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23 11: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冰岛 于 2023-12-23 11:24 编辑
岳耳 发表于 2023-12-16 10:04
我也来瞎扯几句吧,当年的中周设计标准是为了匹配当时的三极管。所以比较注重空载Q值。
俺曾经用3只TT ...
单回路参差调谐中放如果只用两只高Q中周,比如说收音机455k中周当空载Q达到160、有载Q达到120以上,两只中周谐振点分别调到463和467,那么通带曲线中间部位完全平的,三只中周参差调谐很难调出这样的窄带曲线(大幅增加中频带宽可以调出来),在使用三只中周的收音机上,只要前两只中周有载Q足够高,最后一只中周有载Q低点对中频总频率特性没坏处。
另外,对于如9018这类特征频率高、结电容小的晶体管来说,增加输入端中周阻抗并不是提高单级增益的良方,而是相反的,输入端中周次级阻抗更低。9018放大倍数较高、特征频率较高、结电容较小,可以通过大幅增加静态集电极电流来降低晶体管输入阻抗,而这种管子的电流放大倍数却几乎不随集电极电流变化而变化,这样就有效提高了输出信号电流。中周次级阻抗与匝数成平方比,晶体管输入阻抗与基极电流成反比,中周次级减少一半,中放管集电极电流提高4倍,中周次级阻抗与晶体管输入阻抗的比值不变,中周有载Q值不变,但中放输出会提高6dB,同时由于中放管输入波幅下降,输出中频信号谐波成分也相应降低,也就降低了中频谐波对中波段的干扰。博士618套件第一中周次级只有4匝,中放管静态电流目标调整值为1.5m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