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girlexplorer

乙类互补推挽otl功放电路发生震荡和削顶,请教超级高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6 2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2-16 22:48 编辑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4-2-16 01:30
谢谢提供电路。

这个otl功放电路确实精妙无比,原理老衲还搞不明白,需要慢慢研究。


为了搞清这个otl互补推挽功放电路失真度如此之低的奥妙,老衲左思右想,冥思苦想,翻收音机书,复习三极管特性,居然突然明白了这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Av 约= R5/R7 =1300/29=44.8

误差大概百分之几吧。精确计算好像很麻烦的。老衲也不知如何精确计算,知道精确计算的是超级高手了。

所以喇叭上的输出电压幅值 =  输入幅值*放大倍数 = 50*44.8 = 2240mv = 2.24V

放大倍数与所有其它电阻的阻值无关,与所有三极管的β值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7 0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4-2-16 20:59
为了搞清这个otl互补推挽功放电路失真度如此之低的奥妙,老衲左思右想,冥思苦想,翻收音机书,复习三 ...

你留意观察Q3同样有输入幅值超过一定幅度,也会出现输入过载的问题,就如你最早发现的问题一样的,不过在负反馈的作用下,此时产生的失真会被抵消掉,因此带负反馈的功放,失真率貌似低了,其实只不过像我们说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你往往没有在意中间发生了什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7 12: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人有个毛病,特好奇,爱偷师学艺。又是个音质控,对低失真度缺乏自制力。仿真新手,不得甚解,苦苦折腾两天,终于攻克 。几乎任意电路都能做到极低的失真度,是否与实作相符?只当一娱乐,自己高兴一下

w1.JPG

w2.JPG

w3.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7 2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2-17 20:39 编辑
aaa555000 发表于 2024-2-17 12:07
我这人有个毛病,特好奇,爱偷师学艺。又是个音质控,对低失真度缺乏自制力。仿真新手,不得甚解,苦苦折腾两天,终于攻克 。几乎任意电路都能做到极低的失真度,是否与实作相符?只当一娱乐,自己高兴一下   


欢迎娱乐。

上面图、中间图好像是娱乐。下面图可能真实。

上面图没有任何失真校正电路,无法达到如此低失真率的。
中间图有失真校正电路,可以低失真率,但是,失真低到如此地步也是不可思议的。
下面图的失真校正电路比较强,不娱乐的话,可以达到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7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4-2-17 20:28
欢迎娱乐。

上面图、中间图好像是娱乐。下面图可能真实。

无论上中下,仿真都是真实的 ,至于与实作是否等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图中的R1,叫阻尼电阻,能抑制大信号失真,比负反馈还管用。如果下图为真,中图也不会假,因为同类,有负反馈,又加上阻尼,理应比下图好。
从失真的产生因素上论,上图的单级放大的失真度应该是最小的,电路越复杂,元件和晶体管多,失真产生的几率就越高。只要下图据实,上中图就无所谓假,只能怪仿真的失真测试仪能展现出这等精妙的结果 。而且,几乎可以仿任意电路至极小失真,没有什么绝窍,无非就是准确的计算和细细调控每个元件的数据,找到一个最佳点而已。
在实作上,我还算过得去,也不会落人之后,怎样把失真减少到最低,从喇叭、机箱到电胳,从构思、计算到制作,也略知一二。山寨混久了,练的就是仿造和提升。初涉仿真,玩得生疏,但对电路结构和元件数据调控,并不陌生,只要有先例,照着葫芦画瓢,迟早也能弄出来。
这次学仿真,恐怕又要花银子,买一个真格的失真测试仪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7 23: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48楼上图的失真小可以理解,因为那只是一个电压放大器,而非功率放大器,失真自然容易做得比较低。但是中图的失真肯定会比下图大很多,这是由基本原理所决定了的。仿真实际上就是用计算机进行理论计算,是遵守基本原理的。如果得出了出乎意料之外的结果,一定是仿真某处出了问题。如48楼中图的仿真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仿真模型有问题所导致的。实际上即便是Multisim软件自带的仿真模型,也有少数误差极大。
下面这个仿真结果靠谱一点:
屏幕截图 2024-02-17 230347.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02: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下功放管β不相等试验:

上半图,两功放管β相等,失真 1.37%。
下半图,两功放管β不等,上管是下管的一半,失真 10%

otl8.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8 02: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4-2-16 01:30
谢谢提供电路。

