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18955851238

6N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7 17: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不做输出变压器,用电阻加舌簧喇叭,声音响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8: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0-8-17 17:05
对于一些观点,即使变成铅字了,也不一定可信。
作者完全是为了杜撰出一个结论在拼凑数字,即6N1并管 ...

您的观点有道理, 有道理. 不过,  仍值得再研讨一二.

(1)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不失真功率应有区别;
(2)理论上说, 如负载电阻过大, 则输入为正半周时削波, 但如负载电阻比预定小, 则输出功率虽下降, 但波形不应失真才是, 而且根据特性曲线作图解, 与实际情况的出入也应在考虑之中;
(3)各路记载都宣称6N1用半个时, 最佳负载是10K, 这里指的是最佳负载, 而不是为追求最大功率的20K, 那么并接就应是5K.

俞锡良老前辈的书里也详细记载了设计方法, 若说他们都不约而同得出错误结论似乎不太可能, 而且过去民风淳厚, 互相抄袭的可能也微乎其微, 关键是数据详实, 似应该相信:
6N1功放设计.jpg

但是, 上述引证绝不意味着您的观点不对, 只是说,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值得研究.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比5K要大点, 但比10K要小呢? 以后有机会实地试一下. 或者坛里已有前辈亲自试验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8: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wuyuanzhen2010 发表于 2020-8-17 18:03
您的观点有道理, 有道理. 不过,  仍值得再研讨一二.

(1)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不失真功率应有区别;

你发的无线电杂志上边是250V屏压,俞西良是200V屏压,10K在200V时已经偏小,在250V是就偏差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9: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居不易 于 2020-8-18 18:11 编辑

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不同看法,主张负载阻抗10K的,如28#转发的《无线电》杂志1965年第3期陈于篆:“用6N1代替功率放大管6P1”一文,还有俞锡良老师《业余电子管收音机电路设计》,由于舌簧喇叭阻抗为10K,适合简易收音机使用,而6N1并管使用负载阻抗5K,能利用原来的6P1输出变压器,也不用更换阴极电阻,当年物资极度匮乏,绝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包括本人连万能表都没有,为了应急只能这样将就。其实《无线电》杂志同年第2期“海棠63-31交流三管收音机”一文对6N1负载阻抗就提出不同看法:
P1050652.JPG
该收音机输出变压器数据为:D-41号GEB-10型硅钢片,铁芯截面积10X15mm,初级0.1mm漆包线3300匝,次级0.41mm漆包线44匝,喇叭阻抗3.5欧姆。还有一些使用6N1的成品机也没有采用10K负载阻抗,下面是宝石441输出变压器数据可供参考:
宝石441收音机输出变压器参数.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9: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啊! 各位前辈大佬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要好好消化吸收. 用舌簧或者动圈也还有这么多讲究, 是要细细咂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收音机中可代替,6N2,6P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23: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不易 发表于 2020-8-17 19:07
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不同看法,主张负载阻抗10K的,如28#转发的《无线电》杂志1965年第3期陈于篆:“用6N1代替 ...

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人也认为那篇文章的结论是有问题的。
宝石441收音机的末级是采用半只6N1做功放,按照白版给出的输出牛数据,可以简单算出来初级的阻抗就是接近20K。这样的数据才是经过工厂技术人员设计出来的,可资参考。
当年绝大多数玩家都是玩的收音机,条件简陋,基本上是能响即可,对失真的要求不高。现如今玩家以高保真放音为目标,电路的设计是以要突出低失真为首要目标,甚至最大输出功率都放在第二位。玩的侧重点不同,声音标准不同,方式方法不同,所以旧时候的所谓“经验”拿来参考之前需要留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00: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peter 于 2020-8-18 01:41 编辑
wuyuanzhen2010 发表于 2020-8-17 18:03
您的观点有道理, 有道理. 不过,  仍值得再研讨一二.

