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老胆LAODAN

电子管两级共阴放大总失真度的讨论,请老师们发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4 23: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傅满洲 于 2023-7-5 01:17 编辑

换个思路,输出20V,看一级失真小还是两级失真小。
一级,此时输入电压533.9mV(峰值,下同),失真2.384%:
一级输出20V.png


两级,此时输入电压10.055mV,失真2.34%
两级输出20V.png

还是两级稍小。但是这个测试估计是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的,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超过一定范围,就不一定绝对两级失真小于一级了。另外选用的管子也是影响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4 23: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胆LAODAN 于 2023-7-5 00:05 编辑

实话实说,业余门外汉学生们大都不相信仿真的,还是实测可靠可信!我想:那么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交互作用变换,岂是这么简单“仿真”能解决的了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01: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傅满洲 于 2023-7-5 01:58 编辑

输出40V。
一级放大失真4.858%:
一级输出40V.png
两级放大失真4.767%:
两级输出40V.png




因为工作点完全一致,输出电压也完全一致,所以两级放大的第二级的输入信号大小跟单级放大是相等的。失真更小,是因为第二级的输入带有第一级产生的失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07:2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第尾才子 于 2023-7-5 07:32 编辑

你第一个与第二个图三个管的工作状态都不同,怎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0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简化,只分析二次谐波失真。
输入cosωt,第一级产生失真输出A1cosωt+K1cos2ωt,第二级输出A2A1cosωt+A2K1cos2ωt+A1K2cos2ωt+K2cos4ω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09: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米气态键盘 于 2023-7-5 09:27 编辑
老胆LAODAN 发表于 2023-7-4 23:53
实话实说,业余门外汉学生们大都不相信仿真的,还是实测可靠可信!我想:那么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交互作用变 ...


这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仿真解决起来足够准确可靠,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了。

实作验证自然是最准确的,但仿真作为实作验证之前的步骤,能够排除一些设计上即存在的误区,比如说推挽能抵消掉多少失真,两臂功率管不对称时能抵消掉多少,建立相应电子管的仿真模型并仿真测试能够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如果有电子管测试仪,仿真完全可以代替大多数情况下的参数计算。

事实上现代软件的仿真能力是极其强大的,元件热仿真,PCB电流密度仿真,阻抗控制等等,对着PCB设计文件仿一条信号传输线的眼图都是基本操作,全部都可以通过仿真计算进行样品制作前的验证操作。

仿真的精度完全取决于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型的精度,Multisim在胆机电路仿真上完全够用,剩下的问题仅仅是对电子管的仿真模型建立精度还不够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09:36: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米气态键盘 发表于 2023-7-5 09:21
这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仿真解决起来足够准确可靠,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了。

实作验证自然是 ...

我不怀疑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我正是怀疑这种模型的建模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09: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仿真系统里电子管的放大曲线建模是用单一公式设定的,并且不同类型三极管几乎引用同一个公式,只是系数不同。
但现实里电子管因为机械加工的误差并不是完全符合理想公式,而近似于不同输出电压段有不同的修正系数,所以仿真实际上前后级有极强的关联度,计算的失真结果会低一些,现实中的会高一些。
但按照总THD叠加计算的话,实际上假设前后级电子管完全没有关联度,而现实中是有一定关联度的,计算的结果又会偏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1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建模精度,Ua=249.931V,Ia=2.172mA.绝对的精度确实不跟手册上的标准值一致,因为是用曲线拟合得到的模型。但已经已经远远小于手册上规定的合格范围了:
6N2建模.png
6N2.jpg
20230705102341.png
如果电子管的参数满足正态分布,很抱歉,你没法找到一个管子的一个参数跟手册上的标准值完全一致——哪怕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5 10:3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亦或貌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之千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peter 于 2023-7-5 10:55 编辑
傅满洲 发表于 2023-7-5 10:30
关于建模精度,Ua=249.931V,Ia=2.172mA.绝对的精度确实不跟手册上的标准值一致,因为是用曲线拟合得到的模 ...


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常见的研究中的采用的办法——抓主要矛盾。假设某个管子,就是这样的性能,现在我们以这个管子,建立一个电路,来研究。

不用纠结这个管子的型号,或者仿制的原型,或者与原型的差距是多少。


例如,我们在中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都是忽略了空气的阻力,大家都是认可这种忽略的。但是有人非要说忽略了这种阻力,道理就说不通,实际就不存在,那往下没法进行了,物理就不用学了。

所以问题最终归结为,你愿意不愿意学,愿意不愿意认可这种简单模型下得到的结论。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1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3-7-5 10:51
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常见的研究中的采用的办法——抓主要矛盾。假设某个管子,就是这样的性能,现在我们 ...

完全正确!就好像我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号电子管,跟所使用的模型完全一致,用这种新电子管来分析楼主提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11: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舌头2021 发表于 2023-7-5 09:01
先简化,只分析二次谐波失真。
输入cosωt,第一级产生失真输出A1cosωt+K1cos2ωt,第二级输出A2A1cosωt ...

从第二级输出看第二三项有没有可能抵消呢?如果前后两级工作状态完全一致,那么K1A2和K2A1的正负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得到前后两级工作状态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失真不会减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11: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问题有点类似于计算电位器的精度误差,假设指数音量电位器是均质的,仿真时候一定是双联两边一致。但是实际上是分了很多段,用线性电阻拼合的,触点位置误差和各段对应阻值误差都是客观存在,实测结果会与模型大相径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5 1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我们研究管子的工作状态,要用到曲线图,然后有的人就说了,实际的管子参数千差万别,曲线图怎能代表实际的管子呢?有此得出结论,曲线图不靠谱,不可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19: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