这个otl功放电路确实精妙无比,原理老衲还搞不明白,需要慢慢研究。

这电路之所以失真低,其原因并非Q4与Q3的失真可以“互补”,主要还是靠负反馈矫正的结果。如果去掉Q1、Q2,那么Q4、Q3就组成了典型的二级直接耦合互补放大器——注意,这里说“互补”指的是两只晶体管极性不同。两级“互补”直接耦合放大器的优点是容易组成直接耦合、可以用较深的直流负反馈来稳定Q3集电极电位,然而,异极性管直接耦合无论是开环增益还是不设置交流负反馈状态的失真度,都比同极性管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稍逊色,磁带机的磁头放大大多采用同极性管直接耦合电路,收音机输入变压器之前的音频放大大多也使用同极性管。
这种四管直接耦合OTL功放,为了稳定输出端直流电位,通常情况下第一级放大基极需要采用分压偏置,Q4基极只用一个电阻是不合理的。实际使用的电路考虑到电源内阻的影响,偏置分压电路还需要退耦,因此实际电路的偏置大多需要三只电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8 1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求一个好用的仿真软件!不甚感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8 14: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外,业余爱好者用得最多的无疑是免费的LTspice点此进入下载页面。由于Multisim上手容易又很直观,在国内Multisim破解版用的人比较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8 2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2-18 23:59 编辑

老衲这次功放电路的学习真的要告一段落了,不能沉迷过深。感谢各位的提示和建议。

功放电路失真率要想低到0.1%级别,不但电路要好,功放管也要好。

老衲这没有2SD882,用定制的BD787、BD788模拟2SD882,失真度可以达到0.1%级别。

用软件里有的常见的41C、42C,失真率只能达到0.4%。

请教高手,软件里有什么好的配对功放管型号,请告知,老衲懒得一个一个试。

这次,好奇的测试了一下这个电路对电源波动的耐受力。
发现完全相同的电路,不做任何修改,在5V、6V、7V电源下都能正常工作。
按6V、4欧姆喇叭选参数的。输出功率650mW。
上图是6V电源,中间图是5V,下图是7V。
(Cf只要1000uF就够了)

此类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Av= Rf1 / Rf2 。

单击,再单击,可看到清晰大图。

Untitled-1.png
Untitled-2.png
Untitled-3.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8 2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好的管子也就那个样了,在满足电流和功率等参数时,主要选放大系数高一点的管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9 19: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2-19 19:31 编辑

又要请教超级高手了。

老衲对三极管的偏置糊里又糊涂。好像三极管的偏置是电子电路学的难点中的难点。

如上图,绿圈所示,偏置 Rf1=200,Rf2=5,Rc4=350、Rb4=188k,
               效果和下图的Rf1=1300,Rf2=28,Rc4=3k、Rb4=1300k几乎完全一样。

哪种偏置更合理?从热稳定性、电压稳定性等分析。

Rf1、Rc4最佳值该如何计算?

otl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9 2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042775020 于 2024-2-19 22:34 编辑

看过这个帖子这几天的讨论。有一些问题向大家讨教。1 在楼主的仿真图里面,输出端示波器测试信号的测试值结果,电压和电流的峰峰值和有效值的比值都不是根号2的关系,这和正弦波信号的特性不相符。这是为什么?2 在输出端的两个输出管基极之间的偏置电压大于0.7V的时候,末级输出管的静态电流是多少? 比如18楼的第2图,20楼的图,26楼的图,38楼的图,41,42楼的图,48楼的第3图,请相关楼层的层主做一下说明,在此先表示感谢。3 个人认为:自举电容的概念就是一个伪命题,原来的解释是当输出端的电压上升的时候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自举电容上端的电压随之上升而抬升了电源电压,以楼主1楼的电路为例,在自举电容上端的电压超过电源电压的时候,电容的储存电量会通过100欧电阻向电源进行充电,因为电阻是线性元件,这个过程是没有延时的。同时在这个时刻,上端输出管的基极电流也必须由自举电容来提供,因为此时电源被充电,已经无法向输出管提供基极电流了。 所以个人的看法所谓的自举电容取消为好。 以上3点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00:1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irlexplorer 发表于 2024-2-19 19:27
又要请教超级高手了。

老衲对三极管的偏置糊里又糊涂。好像三极管的偏置是电子电路学的难点中的难点。

你这2个电路的偏置安排都不合理。只要输入bjt的beta值与仿真模型管子有较大差异,中点电压就会明显偏离原定的目标值。

42楼的电路在这方面,比你这2个电路好得多。别人的42楼电路,其实是提供在先,然后才被你改成这个样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