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1 21:47:13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4-2-11 22:08 编辑

北方以北 发表于 2024-2-11 21:01
原表不做任何改变时测量BC点电压偏高,可能是开关电源输出的负脉冲流过交流档二极管(串联那两只MF10测量 ...

呵呵,确实有个经历了万水千山的回路,不过MF30也有(交流档的两只二极管串联起来了)。貌似不是主要矛盾,基本不起作用。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1 22:01:02

maojc 发表于 2024-2-11 21:12
感谢层主实验 有示波器看的更清楚了。试试将 示波器探头地线夹在C端

用探头测量B端 这样可以减少干扰 ...

是这个样子滴,峰值确实高了不少,探头开了X10。

radio988931 发表于 2024-2-11 22:12:22

这个帖子么想到这么火,学了多年电子,搞了多年维修,看来是教科书有误,白学了这么多年:lol

maojc 发表于 2024-2-11 22:28:23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1 22:01
是这个样子滴,峰值确实高了不少,探头开了X10。

地线夹子 夹B端对大地有较大分布电容 探头x10接入电容最小。
个人感觉 这电源空载波形不是太完美 (可能市电太高)。

指针表直流档测这电压读数,其实含义不明确且不稳定。

littleant 发表于 2024-2-11 23:08:06

没想到随手发的一个贴子竟能引起这么热烈的讨论,几位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仔细研究揣摩。让鄙人受益匪浅!看来我的较真在你们面前是小巫见大巫了。佩服佩服!回到话题,指针万用表的电路原理都差不多,为何有的受脉冲影响有的没有?比如mf47,表头也有保护二极管和电容,表现却和mf30大相径庭。我瞎猜一下,会不会有可能和内部走线有关,我看受影响的表体积都比较小,走线比较混乱。这几天回老家过年了,回去再仔细拆开看看。谢谢大家,祝新春平安快乐!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2 10:30:29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4-2-12 10:56 编辑

littleant 发表于 2024-2-11 23:08
没想到随手发的一个贴子竟能引起这么热烈的讨论,几位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仔细研究揣摩。让鄙人受益匪浅!看来 ...



测了近30块MF47之后,找到3块两电压不相同的。
我没有更多MF30,应该也有例外(电压相同的)。
拆开那块MF500可以看到,它跟传统电路不同——表头总是并联有2只保护管和1只电容,即便在DCV档也没断开。

以上,再次证实了我的猜测:
这个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与表头并联的电容和2只保护管。

(图中的引出线:红C、黑A、黄B)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2 10:52:48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4-2-12 10:58 编辑

指针表响应电的平均值,主要靠指针的惯性(阻尼)来实现。
我觉得惯性可理解为决定仪表频响的一部分因素(另一部分是电路的分布电容)。
从这个意义上我再瞎说一次:MF47多数AC=BC,若能证实MF30多数AC<>BC,则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表头惯性。

随缘2023 发表于 2024-2-12 11:41:31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2 10:30
测了近30块MF47之后,找到3块两电压不相同的。
我没有更多MF30,应该也有例外(电压相同的)。
...

看不见是用什么挡位测量的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2 11:42:22

随缘2023 发表于 2024-2-12 11:41
看不见是用什么挡位测量的

都是DC50V档,34号表能看见。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2-13 07:42:15

本帖最后由 小鬼头 于 2024-2-13 08:11 编辑

关于指针表头的阻尼、惯性,我的看法是——-

根据我在前面74楼帖子的分析,表头两端的电容可以起到改变系统传输函数的作用,其作用最明显的是增加一个RC低通滤波器,也即是增加一个低频极点(该极点大致由表头的内阻Ro和并联电容C决定):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8988&extra=&page=15

从指针式万用表的表头阻尼表现来看,按照我掌握的电路方面知识估计(对于表头这个机电一体化的电磁系统,学过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课程的网友,可能更擅长就此作分析),这个表头系统的传输函数大致上含有2个以上的极点,而不同的表头,极点分布的位置有差异,造成信号相位随频率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我认为,可以运用我在高频稳定性方面学到的系统传输函数知识来描述和研究:

1、类似运放的情况,表头系统也有相位裕量这样一个参数。表头的极点位置不同,相位裕量也不同,因此,系统对阶跃信号的响应也不同。对于表头来说,表笔一接上被测对象那一刻起,就相当于输入了一个阶跃信号。

