机实用频响影响其实不大。却很好地避免了瞬态失真
另外 因为电源只有45V。假若最大输出时输出削顶,那么这时反馈环有用吗,当然没用,输出到顶,导致输入净信号激增,而反馈环却无法提供对应的反馈电压。所以这里又涉足到另一个隐性的问题,就是满功率时的反馈失效问题。所以有些失真,你用仪器在额定输出功率内是测不到这些失真的,而音乐的动态范围是很大的,经常另到放大器短时进入削顶,对比开环或浅环反馈线路,大环反馈线路又会加剧这个过程。导致影响听感。这就是深反馈电路特有的问题,反馈量越大,开环倍数越大的功放这个问题越是突出。这些又是厂家不想告诉你的业内秘密。实际想动态失真小的话就找功率大的机子。有200W的就不要用100w的,这些过载失真发生的机率就会小很多,设计功放时能用高电压就不要用低电源电压,这不是全为了增加功率,而是这样可以使削顶失真从概率上减少,缺点是静态功耗偏高,如果是一台设计良好的乙类功放,那这问题就不大,有没有发觉很多名机的电源电压都是+—60-80v的这个足以影响实际听感,结果是大功率的机子声场更稳,现场感更好,更加不吵耳了,并不会发生所谓的功率大声音粗的问题,如果声音粗那只能说明这台功放没做好,设计存在问题。所以理想的石机HiFi架构应该是100W以上的高品质的功放,配中高灵敏度的音箱大动态时才能保持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气息。假如一对音箱,平均使用功率为2W,分别有胆机20W和石机100W,同条件对比使用,音乐功率到达20瓦时胆机削顶,但由于输出牛的存在,这种削顶会被弱化,并不会产生平顶。并不会在波顶处产生过量谐波,而石机到达削顶需要到达100W,这个当然有优势,但超100W后是硬削顶,对听感产生更明显的影响。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