(1)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不失真功率应有区别;


俞锡良的这个设计存在明显的问题不知道您看出来没有。

作为一个三极管单端功放,他设计出来的最大失真度自己计算的竟然达到10%。看到那个波形一边大一边小就要倒胃口。

如果这限于当时的条件简陋、要求不高的情况不算很严重的错误,那我说他更严重的错误是这个失真度无论加上多深的负反馈,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都难以校正降低下来。

因为他的工作点的选择,几乎没给负反馈等手段留下校正的空间。(俗话说弄成死症了)

换言之,无论前面推动级包括整个电路采用什么样的高难度动作给它配合,因为他这个工作点的选择不当,造成整机的最大失真度将不会低于7%。

不知道这样的失真度能算上几级机的水准。

就像汽车的前轮如果一大一小,无论你用多大的劲去扳方向盘,车还是要跑偏的。

玩HIFI的你我会用他的这种设计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0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jupeter 发表于 2020-8-18 00:53
俞锡良的这个设计存在明显的问题不知道您看出来没有。

作为一个三极管单端功放,他设计出来的最大失真 ...

前辈高见, 高见! 这就是说, 他从一开始就把指标定得很低, 如果考虑到当时还用舌簧喇叭这一制约因素的话, 那么由于电路的失真指标几乎无意义, 他这样设计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当时的情况下, 好歹能出声就是胜利, 其它的一律不予重点考虑. 但在追求高保真的今天, 再按老黄历那是不行了, 不行了. 多谢多谢前辈, 否则, 我真的就照猫画虎了, 看来经验和教条虽然都很重要, 但是一旦成为主义, 事情就要起变化, 总而言之,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要不得, 要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01: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试着画图说明一下6N1在250V屏压下,单边管子匹配牛阻抗分别是10K和20K的情况。

其中红线是10K牛,最大输出功率是400MW左右。可以看出来上边半周几乎是下边半周的1.6倍长,计算出来最大失真度是12%,且采取措施也无法校正。相信声音照今天标准是惨不忍睹(闻)。

蓝线则是20K牛,开环失真度是5.5%,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达到420MW。在电路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施加一定的负反馈,最大失真度降到2%以内不成问题。对于胆机来说这已经很是令人满意了。
6N1单端改进设计.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07: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居不易 于 2020-8-18 18:25 编辑

三极管功放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为内阻的2~3倍,以2A3为例其内阻800欧姆,最佳负载阻抗2.5K,下面是其负载特性图:
P1030485.JPG
再看看6N1的负载特性曲线,与2A3极其相似,只是没有给出失真度曲线,6N1内阻8K,连作者都承认最大输出功率点在内阻的2倍处:
批注 2020-08-18 080423.png
因此提出负载系数1.25,负载阻抗取10K,阴极电阻600欧姆,纯属凑数,主要是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并非最佳负载阻抗,只是能响而已,硅钢片和漆包线都是战略物资,业余爱好者除了利用现有的器材(10K舌簧喇叭或6P1输出变压器)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譬如本人上高中时为学校历史教研组修理华北标准11号收音机,就是利用6N8P半个替代47B,另半个替代12F。这个问题曾经多次指出过,今天再坚持把这个数据奉为经典已经毫无意义。
下面是天津鹦鹉621-1三灯超外差式收音机电路给出的输出变压器数据,初级3660,次级53匝,可以得知负载阻抗也接近20K:
鹦鹉621-1收音机电路.png
查不到熊猫301A三灯收音机的输出变压器数据,但是其6N1偏压电路与鹦鹉621-1是相同的,估计负载阻抗相差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8 15: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输出牛的初级阻抗数据应该是19K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9 04: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版主和jupeter所述非常重要, 已全部拷贝在案, 要反复学习, 认真体会. 设想一台混合式收音机, 变频中放检波考虑用晶体管, 因为此时信号幅度较小, 失真不大, 末级采用电子管, 以得到"软,糯,厚,亮"的感觉, 犹豫点在于末前级是用晶体管好呢还是电子管好呢, 未定. 整机还在设想中, 尚未行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4 1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