2、运放的相位裕量在30多度或更大时,运放对阶跃信号的响应波形不会出现振铃。那些阻尼特性好(一步到位、没有振铃的)的表头可视为此种情况。

3、运放的相位裕量约低于30度但又不为0,运放对阶跃信号的响应波形会出现振铃,相位裕量越小,振铃现象越严重(振铃个数和幅度越大)。那些阻尼特性差(表针需要来回摆动若干次才能停下)的表头,可视为这种情况。

4、给表头并联一只电容C,相当于改变系统的极点情况,能改变系统的相位裕量,因此,会影响表头的阻尼表现。下面帖子改善表头的做法(给表头并联的是R与C的串联网络,而不是单纯的C),其做法能见效的底层原理就在于此: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38286&extra=page%3D1&page=3


5、再深入一些对表头并联电容C、表头并联RC串联网络的这两种情形作分析
(1)单纯并联电容C时,只是增加一个极点并成为系统的新主极点,他与原主极点的距离如果足够大,那么,就能增加相位裕量,消除振铃现象(表针来回摆动现象)。如果距离不够大,那么,消除振铃现象的效果就不够好。

(2)如果并联的是RC串联网络,由于这里的串联会形成一个零点(零点位置大致由RC决定)。当这个零点与系统的原主极点重合或很接近,那么,就能抵消掉原主极点的作用,拉开新主极点与系统其他极点的距离,因此,能明显增加相位裕量,大幅改善表头的阻尼表现。

(3)虽然新主极点的频率越低,越有利于增加相位裕量、改善阻尼表现。所并联的电容C容量越大,新主极点的频率就会越低。但是,电容C也不能取得太大,否则,对于阶跃信号,系统的SR太低、输出波形的上升速度太慢,在表头上会表现为表针移动到位的过程是太过于慢吞吞的。

6、以上是我对表头阻尼、惯性的一些研究。至于厂家给表头单纯并联电容C的目的,不好猜测。但从以上分析看,不外乎以下用途:

(1)通过引入RC滤波器,加强对高频ac信号的滤波,提高抗干扰能力。

(2)通过改变表头系统的传输函数,来改善表头的阻尼表现。


我上面这些看法,是在做改善表头阻尼的改造过程中初步形成的。这些天分析了表头电路(74楼帖子)后,这些看法终于得以完整成型。

往事已去 发表于 2024-2-13 15:55:06

这个帖子本来没看,还以为是测市电,小鬼头回复我的帖子才看原来是这个样子:lol ,我没这么测过:lol 。这其实就是直流上叠加了很大的高频交流,92楼的图上下颠倒一下就是万用表两端的波形,这个波形随负载变化的,理想情况应该指示直流平均值。万用表嘛,一个大的分压电阻,然后分流电阻啥的。有的电阻线绕的,不清楚电感量多少影响多大。但是分压电阻很大相当于恒流,电容只是把交流成分幅度变小,本身不会影响读数。影响读数的是保护二极管,大的峰会限幅,导致读数变小。其实用示波器看一看表头两端波形就清楚了,或者增大量程使二极管不导通。带负载时那个最高峰会变宽,影响会更大,表现更显著。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3 21:21:10

往事已去 发表于 2024-2-13 15:55
这个帖子本来没看,还以为是测市电,小鬼头回复我的帖子才看原来是这个样子 ,我没这么测过 。这其 ...

电容的作用并非 “只是把交流成分幅度变小,本身不会影响读数”,83楼的实验结果很清楚。
道理很简单,电容有储能作用。

没拆电容,正常测量。


无电容时,读数严重减小。

maojc 发表于 2024-2-13 22:24:25

测这电压不是指针表能胜任的,显然不同表会有不同结果。

随缘2023 发表于 2024-2-13 22:31:24

maojc 发表于 2024-2-13 22:24
测这电压不是指针表能胜任的,显然不同表会有不同结果。

数字表,台表应该也有差别,

往事已去 发表于 2024-2-14 08:38:21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4-2-13 21:21
电容的作用并非 “只是把交流成分幅度变小,本身不会影响读数”,83楼的实验结果很清楚。
道理很简单, ...

看贴不仔细:lol ,仅二极管的时候降低如我分析的,但是减小这么多?:o 不对劲儿,全部拆掉的时候偏高?这个电源是15V的?看来另有原因,例如有时候一根表笔表就走,甚至倒走,属感应电影响,把手放到表上读数会变吗?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较真:电源电压应该怎样测量?