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2-9 14: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2-9 16:31 编辑
老衲想出了一个自举电容功能原理的验证电路:
给各位网友拜年。
如图:
信号源不接时,两功放管中间电位3V,电流1.67mA,正常。
上半图,自举电容C4接上,输出峰峰值近4V。
下半图,自举电容C4不接,输出峰峰值约1.2V。
自举电容将输出变大成3倍多。
实测,6V电池电压,不失真输出峰峰值最大只能4V左右。再大就削顶失真了。
单击,再单击,可看到清晰大图。
-------------------------------
实测,用示波器看,C3两端的波形AC完全一样,DC相差3V。
--------------------------------
R2+R1不变时,此图,R2的合理取值范围是50-200欧,若小于50,则输出减小。若大于200欧,则输出波形失真。
R2合理取值范围与负载R5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待研究。
有种说法,R2应取R5的10-50倍,这种说法似乎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编写教材的用的喇叭是4欧,就得出此结论了,或者用的电源电压不一样。
----------------------------
负载R5继续增大时,首先波形下部削顶,然后波形上部削顶。
若R5改成320欧,则输出波形上部削顶在2.7V,下部削顶在-2.1V,上下削顶范围不对称。
将D1二极管改成合适电阻,静态工作点重调到正常,发现仍然上下削顶范围不对称,说明削顶范围不对称与D1二极管无关。
为什么上下削顶范围不对称,原因待研究。
----------------------------------
实测,几种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设置:
6V, (50欧,500欧),(180欧,1N4148),86k,则两功放管之间3V, 1.67mA。
6V, (50欧,500欧),(332欧), 86k,则两功放管之间3V, 1.65mA。
20V,(50欧,500欧),(40欧,1N4148), 97k,则两功放管之间10V, 1.24mA。
3V, (50欧,500欧),(920欧), 76k,则两功放管之间1.5V,1.25mA。
3V, (50欧,500欧),(110欧,两个1N4148),76k,则两功放管之间1.5V,1.25mA。
补充内容 (2024-2-9 20:48):
6V, (50欧,500欧),(32欧,双1N4148),86k,则两功放管之间3V, 2.32mA。
补充内容 (2024-2-11 22:14):
6V, (51欧,330欧),(20欧,双1N4148),61k,则两功放管之间3V, 2.85m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