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2-23 0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愚以为成败的关键在于6U1的三极部分能否在FM波段振荡起来,这个管子在短波18M以上波段振荡已经拔劲了,FM波段估计会更困难,必须仔细设计振荡线圈,尽力提高Q值,如果振荡部分能成功,这个电路也是没有高放级的,灵敏度是否可以达到实用不好估计,同样的电路程式如果用6F1/6F2可能希望更大些,至少这两种管子的三极管部分做振荡都是成功的,而且五极管部分的跨导也大些。为了能加入AGC,6U1的第一栅极是遥截止特性的,这让6U1的跨导不能高起来,它的共阴极结构也使振荡电路必须采用调屏式,而不能采用最容易起振的哈托莱式。另外6U1振荡与混频部分的内(电子)耦合方式也可能不适合FM波段的频率(怕频率牵制)。没做过实验,只是猜想的,支持陈工吃这只螃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