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8-29 00:0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mks 发表于 2023-8-28 19:55
这理解基本相同,就是上升沿过冲和上沿略有波浪说法有些不同。
因胆机的各级都有一定量的衰减 ...
上升沿过冲:也就是振铃,在频率中的表现就是,在高频的某个频段输出功率增大的意思,至于增加多少是量的问题,这个需要更高端的测试仪才能计算出具体值。但这个量是存在着,去掉振铃和不去掉振铃在这个固定的频段中频响频谱图是不一样的。
我的观点恰好相反,我认为电子管电路本身都没有输出牛失真大,不管是时幅(相幅),或者频幅,输出牛才是电子管电路中最难克服的一关,不管频幅或时幅失真,输出牛都首当其冲,而电路失真 相对于输出牛失真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
第一级要利用负反馈(指的应该是本级负反馈和局部负反馈),使第一级输出带振铃的方波,这个负反馈量很大了,如果第一级都已经出现了波浪线,我认为应该是加了深度负反馈引起的(轻微)自激了。当然,你的方法不愧为一个好方法,可以弥补输出牛高频响应不足的缺陷,相反,有人利用高阻电路的弥勒电容效应把电路本身的高频响应削掉一点点(就是把高频方波的上升沿削成圆角),来达到消除输出牛振铃的效果,跟你的方法相反,道理却如出一辙。
把第一级加负反馈形成振铃,不是因为第二,第三级用了高阻抗电子管,导致高频衰减,就是因为输出牛高频响应不足的原因,应该把问题解决在出问题的地方,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缝缝补补、拆东墙补西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有波浪线,这是加深度负反馈导致的,这个我和你的观点是一致的。在谈这个话题之前,得在前提是在电路本身没有自激的情况下,加深了负反馈导致的,我认为是已经自激(可能很轻微),在接着加更深可能电路就开始啸叫了。你认为不是自激,对与错先不争,就说说它是怎么产生的?我的理解是:由于相位失真的存在,输入信号和负反馈信号已经不在同一个时基上。和你测试高低频相位失真输入、输出对比时发现的一样,低频相位靠前,高频相位靠后,比如这个正常的高频输入信号和这个相位靠后的高频信号叠加到一起时,两个信号不在同一个时基上,没有很好的同合,一前一后,表现在方波上就形成了波浪线,波浪线也是代表可能存在自激的一种判断方法。同样,一前(原信号)一后(负反馈信号),两个在时基线上有轻微误差的信号,形成了轻微的重音,这也是加负反馈后音质变粗、变浑、变蒙的原因,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个人愚见!!!
说这么多有人可能认为我反对负反馈,其实不然!电子管和晶体管不一样,不能随意加(深度)负反馈,要在达到没有相位失真的前提下才能加深度负反馈,相位失真也叫瞬态失真,叫相幅,还有人叫压摆率,也有人叫时衰。哈哈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