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174|回复: 50

Q值新话题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8 10: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想写几篇文章,无奈忙于生计,写文章又评不了职称,所以想换一种方式,讲到哪里算哪里。

电感器的损耗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损耗是与电流平方成正比的,可以等效为一只串联电阻,不妨称为串联损耗;另一类损耗是与电压平方成比的,可以等效为一只并联电阻,不妨称为并联损耗。

如果感抗不变,电流与电压本身就成正比,把损耗全部当作串联或并联都行。例如1K感抗串联1欧,约等于1K感抗并联1M。

但如果感抗在变,例如研究Q值与频率的关系时,两种损耗还是要分别看待。
011.jpg

可以把电感器看成是理想电感L串联电阻R1,再并联R2。如果只有R1或只有R2,Q(f)关系曲线将呈单边上升或单边下降形态。正因为R1、R2总是同时存在,所以电感器的Q值都是在某个频率下呈现出最大值,曲线是中间高两头低。

以L=159微亨,R1=1欧,R2=1M欧为例,它将在1.0MHz下有最大的Q值500,Q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就是这样:
012.jpg

网上有过一组Q值超过1800的数据。用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套一套实测数据,情况是这样:
013.jpg

套得不是太准,只因为把R1、R2都当作是不变的常数。但基本形态出来了,只要修正一下就能套得很准。现在已经清楚看到:损耗分为串联损耗和并联损耗两大类。

由此引出的新话题很多!欢迎一起讨论……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2-19 06: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方面,因为无线电波的场强本身就是很微弱,一味的增加大环的面积,一是制造难度加大,二是限制了大环方向的调整,三是为了减少线损,大幅度增加了导线成本,而达到的效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这里想说明一点,越大的大环接收距离越远,接收效率越高是错误的。只有达到面积和匝数间完美的统一,以获取最佳的平衡参数才能制造出好的大环矿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06:0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所说的是线径增大了,只是增加了高频电流的通过能力,而並不是增加了发电能力。那么,大线径的好处在于什么呢?降低线阻,降低相同圏数下的感抗。而大线径可能带来的们负面影响就是匝间电容,在匝间距相同的情况下,线径越大,匝间分布电容越大。由于高频电流是可以流过电容的,在大环矿机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消除匝间电容,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事倍功半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05:4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线圈,当然也包括大环,它们的损耗包括三个方面。线阻,感抗,和分布电容。而能量产生的来源和电磁波的场强和大环的砸数和面积有关。很多人把大环的能量来源机械的套用了发电机的公式,得出的结论当然也是很片面的。矿机的线圈是不是发电机,答案是肯定的,是,但是不是普通的发电机,而是高频谐振发电机。在电磁波的场强不变的情况下,有两个途径来提高大环线圈的发电能力,一个是提高谐振能力,也就是提高线圏的Q值。二,提高匝数和面积。由于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导线的径向周长越大,高频电流的通过能力越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09: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设感抗为Z。在Q值不太低时,R1、R2对感抗的影响很小,有 Z ≈ ωL = 2πfL

于是,Q ≈ 1 / (R1/Z + Z/R2 )

当感抗Z为R1、R2的几何平均值时,Q有最大值。

例如当R1=1欧,R2=1M时,Q = 1 / (Z/1000000欧 + 1欧/Z)

Z在1000欧时Q值就有最大值500。159微亨在f=1.0MHz时感抗就是1000欧。

固定L和R2,改变R1引起曲线这样变化:
021.jpg

固定L和R1,改变R2引起曲线这样变化:
022.jpg

可见,串联损耗重点影响曲线左端,并联损耗重点影响曲线右端。

在实际中,就是导线电阻重点影响低端Q值,分布电容损耗重点影响高端Q值。

线圈的导线电阻属于串联损耗,这应该没有疑问。分布电容的损耗属于并联损耗。分布电容不是与电感串联的,如果串联就不通直流了。

以大环为例,如果只是加粗导线,其它方面尽量不改,那么重点得益的是低端,对高端的Q值提升相对小得多。

(用小型紧密线圈不容易发现这种关系,因为改变导线粗细会导致整个线圈的改变。非紧紧密结构的大环可以比较独立地改变某一个参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2: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电感存在分布电容,Q值计算可能更麻烦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6: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虾兄好久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试用matlab拟合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多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8:1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帮你卖货,你还是把书写出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8: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小板凳坐下听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2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3: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矿友你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倒行逆施 发表于 2017-2-18 21:17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匝间距增加了,电感量就要减少了!

要想回到原来的电感量还要增加匝数,这样线又长了,线阻又大了,因此用高频损耗小的线还是很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0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倒行逆施 发表于 2017-2-18 21:14
很多人都认为,把线圈加粗,采用多股线,采用镀银线,以求电感的Q值。我倒是认为这些措施不是没有效果,是 ...

确实是这样的,刚实验完2米边长的正方体大环,用1,5平方带皮多芯线且一米左右一段接在一起的,共8圈,分2组线圈,反绕双值形式,接收效果略超我的直径3,5米的环,可见匝间距离响应有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0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千世界 发表于 2017-2-18 18:16
我去帮你卖货,你还是把书写出来吧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1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